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优秀第1篇(全文1814字)
《地质地貌学》 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通过实习充分认识各种不同的地质地貌,特别是了解岩溶地貌的形态特征、形成、现象。结合专业知识解决出现的相关问题,加强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0**年*月**日我们在地质学老师的带领下到昆明大普吉溶洞去实习,上午我们从学校出发,经过昆禄公路大普吉隧洞,走了四公里路到了大普吉溶洞。在那里我们观察了沉积岩的特征、地层产状,并了解了溶岩地貌的类型、形成与发展。结合我们的专业知识了解当地的水土流失情况。
二、实习记录
(一)在距离大普隧洞四公里处的公路旁
我们在此观察了灰岩和白云岩,它们两者都属于沉积岩中的化学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石灰岩在野外风化露头为土黄色、灰白色,当用钉锤敲开时,在新鲜断面上可以看见灰黑细晶结构,其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石灰岩在野外露头为灰黑色,当用钉锤敲碎时可以看见白色的白云石,白云石风化出现纵横交叉刀砍状溶沟,其主有白云石组成。它们在公路旁的悬崖上形成层理、层面、缝合线、刀砍状等各种构造。该地处地质构造为倾斜构造,岩层产状为:n82°e/173°n
(二)在大普吉溶洞内
该地的岩溶地貌类型多种多样:岩石表面的溶沟、石芽;地形上的峰林、石林和溶蚀洼地;地表通向地下党落水洞、溶蚀漏斗;地下的溶孔、溶洞、地下暗河,以及岩溶堆积的石笋、石钟乳、石柱和石帷幕等。各种各样的形状形成宏伟壮丽的景观。
那么这种岩溶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岩溶是在各种自然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我们知道该地的岩石主要是由变质岩中的石灰岩和白云岩构成的,而这两种岩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碳酸盐、硫酸盐,再加上各岩石的组成成分不一样,而且它们成分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成分,每种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不一样,这样那些不易溶解的成分被残留下来形成各种形状。岩溶地貌的形成还与水和水电性质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水中含有侵蚀性二氧化碳,那对岩石的侵蚀作用很明显,再加上有源源不断的水循环、岩石本身有具有透水性,总之,岩溶地貌的产生要有四个基本条件:第一,有可溶于水的岩石;第二,这些可溶性岩石要具有透水能力;第三,可溶岩石中有不断的水在流动;第四,这种水有侵蚀、溶解岩石的能力。这一系列作用长时间共同作用于石灰岩,就会形成岩溶地貌。
这里的岩溶地貌现在也正在发育,正在变化,从西游洞洞顶一直到山头岩溶发育为晚期,地貌形状比较单一,岩石上还存在大量的棱角;而在西游洞内的岩溶则为发育中期,在这里岩石的形状多样而丰富,有石钟乳、石柱、石笋、落水洞等各种地貌,岩石表面几乎多在风化作用下磨平了,岩石表面比较光滑。在水帘洞内的岩溶处于发育晚期,里面的地貌也比较单一,岩石表面都被磨得光滑,只剩下不易溶于水的岩石成分。
三、分析讨论
当我们走在西游洞外山坡上的小路上时,发现该地的植被大多是需水量较少的植被,说明这里的地表保水性不好。这样在岩溶地貌地区的水分分部就出现地下深处水分含量丰富,而在地表却水分极其缺乏的现象。如果长
期不下雨会出现干旱,而当下大雨时,就会出现水灾,洪涝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那是因为在岩溶地区的岩石大多都是透水性岩石,岩石本身具有大量的裂隙、孔洞,利于地下水往深处渗漏,地下水埋藏比较深。当长期不下雨时,地下水很难到达地表,地表水却不断的被蒸发和吸收,就会出现干旱现象;当下起大雨时,地表出现大量的水分,有的地方地势低洼,造成岩溶水大量汇集,形成“一场大雨千洼涝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出现水土流失现象。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我国的各地: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共占面积75.5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使地表失去大量的土壤、水分和肥力,造成作物生长不良;水土流失带走河流上游的大量泥沙,在河流下游泥沙淤积严重,形成地上河,历史上决口泛滥频繁,造成严重危害;同时水土流失造成道路堵塞、城镇受灾和矿场倒塌,给人们带来严重损失。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当地的地质地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掌握岩溶的形成和发育条件规律,认识不同地区的岩溶特点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对不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让它为我们服务。结合当地的气候情况,有意识的进行蓄水和排水工作,在汇水区,应广种植被,以达到延迟地表水汇流时间、降低洪峰流量的治理效果。在松散物质供给区上游,可采取鱼鳞坑,截水沟结合绿化带方法,使地表径流不经过松散物质堆积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
四、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培养了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
力,加深了对地理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这次实习锻炼了同学们的意志,增强了同学们的责任心,也加强了同学们的互助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更清楚的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我们在学校要学好理论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让它为我们服务,造福于我们自己,也造福于我们社会。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优秀第2篇(全文1847字)
第一章:绪言
(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
少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华县刘家河村南,县城东约五公里处, 山门距陇海铁路华县火车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仅2.2公里,均有等级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势东连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幽雅,是一处灵境胜地。少华山属石灰岩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颇多,当地群众沿山路依借山洞的天然形势,修庙琮,塑神像,凿石开路,设置栈道、铁索、椽板。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缩小的华山,因而取名少华山。少华山上现有齐云洞、观音洞、希夷崖等景点。
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少华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重北坡稍好。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2)实习任务
①掌握野外观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②观察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山体特征。
③观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④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3)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4)实习工具:
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5)实习要求
认真观察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合理使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野外注意安全,进入山区注意防火事宜。
(6)实习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境内少华山,第二章:岩石。
少华山由于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岩石多以火成岩为主,其中白色花岗最常见,也有肉红色的花岗岩, 少华山区的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其中玄武岩是典型的喷出岩多呈黑色风化面黄褐色或灰绿色。细粒或隐晶结构呈斑状结构并长有气孔、杏仁等构造。火成岩根据其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排列,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根据岩石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
第三章:构造。
实习地区构造概况:少华山在大一级地质构造中属于秦岭构造带,进一步划分属于东秦岭地质构造带。
少华山隶属于秦岭山系,是由于渭河地带地壳下陷同时又由于上古时期形成古地台时的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以及印支运动等,其中海西运动的影响之为明显:在晚古生代末期伴随着广泛的岩浆侵入活动秦岭及其周围山脉相继隆起。少华山山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少华山区域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层构成复杂,背斜较易观察,向斜成山不明显。岩层层理较清晰。岩石表面风华严重,节理较为明显。
断裂是指地壳中的岩石,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情况di下容易产生断裂和错动。节理即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断层即岩块沿着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少华山属于秦岭山系的延伸,而秦岭是震旦纪时期的晋宁运动形成的,再经过长时间的侵蚀以及地质运动,就形成了现在的概况。少华山区域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既有褶皱。也有断裂,多处呈现背斜。向斜。节理。断层等构造形迹。岩石表面风化严重,节理明显。华山区的褶皱主要为倾斜褶曲和倒转褶曲并兼有少量的平卧褶曲和翻卷褶曲。其轴向斜向南北纵剖面由于常年的侵蚀作用而参差不齐, 其断层多为逆断层中的推覆构造以及平推断层和枢断层。
第四章:地质罗盘仪测定岩石的产状及测量结果。
岩层产状的测定
①测量岩层的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层面贴靠、放平、气泡居中后,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走向。
②侧倾向时用罗盘的n极指着层面的倾斜方向。使罗盘的短边与层面贴靠放平,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倾向。
③测倾角时将罗盘的长侧边顺倾斜线贴靠、层面竖起,并与走向线垂直,罗盘指针上挂的倾斜仪所指度数既是所求的倾角。
测量结果
观测点
测定项目
测量结果
观测点一
走向 倾向 倾角
∠
观测点二
走向 倾向 倾角
∠
观测点三
走向 倾向 倾角
∠
第五章:实习感想。
虽然这次实习时间比较短,但是我还是有很多的感想和体会。
首先这次野外地质实习十分的有意义,我感到收获很大。它使我们获得了对实习区域地理现象,地质概貌的感性认识。一方面,通过野外实习,结合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灵活理解,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应用和记忆,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意义。另一方面,培养了野外实习方法和技能,学会了一定的观察要领和细节,以及提高分析周围自然环境形成原因和过程、各种地质地貌现象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们考察地理和各种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和热情,还有增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优秀第3篇(全文2146字)
学 号 090610517
姓 名 蒋健楠
指导教师 黄勇
二零一一年四月
中国 南京
提 纲
实习时间、地点、路线和目的等
二、实习区概况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
三、实习内容
主要是野外所看到的内容和老师讲课的内容,包括地层岩性背斜、斜等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这门学科有了深刻的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大都是理论上的,往往与实际状况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地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9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与4月23日在黄勇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工程地质实习。
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学会对肉眼的岩石判别
了解湖山地区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实习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我们到达湖山地区,观察湖山地区的地质地貌,肉眼判别岩石,采集岩石标本,并且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岩石的产状,判断背斜和向斜;其次,我们去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了解中国石文化。当天下午三点结束工程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工程地质实习内容
认识湖山地区的岩层
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大约28公里,处于宁镇褶皱束南带,有三列山组成,其走向为北向东。自南京有公共汽车通汤山镇、湖山地区,交通便利。于早在一百多年前,日本的小野田家族就对湖山地区进行了研究。而国内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也对此作过研究。在湖山地区所观察到的岩石主要以沉积岩为主,还有少量的侵入岩。这里地层出露齐全而清楚,易于观察,在宁镇地区是少有的。志留系高家边组、坟头组出露较好,茅山组很不发育,仅零星可见。五通组、孤峰组发育良好,剖面切割得清楚。龙潭组中下部的页岩与砂岩暴露,易于观察。青龙群在棒锤山西端便道旁下部地层剖面十分清晰。
在开始实习时,老师给我们介绍以下内容:
一、志留系
1、高家边组(s1g)
主要由土黄色页岩(质感滑腻,易折断)及泥岩组成,厚度大于293.5米;据资料,高家边组含有多种笔石。高家边组与上伏五峰组的接触关系可能为整合接触。
2、坟头组(s2+3f )
主要由土黄色中层-厚层砂岩构成,有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等;夹有少量土黄色薄层粉砂岩、泥岩和页岩;厚度120m;据资料,坟头组含有王冠虫等化石。坟头组与下伏高家边组为整合接触。
3、茅山组(s3m)
主要由紫色粉砂岩组成,夹粉砂岩等;厚度约为20余米,呈斜层理构造。茅山组与下伏坟头组为整合接触。
二、泥盆系
五通组(d3w)
底部为中厚层底砾岩、下部为厚层灰白色石英砂岩夹厚层粉砂岩,上部为砂岩及粉砂岩,顶部为中厚层石英砂岩,有层间构造,如印模构造等,有风化现象,可见节理构造,成岩破碎,没有错位,粘土高岭土化;厚约150米;据资料,有斜方薄皮木、亚鳞木及楔叶木等化石,但是没有观察到。与下伏茅山组为假整合接触。
三、石炭系
1、金陵组(c1j)
为灰黑色为生物屑灰岩,有笛管珊瑚和假乌拉珊瑚的化石;据资料,还有始分喙石燕及金陵穹房贝等化石;厚度约为6米。金陵组与下伏五通组为假整合接触
2、高骊山组(c1g)
杂色页岩,砂岩,有重力负荷现象,出现挠曲;厚约46米;据资料,有腕足类化石碎片。与下伏金陵组为假整合接触。
3、和州组(c1h)
为白云质泥质灰岩,含少量生物碎屑;厚度约5米。据资料,本层产袁氏珊瑚、巨长身贝等化石。与高骊山组为假整合接触。
4、老虎洞组(c1l)
为灰白色白云岩,有紫红色的燧石结核,质密坚硬,风化的表面有刀砍状溶沟。厚度约12米。据资料,产不规则石柱珊瑚等化石。
5、黄龙组(c2h)
黄龙组底部为5米的巨晶灰岩。主体是灰白色略带微红色的生物微晶灰岩,产纺锤蜓。厚度约为55米。黄龙组与下伏老虎洞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沉积岩
一、实习区内沉积岩的主要类型及岩性特点。
1.碎屑岩类
石英砂岩:石英呈粒状,粒径为1~2毫米,白云母呈白色片状,平躺在岩层层面上。磨得很圆,大小均一,表面光泽暗淡。
五通组底砾岩:砾石有红色的石英砂岩,黑色的硅质岩及红色的页岩。
2.碳酸盐岩类
微晶生物灰岩:金陵组灰黑色微晶生物灰岩中生物屑,结晶颗粒小,上青龙组底部出现瘤状灰岩。
白云岩:质密坚硬,风化的表面有刀砍状溶沟,有红色燧石结核,主要由白云石矿物组成。
3.硅质岩类
硅质岩:是由硅质构成的岩石,具有色深,性脆易碎、坚硬,风化强者较轻的特点。主要可见:
层状产出的硅质岩:产于孤峰组和大隆组,黑色。具页理的硅质页岩:也产于孤峰组和大隆组,灰黑色。呈透镜体状的硅质岩:分布于老虎洞组、栖霞组,前者呈紫红色,后者呈黑色。
4.粘土岩类
硬度低,用指甲能刻划。
泥岩:呈不具页理的块状、层状,致密和固结程度较高者。颜色一般较浅,性较坚硬,遇水不易变软,可塑性差。主要分布于下青龙组下部,高家边组也有少量泥岩。
页岩:粘土岩的一种。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主要分布于高家边组、高骊山组和下青龙组下部,颜色多样,包含紫色、黑色、灰色、绿色等。
二、沉积构造的形成及地质意义
沉积构造是指沉积岩形成时所生成的岩石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形式。
1.斜层理
层纹倾斜,可判断古流向、确定岩层的顶和,在坟头组和龙潭组出现。
2.缝合线
缝合线是岩石中呈锯齿状起伏的曲线。总的展布方向与层面平行。规模较大的缝合线代表沉积作用的短暂停顿或间断,规模较小的缝合线是沉积物固结过程中在上覆沉积物的压力下,由富含co2的淤泥水沿层面循环时溶解两侧物质所致。主要见于白云岩及石灰岩,有时也出现在砂岩中。可以用缝合线来较准确地确定岩层产状。黄龙组、船山组中可见。
随后我开始用地质罗盘对滑坡开始测量,并且采集岩石标本。
在湖山地区实地测量完以后,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南京地质博物馆,领略中 国石文化。
地质博物馆分为新馆和旧馆两部分,首先我们先参观了旧馆。旧馆罗列了许多地质科学家曾使用过的勘测工具,各种文物上都有些岁月的痕迹。还有地质工作人员的蜡像,伟大科学家李四光等教授的塑像,感触颇多。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优秀第4篇(全文2181字)
第一章:概况
一:勘探工作目的,本次野外实习,勘探工作目的是:
(1)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奥陶统、晚奥陶统、中石炭统和晚奥陶统的岩层构造、岩性、岩层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以及各个地层中所伴随的矿产、褶皱类型、断层情况以及从晚奥陶统到中石炭统的过渡岩层各种性质等;(2)了解煤矿的基本情况、基本地形。了解煤矿生产中各种机械的用途及注意事项、煤的分类及运输方式、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标准等以便在以后的工作初期可以尽快的熟悉各种情况避免各种错误;
二:勘探任务,本次野外实习的任务是:
(1)观察各实习地点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和地表水体等其他情况;
(2)观察奥陶纪石灰岩的颜色、光泽、解理、化石的种类及其含量、断层等其他情况;
(3)对断层做素描图、描述其擦痕的状况;
(4)观察晚奥陶统与中石炭统的假整和面及其过渡岩层的风化程度、颜色、岩性、化石种类及其数量等其他情况;
(5)观察中石炭统本溪组泥岩层的岩层特点、砂岩的颜色、解理及砂岩岩层中所包含的矿产、石灰岩的颜色、解理、裂隙的发育情况、化石的种类及其数量等;
(6)观察上石炭统的黏土层、石灰岩层的特点、岩层厚度、其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岩层的裂隙发育程度、含水情况、矿产种类及其数量;(7)观察上石炭统的砂岩、泥岩、黏土层的特点、及其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
(8)观察煤矿的地形、了解煤矿的各种设施的用途、观察各种机器的特点,了解其工作方式及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9)了解煤矿的开采情况、煤的种类、煤的储存和运输等。
三:交通状况
缝山针公园位于太行山系南麓,焦作市中心北部,交通便利,公园西边是村庄,公园前是东西走向的公路,公园内是海相沉积的中、晚石炭统石灰岩。
红砂岭位于的缝山针的公园西方,焦作影视城北方3千米左右,影视路从南面跨过,上白作乡公路从南至北穿过此地区,交通便利,有盘山公路通山,山腰有小型铁矿和其他的一些废弃的铁矿矿井。
西张庄位于焦作市区西部,有公路通往山下,从山下到山上路矿稍差,山顶上有硫磺矿和用黏土烧制陶瓷器皿的小工厂。
焦煤集团珠春矿位于焦作矿区西南部,东距焦作市五千米;公路铁路交通便利,焦晋高速在矿区西部穿过,焦克公路在矿区北部通过,有矿区铁路专线与焦柳、正太干线连接。
四:天气情况
12月11日雾,、小雪,12月12日下午天晴、12月13日天气晴朗,有风、12月19日天气晴朗、无风。
五:水文地质情况
(1)在缝山针公园内无固定水系,小寺河和群英干渠自西向东穿过本地区,一般干涸无水,夏秋季节汇集降雨并排泄山洪,有时会发生小规模的山体滑坡,山下有一小塘,含水量不多,为景观用水。地层含水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砂岩含水层、二叠系砂岩含水层、石炭系第八层、二层石灰岩、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
(2)在红沙岭未见到明显水体,无固定水系,无河流、河塘,仅有东西走向的群英干渠,一般干涸无水,夏秋季节汇集雨水并排泄山洪,此处地貌多为褶曲,季节性雨水多渗入地下。
(3)在西张庄没有发现明显的水体,无固定水系,无河流、河塘,群英干渠自西向东穿过,一般干涸无水,夏秋季节汇集雨水并排泄山洪,此处地貌多为褶曲,季节性雨水。
晚古生代始于4亿年前的泥盆纪初期至2.3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延续约1.7亿年是从海洋向陆地转化的重要发展阶段。早古生代的加里东运动是陆地范围开始扩大,至晚古生代,特别是从石炭纪到二叠纪,经过海西运动陆地范围进一步扩大。华北地块自中晚奥陶世,至留纪,泥盆纪和早石炭世的长期风化剥蚀至晚石炭世时才中心下降接受沉积上石炭统直接覆盖于奥陶统侵蚀面上。华北地区由于经历了约1.4亿年的风化剥蚀,地形平坦,却与准平原化。华北地块古生代成煤期主要时晚石炭世和早二叠时的早期,形成了包括上石炭统太远组和下二叠统下不山西组的含煤地层,南部还包括下二叠统上不下石合子和上二叠统上石合子组。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系时我国重要的含煤地层
构造缝山针地区总体为背斜向斜相间的褶皱构造,就是指岩层岩体在地应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岐状弯曲。褶皱在地壳中分布广泛,系统各异。规模大小相差悬殊大者延伸几十至几百米,小者可在受标本上见到甚至表现为显微构造。褶皱岩层中的以个弯曲称为摺曲,他是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摺曲的基本形式分为2种即背斜和向斜,背斜世岩层向上的弯拱的曲折核部是老岩层两侧世新岩层且对称重复出现两翼岩层倾斜方向一般相反。向斜世岩层向下的弯拱的曲折,核部是新岩层两侧是老岩层且对称重复出现两翼岩层倾斜方向一般相对倾斜。红沙领出的背斜核部为粘土两翼为石灰岩。缝山针第三个观察点以及西张庄多为断层即岩层受地应力的作用后发生破裂,在力的继续作用下沿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断层的规模大小不一,其形态和类型繁多分布较广对煤矿设计和生产都有很大影响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分类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逆断层。两盘岩块沿水平方向相对平移的断层称为平移断层我们在缝山针和西张庄所见断层均为正断层
其他矿石赤铁矿:完好的晶体少见常呈致密的块状,肾装结合,结晶的赤铁矿为铁黑色至钢灰色,隐晶的赤铁矿为暗红色。半金属制土块光泽不透明无节理,摩式硬度5.5~6.5,相对密度4.9~5.3无磁性。
石膏:晶体常为板状集合块状,粒状,纤维状,纯净的石膏无色透明含杂质时呈灰黄色,玻璃光泽,节理面呈珍珠光泽有一组完全节理,薄片有挠性。
黄铁矿:晶体常呈立方体集合体常呈致密块状侵染状和结合状颜色为浅铜黄色表面常有黄褐色条纹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节理,断口参差状,石英:晶体常呈六方柱状集合体常呈晶簇状,致密块状,无色透明着称为水晶常因含杂质出现不同的色调,晶面金属光泽断口油脂光泽,无节理,断口贝壳状。
高岭石:晶体极细小,在电子显微镜下呈六方形,鳞片状,常为疏松鳞片状致密细粒状,土状集合体,质纯者白色。常用含杂质而带各种色嗲,土块光泽摩式硬度2~2.5,相对硬度2.60~2.63干燥时有吸水性,遇潮后有可塑性其土块状具有粗擦感,易用手捏碎。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优秀第5篇(全文3917字)
普通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姓 名:
班 级:
指导老师:
实习日期: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1)实习目的通过野外的地质实习,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搞高我们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级实际观察和动手能,使我们具有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2)实习任务
1.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察认识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用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3.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二、本次实习的主要路线
路线
一、赣州市章贡区水东地质观察路线(学院---东河大桥---马祖岩---学院)时间一天
路线
二、赣州市峰山电视台地质观察路线(学院---峰山---学院)
时间一天
路线
三、赣县江口镇木材厂地质观察路线(学院---江口木材厂
—学院)时间一天
三、主要内容
1)峰山路线地质情况简介: 峰山位于赣州市章贡区东南部,由沙石镇至主峰盘山公路里程19公里。主峰海拔1046米,为章贡区最高峰,赣州七o七电视台雄踞其上。峰山树木葱郁、鸟语花香,尤其是夏季无比凉爽,已成为赣州市章贡区避署旅游区。
2)峰山地层情况简介:
峰山地区了出露的地层和岩体,主要为寒武系浅变质岩和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以及一些脉岩,山脚下广布着白垩纪红层(赣州群砾岩、砂砾岩k2g)。
寒武系浅变质岩(ε):为灰、浅黄褐、浅紫色变余中细粒硬砂岩和变余凝灰质砂岩、千枚状变质砂岩,紫红色千枚状页岩,顶部为条带状板岩。变质岩在与花岗岩体接触处,由于岩浆的热烘烤作用普遍发育有角岩化,斑点化等热接触变质现象。
白垩系上统赣州群(k2g):为砖红色、紫红色砾岩、砂砾岩长石石英砂岩及泥质粉砂岩等,其内产爬行动物(恐龙骨骼、恐龙蛋、龟)化石等。
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r5):岩石为灰白色、肉红色、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及少量黑云母组成,具中粗粒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与寒武系浅变质岩接触带附近,为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内节理发育,常导致花岗岩体呈球状风化。
脉岩:在黑云母花岗岩体中的边缘广泛发育带广乳白、灰白色的石英脉及细晶岩脉,并常穿插到变质岩中去。还有暗绿色,风化后呈铁锈色、褐黄色的基性岩脉(煌斑岩),常具有十分完好的大小不等的球形风化的“石球”。
3)峰山的地质现象及所观察内容
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
球状风化是花岗岩地段比较突出的一个不良地质现象。如果不能在勘察阶臵充分的了解其分布特点。很可能在工程施工和线路运营过程中导致施工困难(断桩、增加施工成本)、上部结构失稳(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4、赣县江口镇木材厂路线地质情况简介
1木材加工厂位于赣县江口镇六十里店村废弃采石场。?、2江口所要实习的任务
2)赣县江口地层分析
原采石场开采面出露的晚白垩世地层和晚白垩世火山喷出岩。晚白垩世火山喷出岩,受区域性nee向深断裂制约并生成在nnw断裂中,为燕山晚期陆相火山喷发的伊丁橄榄玄武岩或伊丁玄武岩。伊丁橄榄玄武岩岩性特征:
灰绿色、暗紫色、斑状结构、杏仁状构造。矿物成分:斑晶为伊丁石化的橄榄石,斑晶约占有15%,少数绿泥石,褐铁矿交代。基质为斜长石、辉石,粗玄(间粒)结构。即在较自形的长板条状斜长石微晶组成的三角形空隙中充填了多个细小的、伊丁橄榄石和水云母化的斜长石和磁铁矿颗粒。气孔呈浑圆或不规则状,多被白色的次生物矿物----方解石矿物充填,成杏仁体。整个岩石遭受后期碳酸盐化作用强烈。伊丁玄武岩岩性特征
斑状结构、杏仁构造,矿物成分:斑晶为橄榄石,多已被蛇纹石、绿泥石、碳酸盐交代,橄榄石边缘常具铁质暗化边或全部被铁质取代形成的假象。基质中见有大量的氧化铁,多呈暗紫色、紫红色,气孔被 氧化铁和碳酸盐讲起充填。
白垩系赣州群茅店组为砖红色厚层状砾岩、砂砾岩夹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3)木材厂的地质现象及所观察内容
a 在北西方310°方向江口木材铁路旁的小山坡200米,露头天然良好,岩性点,该点地层为白垩系赣州组地层,岩性为红色、红裸色及砖红、猪肝色,砾岩,砾石大小不一,粒径大约为2mm—15mm,砾径成份主要为复杂:千枚岩、长石,石英、方解石,麿圆度较差呈棱角状、次棱角状,表明该处岩石未经长期搬运,离物源我较近,表明该点为赣州湖边盘边缘为磨拉石建造。
b江口木材加工厂岩壁上,露头人工良好,岩性点,该点出露岩石为伊丁橄榄玄武岩和伊丁玄武岩,颜色为灰白色,灰黑色,灰绿色,红色,矿物组成为:橄榄石、绿泥石、蛇纹石、方解石等,基质由辉石、斜长石组成,构造为气孔状、杏仁状,该点为喷出岩体以上覆白垩系赣州组,红层呈侵入接触关系,推测为白垩系燕山组晚期形成,为赣州组唯一的处喷出岩,为基性喷出岩。该处可见一条逆断层。断层产状为250°∠85°,其内部挤压呈褶皱状态的石英脉。断层面已被杂草覆盖。
湖边镇石灰山路线地质情况简介
湖边石灰山村位处赣州章贡区西部,距市区10余公里,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系(z)、石碳系下统的横龙组(c1h)、梓山组(c1z)和石碳系上统黄龙组(c2h)、白垩系赣州群(k2g)。
震旦系(z)主要岩性良变质岩,岩性为黄褐色变余砂岩、变余凝灰岩、土灰色、灰白色、紫红色千枚岩(风化后呈土黄色)。石碳系(c)横龙组(c1h)主要岩性:官山岭组(c1g)为灰白色厚一巨厚层状石英砾岩、石英砂砾岩、含砾石英粗砂岩和石英砂岩:岩石坚硬,极难风化,常在地貌上构成高耸的山脊。本组地层与下伏震旦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水心组(c1s)为灰白色,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页岩及灰绿色、紫红色炭质页岩、含铁砂岩等,产较丰富的植物化石、瓣鳃类化石,如奇异亚鳞木、楔羊齿,海浪蛤等。本组地层与下伏官山岭组呈断层接触关系 梓山组(c1z)主要岩性
下部黄贯组(c1h)为灰白色,灰黑色、暗紫色长石石英砂岩含菱铁矿结核、粉砂质页岩,黑色炭质页岩夹煤层。底部为灰白色含砾石英砂岩。产丰富的植物化石:鳞木、星芦木、翅羊齿、脉羊齿等。本组地层受构造影响,岩石破碎,多为坡积物覆盖。本组地层与水心组呈假整合接触关系。
上部表塘组(c1q)为灰白色、紫红色钙质砂岩、粉砂岩,灰黑色、黑色炭质页岩夹煤层等。本组地层产海相动物化石:腕足类、双壳类等。本组地层与黄贯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黄龙组(c2h)在区内出露较差,大部分被风化溶蚀,仅零星分布在山麓边缘断裂旁侧,出露面积小,是章贡区唯一开采石灰岩烧制石灰的地点,现因资源枯竭已废弃。
岩性为灰白色、灰黑色、浅肉红色厚层状一块状白云质灰岩,其中产筵、珊瑚、海百合茎等化石。本组地层与石炭系梓山组呈断层接触
区内整个石炭系地层构成一单斜构造,产状向盆地倾斜,在盆地边缘常被白垩系赣州群经层角度不整合覆盖。
本次的实习任务是:
1、观察认识石炭系地层特征(岩性构造、接触关系特征)
2、观察认识上石碳统黄龙组灰岩断层特征
3、学习描绘路线剖面图
:
1、峰山滴水寨路线地质情况简介
滴水寨位处于赣州章贡区东部,由火车站经林科所至滴水岩约13公里,为峰山山脚下。此处空气清晰,滴水岩瀑布景色秀丽,常为学生春游的好去处。
峰山滴水岩一带出露峰山岩体和花岗岩细晶岩脉,寒武纪千枚状粉砂岩,变余凝灰质砂岩,震旦系混合岩,以及白垩系赣州群砾岩、砂砾岩等。
2、峰山滴水岩至林科所地质路线实习内容 a观察认识岩体特征 b观察认识
c观察认识震旦系混合岩特征 d观察认识断层破碎带特征
混合岩的特点:混合岩(migmatite)由于混合岩化作用(是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过渡的类型)形成。这一名词是由塞德霍姆(olm,1907)所创立。由基体(substrate)和脉体(vein material)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基体是角闪岩相或麻粒岩相变质岩,代表混合原岩,或多或少受到改造,又称古成体(paleosome),脉体是长英质或花岗质物质,代表混合岩中新生部分,又称新成体(neosome)。混合岩的形态多种多样,成分、结构和构造的变化也很大,说明混合岩的形成条件是复杂多样的。
混合岩是介于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的过渡性岩类,主要特点是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很不均匀,在混合岩化作用较弱的岩石中,可区分出原来变质岩的基体和新生成的脉体。随着混合岩化作用的增强,基体与脉体之间的界线逐渐消失,最后可形成类似花岗质岩石的混合花岗岩。根据混合岩化作用的方式和强度以及所成岩石的构造特征等,混合岩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典型的混合岩有眼球状混合岩、条带状混合岩、混合片麻岩、混合花岗岩等。
模树石的特点特点: 模树石形成于4亿年前的远古时代,多由沉积岩形成的板岩变质而成。板岩中的氧化铁、氧化锰溶液在一
模树石
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渗透进板岩的缝隙,固结在同一层面上,便呈现出密集的松树或枝叶的图案。还由于渗入的元素不同和沉积物多寡的区别,图案形成的色彩也各不相同,有黑、红、黄、青、灰等色彩,从而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虢石模树石是模树石中的精品,首先,因为虢石本身比较珍贵,是历史上有名的石种,在《素园石谱》、《云林石谱》中均有记载。该石石质特别细腻光滑,颜色有紫色、红色、豆青色、绛红色、乳白色、姜黄色、浅绿色等,是加工砚台的最佳材料。用该石加工的“虢州砚”,早在唐、宋时期就名扬天下。其次,这种模树石色彩十分艳丽和丰富,一个图案中具有两至三种颜色,有的枝繁叶茂,有的酷似盛开的鲜花,令人惊叹不已。这类模树石在史料中也早有记载:北宋时期的司马光珍藏一件带有花草图案的虢石屏风,并写下了《答薛虢州谢石屏》一文,文中写道:“观此石,自生花草,如秋过气清,信夫!非刻非绘,天地之异气,山泽之珠宝也。”北宋欧阳修收藏的“虢州月石屏”,有史料中这样记述:“石中有月形,石紫色,月白,月中有树森然。其纹黑而枝叶老劲,虽世之工画者不能为。”欧阳公为此作《中秋不见月问答》一首:“试问玉蟾寒娇娇,何如银烛乱莹莹。不知桂魂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由此可见虢石模树石的珍贵。
3、捕虏体: 捕虏体[1](xenolith)地质学名词。
在岩浆侵入作用过程中,由于侵入作用的强大力量,经常使围岩碎块落入岩浆中,称为捕虏体。
岩浆侵入过程中所捕获的围岩碎块。其形状和大小不一,有的为不规则棱角形,有的为长圆形、透镜形;有的很大,如某些矽卡岩矿体就产生在捕虏体中。捕虏体由于围岩崩落时发生移动,因此其构造方向与围岩整体的构造方向常不一致。围岩崩落于岩浆中,大部分都被岩浆所熔化及交代,只有少数在岩体边缘还可残存,因此,捕虏体多分布于火成岩的边缘部分。捕虏体如呈平行排列,其扁平面方向与岩浆流面方向一致,其长轴常为岩浆流动方向(流线)
专家认为,捕虏体的形成源于岩浆岩多期次、多阶段的演化过程中,后期岩浆岩与围岩或早期岩浆岩发生同化混染作用而致,而石臼的形成则是第四纪以来,区域新构造运动仍然强烈,发生了各地不一的地壳上升,而恩平地热地质公园内因雨量充沛,地表径流发育,风化侵蚀能力强,下切力大,岩体边缘中形成的捕虏体经水流的冲刷及涡流作用而致。
实习期间应
实习收获、体会及建议
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使我更加了解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优秀第6篇(全文4687字)
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班级:1240101
姓名:吴倩珠
学号:201240010109
摘要
本论文主要对杭州西湖周边地区的一些地质现象进行了描述,并对其中一些现象进行了解释。
本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说明实习区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实习任务、目的要求和实习时间等。第二章为地层,介绍实习区出露的地层及其分布情况,并按时代由老到新对地层的分布和发育状况,岩性和所含化石,厚度以及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等分层进行描述;第三章岩浆岩,描述了该区的侵入岩和喷出岩的出露和分布情况,以及它们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的构造部位与含矿情况等;第四章构造,简述实习区在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并对褶皱和断裂构造分别进行叙述;第五章地质发展史,根据地层的层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变动情况、岩浆活动特征等简要说明实习区的地质发展史;第六章资源环境地质,对实习区的国土资源方面做简要介绍,对杭州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方面作简要性简要性介绍;第七章结论,对此次实习作一个总的概括,阐述实习的体会、感想、意见和建议。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地层
第三章……………………………………………岩浆岩
第四章………………………………………………构造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第六章…………………………………….资源环境地质
第七章……………………………………………….结论
第一章 绪论
此次实习的城市为杭州市,地点西湖景区;这里是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文明古城,旅游胜地。在实习中我们还可以“苦中作乐,游山玩水”此次实习自然是不虚此行。
我们此次野外观察实习共5天,具体时间为6月29日至7月3日。为了方便我们的实习,我们借住在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学生公寓。按约定我们每天上午7:30在不同的地点集合,然后根据实习线路一起出发,完成每日的实习任务即可回到公寓。整理好每日的野外实习记录笔记。
6月29日实习线路
南山公墓——玉皇顶;主要实习任务:认识叶家塘组、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岩性及其所含化石;观察小背斜、小平卧褶皱,玉皇山向斜。这一天我们定了定了5个点,在得意亭处观察了叶家塘组岩性,在收费亭处观察了黄龙组岩性,在停车场处定了黄龙组和船山组的分界点,然后来到了紫来洞,进行了对溶洞形成的描述。在离休息亭东南100m处观察了断层,并对断层进行了产状测量,和正逆判断。第一天实习就算结束了。
这一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在野外辨别三大岩类,怎样测量产状,怎样辨别正逆断层等,通过这一天实习,让我们学会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
6月30日,今日路线起于石屋洞途径水乐洞、烟霞洞再到南高峰顶。由于天气恶劣,加大了我们实习的难度,再加上突遇暴雨,改变了原定实习计划,于是今日定了四个点分别为石屋洞的构造观测点,4 水乐洞岩溶观测点,烟霞洞溶洞观察点,南高峰岩性观察点。此行我们途径青龙山、烟霞三洞,并观察了青龙山背斜,南高峰的向斜,了解了烟霞三洞的成因以及水乐洞附近灰岩中的缝合线的形成。
7月1日,今日路线起于紫云洞终于宝石山,今日任务为:了解紫云洞的成因,观察其岩性,到宝石山学习后方交汇定点法。在紫云洞我们观察到崩塌的岩洞有断层,有三组解理面,是熔结凝灰岩,断层间有角砾,有擦痕,没有位移的为解理,有位移的为断层,断层附近也有小的解理。从栖霞岭至初阳台的石阶及其附近有大量的碧玉分布,故宝石山就是由此而得名。到了宝石山的蛤蟆峰我们学习了后方交汇定点法,了解了西湖的成因,这样就完成了我们当天的实习任务。
7月3日,实习路线为:钱塘江至九溪,主要任务是认识志留—碳系部分地层岩性特征及了解之江成因,之江及钱塘江,之所以成之字形就是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凹岸,再由搬运堆积作用使河流形成凸岸,于是就有了之字形的河道。就这样,我们的杭州实习就算结束了。
第2章 地层 2.1 概
述
杭州的地层简述: 以吴山、龙坞、钱江、古荡为东、西、南、北之界线,在此区内可见下述由 老到新的地层:
1、奥陶系(o仅见上统,分布在区西南一隅)分为文昌组和长坞组;
2、志留系(s出露比较齐全,由西部向西南部呈弧形分布)
5 分为康山群、大白地 组和吉安组;
3、泥盆系(d)分为西湖组和唐家坞群;
4、石炭系(c)分为船山组、黄龙组、叶家塘组和珠藏坞组;
5、二叠系(p)分为丁家山组、茅口组和栖霞组;
6、侏罗系(j)仅见上统第一段,分布在宝石山、葛林、白沙山和孤山等地;
7、白垩系(k)下统朝川组,沿钱江零星分布于六和塔、梵村、珊瑚沙
8.第四系(q)分布广泛,成因类型复杂;
2.2 地层岩性描述
由老到新描述各地层分布位置、岩性特点(描述)、岩层产状等。主要地层有d3x、c2h、c3c、j3h、q。第四系合并描述。
d3x(西湖组)岩性为白色石英砂砾岩、粗砂岩夹砂质泥岩。厚度176~300米。主要为老和山。
c2h(黄龙组)岩性为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底部为白云岩,产纺锤、莫斯科小纺锤,犬齿珊瑚等,厚度154米。主要分布在棋盘山—龙井—飞来峰一带。
c3c(船山组)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藻灰结核灰岩。产中华麦、假希瓦格等。厚度47~150米。
j3h(黄尖组)分布在宝石山、葛岭、白沙山、孤山等地,根据火山喷发间断及岩性特征,可分为三个亚段
第3章 岩浆岩
实习区岩浆岩以酸性喷出岩为主,侵入岩不发育,地表均以脉岩产出。从岩浆岩特征化学成分,以及与围岩、地质构造关系,结合区域对比分析,均属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
实习区脉岩:分布零散,种类较多,从基性到酸性都有发育,以中酸性为主,多数受构造控制。计有:辉绿岩脉,安山玢岩,英安玢岩,高岭石化霏细斑岩等。
实习区喷出岩:晚侏罗世早期的喷出岩以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为主,是实习区火山岩最发育的一类,分布在宝石山、葛岭、孤山等地。岩性有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含碧玉团块玻屑熔结凝灰岩。葛岭、宝石山一带角砾熔结凝灰岩的岩性特征为:灰紫、紫灰色,呈角砾状结构,具假流纹构造,有玻屑、晶屑(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岩屑(安山玢岩)和微量磁铁矿褐铁矿组成,少量隐晶质物质胶结,熔结凝灰岩的岩性特征为:紫、暗紫灰色,晶屑、玻屑结构,具假流纹构造。玻屑主 要,晶屑(斜长石、石英、黑云母)次之,岩屑(安山玢岩、凝灰岩)零星,褐铁矿、磁铁矿微量,由少量隐晶质物质胶结,有些凝灰岩含碧玉团块。碧玉由玉髓和细粒石英组成,有方解石、黄铁矿、有机质和粘土混合物,颜色多样,常为红色,致密坚硬,具贝壳状断口,常具隐晶质和胶状结构,颗粒在0.01毫米左右。碧玉的成因一般认为与海底火山作用有关,即火山喷出的凝灰物质被海水分解后,其分解之sio2大量进入海水,当它达到饱和时,在适当条件下即沉淀下来而成。
7 早白垩世晚期的喷出岩有流纹质凝灰岩、流纹岩。安山质熔岩(辉石安山玢岩、安山岩)和基性熔岩(玄武玢岩、玄武岩)等四类,零星分布在六和塔浙大三分部,南星桥、杭一中等地。
第4章构造 4.1 概
述
杭州市位于扬子准地台东部钱塘台褶带,包括安吉——长兴陷褶带、中洲(淳安)——昌化拱褶带、华埠(开化)——新登(富阳)陷褶带、常山——诸暨拱褶带、余杭——嘉兴台陷等五个三级构造单元以及武康(德清)——湖州隆断褶束等七个四级构造单元。
一、褶皱
杭州市区包括三个褶皱区: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皋亭山褶皱区。
二、断裂
杭州在印支运动以前基底固结程度较低,地壳变形以褶皱方式为主,断裂不很发育,主要是一些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裂或基底断裂,但它们都控制着构造单元边界和古生代地层的发育,如临安——马金断裂、萧山——球川断裂、昌化——余姚断裂、印渚埠——开化断裂,毕浦——双溪口(淳安)断裂等。
三、节理
杭州市区节理以葛岭—宝石山构造节理引人注目,主要有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两组剪切节理形迹构成小型“棋盘格式构造”。在宝石山,北东70°~80°的节理密集,北西向节理稀疏;葛岭附近,北西
8 40°~60°、北东70°~80°的两组节理均较明显;而葛岭往西南去,北西向,北北西向节理却变得密集,北东东向节理变得稀疏。
4.2 节理与断层
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霞洞及泉水出露(白沙泉),这些洞泉的发育都在一条直线上,若与其北东的卧云洞相连,则其走向为北东。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层擦痕,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因此这洞穴泉水的发育与断层有直接关系。此断层即为栖霞岭断层。
近栖霞岭最高处,紫云洞牌坊前,此处可找到侏罗系火山岩系第二亚段和第三亚段的分界面,两亚段之间可明显地见到一层紫红色的沉凝灰岩,这是在火山喷发间隙时期形成的。
断层和裂隙(节理)统称为断裂构造,裂隙的地方往往形成泉水,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水出来时冒泡则是上升泉(承压泉),水涧是微上升泉。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的开次量很大。岩缝的水开采量小。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紫云洞(图3-2.2),紫云洞位于杭州西南栖霞山,洞穴主体长约80m,洞型平直简单,走向ne35°—45°洞顶平整如板且向东南倾斜,倾角35°—40°,主要是循火山碎屑岩层面发育的,受沉积岩夹层控制。古老的火山作用使得栖霞岭一带布满火山碎屑,火山碎屑夹1至2层凝灰质砂、泥岩或沉凝灰岩,单层5—10m,经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环对松软的沉积岩夹层进行剥蚀、侵蚀和浸泡软化,其碎屑物质被水流搬运带走而淘空,逐渐刻凿出倾
9 斜状深槽。
图3-2.2 深槽顶板为坚硬的火山碎屑岩,并发育有nee、nnw、nw向x节理(图3-2.3),大大降低了顶板的稳定性,在重力作用下,巨石崩落,岩洞初具雏形,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向纵深方向发育与扩展。然而,岩洞并非无止境的发展下去,随着深度的增加,x节理趋于减少或呈闭合状,风化作用、流水侵蚀和水的循环交替随之变弱,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紫云洞。我们组选在紫云洞进行岩石的走向、倾向、倾角三。组产状的测量,我们组所测数据为岩层倾向:130,倾角4
5图3-2.3 4.3 褶曲
西湖复向斜,即杭州复向斜在杭州市区倾伏部分,它是杭州市褶
10 皱区的主体,组成西湖复向斜翼部最老地层是上寒武统的超峰群,核部的最新地层是下二叠统的丁家山组,出露在西湖畔的刘庄附近)。西湖复向斜的形态,顺西南方向收敛,枢纽仰起,向北东方向展开、枢纽倾伏,枢纽总的方向为北东50°,倾伏角15°。复向斜倾没部分为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所不整合复盖,又为一隐伏的北北西向的大断裂所横切。龙井——翁家山——南高峰——三台山——丁家山一带为西湖复向斜核部,地形坡度与复向斜倾伏角相适应。西湖复向斜由一系列单体褶曲组成,从北西到南东计有飞来峰向斜、天马山背斜、南高峰向斜、青龙山背斜、玉皇山向斜、将台山向斜,凤凰山背斜、金家山向斜。远离西湖的另一组褶曲有午潮山向斜,老焦山向斜、里桐坞背斜,直坞向斜。半山——皋亭山向斜位于西湖复向斜的北东方向,可视为西湖复向斜的余延部分。
第5章 地质发展史
前人对杭州地区做了大量的地质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因此本区的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高。在杭州地区进行地质工作的主要有下列地质工作者和单位。
1924年朱庭祜调查了西湖一带地质情况,将石炭、二迭系灰岩称为“飞来峰层”;
1929年舒文博等人命名“唐家坞砂岩”、“西湖石英岩”,并分别划归志留系和泥盆系;
1947年吴磊伯在李四光的指导下,对杭州地区进行较详细的调查,并编制1:5万杭州地区地质图。
11 1951年盛莘夫对杭州石炭、二迭系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划分出黄龙灰岩(c2h)、船山灰岩(c3c)、栖霞灰岩(p1q),并肯定了杭州有茅口组灰岩段(p1m2)存在;
1957-1959年南京大学师生多次来杭州实习,填制了1:1万地质图;
1970-1973年浙江省区测队开展杭州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实习区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和矿产都作了大量而系统的工作;
1977年浙江省第六地质大队做了杭州市地热普查,收集了丰富的地热资料。
目前,仍有许多院校师生在杭州进行基地地质实习,如东华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地质系、同济大学、工业学校。
第6章资源环境地质
杭州地区的地质景观极为丰富,如杭州西湖,钱塘江,九溪等均为杭州有名的旅游胜地,奇特的地质景观给杭州的旅游业带来了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再如位于浙江西部的桐庐县瑶琳镇的瑶琳洞,有岩溶地下的垂云通天河,是我国特大型水陆兼备的溶洞之一。众多地质景观不仅使杭州的旅游业得到发展同时是杭州的人文景观也得到了发展,自然环境也得到了保护,各种资源也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第7章结束语
为期5天的杭州实习很快结束了,也许实习给我们首先的印象就是挺好玩,但就是有点累,这也许是我们最直接的感受。由于天公不作美,我们实习的4天气候条件相当恶劣,前两天是阴雨绵绵,中途
12 还突遇过暴雨的侵袭,后两天是高温,相当容易中暑,还好各位同学都做好了防暑准备。由此,让我联想到的是作为地质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地质学知识,更要有健康强壮的身体以及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作为地质工作者的接班人就必须接受各种恶劣环境的挑战,不仅要学好知识,更要锻炼好身体。当然通过此次学习我们也或多或少的学到了一些东西,尤其是一些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实习让我们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地质工具的使用,尝试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也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难度,对于理论知识我们应该经常适当的与实践联系,才能达到我们的学习目的。
参考文献:《地质学基础》《构造地质学基础》《中国寒武纪至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追梦从心开始 2013/8/23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优秀第7篇(全文5309字)
京西地区
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老师: 实习成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年 月
日
第一章序言
在北京一下子从寒冬飞跃到酷暑的五月里,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冒着似火的骄阳和炽热的天气,踏上了实习的路程。此次实习野外考察活动,一路上同学们都是十分的激动,在大巴车上左顾右盼的。班里的大部分同学有许多像我一样是这第一次这么近的、清晰地接触到山地和丘陵的胜景,个个难掩心中喜悦之情。同时,老师也在让我们认识各种岩石、矿物以及各种地质现象等。
本次野外路线观察时间为4天,野外5条路线,安排如下: 5月18日: 路线3——延庆燕山天池西段侏罗纪碎屑岩、火成岩特征观察路线;
5月19日:路线5——昌平十三陵水库—三合庄村岩性、构造观察路线;
5月25日:路线4——延庆燕山东段地层、构造观察路线; 5月26日:路线1——下苇甸寒武系、奥陶系海相地层及第四系冲积物观察路线,路线2——门头沟妙峰山构造地质观察路线;
而本次实习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观察、认识地质作用(外力、内力地质作用)是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通过对现代地质作用过程的观察,认识地质历史及地质作用的产物,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环境; 2.掌握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地层和构造的野外鉴别基本方法,认识常见的几种造岩矿物、岩石;并且,进行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包括:①对典型的 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及分析;②野外记录的格式和要求;③使用地形图等进行野外定点,④罗盘的使用方法,⑤标本的采集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地质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所以说,我还会加倍努力学习的。
图1-1
图1-2 第二章地层
北京山区外露的基岩,包括从新生代到太古代的绝大部分岩层和不同时期的火成岩,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北京的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缺少震旦系、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三迭系及上白垩统外,其它地层都有发育,总厚度达六万米以上。
岩石类型也很齐全,包括各种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大部分岩石出露在西部和北部山地,平原区则广泛分布着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一太古界
太古界的岩层为本市出露最老、变质最深的岩层,属于中深及深区域变质程度,岩性为各类片麻岩及麻粒岩,普遍受较强的混合岩化作用。二元古界
太古界和与元古界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北京的元古界缺失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分布很广,约占全市山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元古界的特点是在古老变质岩系之上发育的第一个盖层,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没有变质的沉积岩系。底部、下部岩性以碎屑岩(砾岩、砂岩和页岩)为主,夹有白云质灰岩及火山岩(安山岩、玄武岩),中上部以化学岩(白云质灰岩、页岩等)为主,夹有少量的粉砂岩。元古界下分三个系,发育完全,共分12 个组26 个段,基本上可与蓟县标准剖面进行对比。在该地层中,我们仅仅在延庆燕山看到了中元古界长城系石英砂岩与岩石砂岩。下面我就分别介绍它们。
中元古界长城系石英砂岩(属浅海相沉积岩类),生成于距今17 亿年左右。产状:330o∠52o。泥晶—微晶结构,由白云石及少量方解石组成,局部可见硅质条带或硅质团块(如图2-1 所示)。
图2-1
在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延庆燕山中观察到波痕。波痕是由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而为了对波痕进行定量研究,需要了解各种波痕要素: 波长l——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水平距离; 波高h——波峰与波谷之间的高差;
波痕指数l/h——波长与波高的比值,表示波痕相对高度及起伏情况; 不对称度rsi= 1 2 l /l——缓坡水平投影(1 l)与陡坡水平投影距离(2 l)的比值,表示波痕的不对称度。其中,波痕分为浪成波痕、流水波痕、风成波痕和干涉波痕。在本次实习中,我也看到了干涉波痕,如图2-2.干涉波痕,可成菱形、马蹄形、不规则形等。
图2-2
在燕山,我们也看到了中元古界长城系岩石砂岩(属滨海相沉积岩)生成于距今17 亿年左右。产状:215°∠45°。沙砾状结构,层状构造主要由粒状石英组成,硅质胶结,局部可见海相指相矿物——海绿石。此外,元古界还有蓟县系和青白口系。只是在本次实习的过程中没有观察到相关的地层,故在此就不作太多的叙述。
三、古生界
元古界和古生界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北京山区下古生界岩性基本稳定,厚度不大,化石不够丰富,代表一种典型的稳定浅海沉积。本区只有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而上奥陶统及志留系(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都不存在。在此地层中,我们看到了砂岩、页岩、豹皮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鲕状(鱼子状)灰岩和纯厚石灰岩。
(一)寒武系
寒武系分为上、中、下三统。下面具体介绍。1.下统
下寒武统(∈1)本统可分为三个组,自下而上是:府君山组(或昌平组)、馒头——毛庄组(∈1m+m0)。
在下苇甸我们看到了下寒武统馒头组和毛庄组的岩性组合:由紫红色泥岩—灰黄色泥质泥晶白云岩组成的三个旋回,每个沉积旋回下部为紫红色泥岩,含沙质,可见石盐晶体,上部为灰黄色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馒头组和毛庄组厚度约为80-100米。产状为: 205o∠30o(可附上信手剖面图)2.中统
中寒武统可分为三组,自下而上分别是徐庄组,张夏组和崮山组。在下苇甸,我们同时观察到了中寒武统的三个组。徐庄组(∈2x)本组以鲕状灰岩为主,韵律起始于细砂岩,经鲕状灰岩与细砂岩或泥质条带灰岩互层,到大量的巨厚层鲕状灰岩出现结束。张夏组(∈2z)本组下部以泥质条带泥灰岩(如图)夹页岩为主,有部分鲕状灰岩(如图),上部则以巨厚层鲕状灰岩为主,组成一个沉积旋回。崮山组(∈3g)下部为灰色泥质条带灰岩、鲕状灰岩、条带状结晶灰岩夹竹叶状灰岩(如图)。
图2-3 竹叶状灰岩
图2-4 泥质条状灰岩
上部为紫红色粉砂质条带灰岩、鲕状灰岩、结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夹竹叶状灰岩及少许钙质粘土岩。它们的产状约为:190°∠40°。3.上统
上寒武统可分为长山组和凤山组两组。
在下苇甸,我们也同时看到了长山组和凤山组。长山组(∈3c)以绿灰色泥灰岩、浅灰色泥质条带灰岩及竹叶状灰岩为主,下部有时夹少许灰绿色钙质粘土岩;底部为浅玫瑰色细晶白云岩夹竹叶状灰岩,竹叶状砾石,具有紫红色氧化圈。厚29 米。凤山组(∈t3f)上部为灰色中层含白云质灰岩、厚层泥质带灰岩夹竹叶状灰岩及黑灰色薄板状灰岩;下部为灰色巨厚层泥质条带灰岩,局部含白云质,夹大量竹叶状灰岩,底部见紫红色含云母铁质条带。其产状为:175°∠53°。(二)奥陶系
北京奥陶系只有下奥陶统和中奥陶统,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都缺少上奥陶统。下奥陶统与下伏岩层(风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本统可划分三组,自下而上是:冶里组、亮甲山组、马家沟组。但是,本次实习,在下苇甸永定河东侧跌路旁,我们看到下奥陶统冶里组岩层组合:冶里组在下苇甸地区主要为后层—块状灰泥石灰岩、豹皮石灰岩、白云质条带灰泥石灰岩。产状为:172o∠58o。厚层块状灰泥石灰质较纯,在下苇甸—丁家滩地区被开采为石灰和水泥原料。
(三)石炭统
石炭统也可分为上、中、下三统;但是,在北京这个地区,只有中统和下统。
图2-5 厚层石英砂岩
图2-6 丝绢化 变余结构
(四)二叠系
二叠统分下、上两个统。下二叠统分为山西组和红庙岭组;上二叠统为双泉组。在这次实习中,我看到了山西组。山西组(p1s)陆相碎屑岩发育,下部主要为深灰色粉砂岩、灰色细砂岩夹灰黑色粘土岩、灰色硬砂岩及1—4 层砾岩,上部以灰色粉砂岩和灰绿色砂岩互层为主,有时夹砾岩透镜体,底部常有一层灰白色厚层砾岩,砾石成分以石英岩为主,燧石次之,砾径一般0.5 厘米左右。底砾岩为灰色,一般厚3—10 米,较稳定。砾石成分主要为燧石和石英岩;在岭上砾石成分有火成岩和泥质岩块,砾岩为灰紫色。本组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
触,厚度变化较大。四中生界
北京的中生界没有三叠系,只有侏罗系和下白垩统,与古生界相比,其特点为:全为陆相地层;具有多次的火山喷发,形成了巨厚的火山岩系,地层间的不整合关系较多。
(一)、三叠系
北京没有三叠系,在此不做叙述。
(二)、侏罗系
侏罗统分为下、中、上三统。我们依次在延庆燕山看到侏罗系碎屑岩、火成岩;在十三陵天池—三合村路线中,我们也看到了侏罗系火山碎屑岩。
首先,我先具体介绍地层接触关系,地层接触关系可分为整合接触与不整合接触两大类。整合接触反映稳定的整体持续沉降,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没有沉积间断。根据沉积作用表现形式的不同,整合接触可以分为连续沉积和地层的间断。上下两套地层之间隔着一个大陆侵蚀面——沉积间断面,这个面叫不整合面。此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称为不整合接触。根据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关系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平行不整合(又称假整合)和角度不整合。在延庆燕山,我们看到了中元古界长城系白云岩与侏罗系火山碎屑岩,根据我们观察的现象及查阅有关的资料,我们可以推测二者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附上素描图)
(三)、白垩系
白垩系分为上中下三统。我们在燕山天池大坝西南侧盘云岭和燕山天池西南侧天池半岛标志牌有看到。有辉绿岩体,青黑色,主要由辉石和斜长石组成,表面风化,侵蚀现象比较严重。还有粉砂岩。
(五)、新生界
新生界分为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第三系。
第三章 岩浆岩
北京的岩浆岩分布很广,出露的面积达2000 余平方公里,约占山区面积的五分之一。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发生许多岩浆活动,包括有各种形式的喷出活动和侵入活动。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侵入岩固结成岩需要的时间很长。岩浆喷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本次实习中,我们在延庆燕山盘云岭处,看到了燕山期的侵入岩。燕山期为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期岩浆活动,广泛分布在西山及北山西部一带。
(一)正长斑岩
侵入岩主要有苦橄玢岩(少见)、辉绿岩、闪长玢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霞石正长斑岩等。本次实习中,我们见了很多正长斑岩岩,现在具体介绍如下。在燕山天池大坝西南侧盘云岭的燕山晚期岩床特征观察点,可以观测到角闪正长斑岩岩床,斑晶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斑晶大小2-5毫米,角闪石斑晶大小1-3毫米,同时在岩床与粉砂质泥岩接触处出现冷凝边与烘烤边特征。经分析,该岩床形成时间为80ma,相当于燕山晚期,如下图
图3-1
(二)闪长斑岩
在燕山天池西南侧天池半岛标志牌的燕山晚期岩株特征观察点,可以观测到燕山晚期闪长斑岩岩枝宏观分布,该闪长斑岩顺层侵入厚层状砂砾岩之上,细粒结构,矿物成分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等,粒径小于2毫米,经分析,其形成时间为132.1ma,为燕山晚期侵入。第四章 构造
一、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末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根据褶皱的形态和组成地层的新老关系,将褶皱分为向斜和背斜两种基本类型。背斜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部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这一点是其与向斜的根本区别)。但是,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经长期侵蚀后反而可能成为山岭,相应的背斜却会因 岩石拉张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在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东侧铁路隧道北侧的褶皱构造观察点,观察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o2m)地层形成的褶皱构造,该点发育复式褶皱构造,核部发育箱状褶皱,南翼发育圆弧状向斜,北翼发育倒转向斜。
二、断裂构造
岩石受地应力作用,当作用力超过岩石本身的抗压强度时就会在岩石的薄弱地带发生破裂。断裂构造是岩石破裂的总称。如果破裂面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称为节理;若沿破裂面产生了明显位置移动,则称为断层。1.节理
按构造节理的力学性质,可分为剪节理和张节理两种主要类型。下面就具体介绍如下。(1)剪节理
剪节理,是剪应力产生的脆性破裂面。在实习中,非常普遍。具体如下:在红石湾村西侧,我们看到了剪节理,此剪节理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节理面光滑、平直,没有被矿脉充填。在延庆天池西段出现的为燕山晚期的辉绿岩内发育的两组近垂直的剪节理产生的球形风化。产状稳定,延伸较远,间距比较均匀;节理面平直光滑,两侧岩相可有少量相对位移,可见擦痕。被脉体充填,脉壁平直。一般切穿砾岩中的砾石;常见共轭出现,其锐交角等分线指示共轭角方向。(2)张节理
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张节理有特征:一,一般不平直;二,产状不甚稳定,延伸不远;三,裂面粗糙不平,裂缝较宽,无擦痕;四,张节理多开口,一般被矿脉填充,脉宽变化较大,粗细不一。在本次的实习中,在妙峰山有见到,如下图
图3-2 2.断层 断层是断裂面两侧发生明显相对移动的断裂构造。断层的类型整体上分三种: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如下图:
图3-3 在本次的实习中,以上三种断层我们都看到了。现在具体叙述如下。在延庆燕山天池东侧红石湾村,我们看到了正断层。如图,左图是侏罗系火山碎屑岩,右图是中元古界白云岩。经过分析,我们推测其为正断层。断层面有明显擦痕,可能断层面两侧岩石发生平行移动过。岩层产状为:330°∠52°。如下图
图3-4
图3-5
在燕山天池宾馆正门西侧处,我们观察到了断层组合。该组合有正断层,逆断层等,同时,该组合包括阶梯断层、地堑和地垒。岩性为含砾砂岩,属辫状河沉积,分选、磨圆差,矿物成分为正长石、石 英,以及一些岩屑,粒序层理。(附上素描图。)在妙峰山镇东侧铁路隧道南侧出口的断裂构造观察点,我们也看到了正、逆断层。该观测点处主要观察了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地层内发育的断裂构造,根据白云岩标志层的位移,我们判断为逆断层,在其上方发育的正断层,由于其上盘岩层厚度明显大于下盘,确定为同沉积正断层。
第五章认识与体会
一、主要收获
断断续续的为期4天的工程地质学实习,让我们将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了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在基本技能方面的到初步训练,提高了我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实习使我掌握了对岩石类型、结构和构造的判别,还有对岩石岩性、层理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能够分析一些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的地质问题。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对一些地形图、地质图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各种地质作用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也学会了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并且能对其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分析。
二、实习体会
这次的野外实习,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书本转移到实际的操作,更能让我们掌握和领会到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而且同学之间的友情也更深了。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变得尤为重要。但是对于我,感觉最深、收获最大的还是在于对自己的锻炼上。这次出来实习,是对自己的一次很好的磨练,虽然被太阳晒黑了,人也瘦了,但是我更结实了,在意志上更强了。每一次对体能的突破,都是一次意志力的锻炼,这对于今后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三、致谢
真诚感谢和我们同甘共苦的老师,感谢你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谆谆的教导、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懂得我今后的职业的性质,无论有多苦我都坚持,我喜欢这个职业,本次的地质实习将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我会铭记于心,漫漫体会!回味 着这宝贵的实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