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4-11-15 03:08:06

观课心得体会一:

我观摩了张方老师的《匆匆》,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就本次观课学习谈点自己的感受。

一、反复朗读,感受语言特色。

老师抓住文章的修辞特点组织学生解读文本、朗读感悟、背诵。如何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张老师采用了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从读中来感受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品味语言的魅力。

二、理清文脉,体会作者情感。

张老师在教学时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为学生理清作者表情达意的线索,学习经典作品的言语内容与形式之间联系的紧密。并从行文思路中细细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

三、抓关键词句,感悟文章。

张老师抓住“日子”以及首尾重复的两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起学生的关注,也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感叹岁月无情,时光一去不复返。

总之,值的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通过这次学习,我比较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认识到观课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要不断有深度地参与到观课议课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观课心得体会二:

金秋十月,我有幸观摩了临沂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此次活动有低、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对于我,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第一,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庞艳丽老师在《纸船和风筝》这课中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在教学中,她不但体现了新的理念,而且始终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既活又实。在导入新课的第一个环节,庞老师注意了纠正学生读音,“筝”字单独出现时读一声,而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这个知识老师没有单刀直入地引入,而是请学生读课题,学生自己就读正确了,教师借机提出如果这个“筝”字单独出现读几声?这样这个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庞老师抓住这两个音同义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出示两个句子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借机引导“飘”带风字旁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庞老师小结时指出汉字独有的魅力,引起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

第二,教师底蕴深、素质好。这次活动,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言以及站在讲台上激情四射的表现力。例如《称赞》这节课,除了教师对这节课的设计上有独特见解之外,留给我印象更深刻的是王华静老师优美生动的语言。四十分钟过去了,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同时在每节课上都能看出,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对教学重难点的机智突破,对学生回答的巧妙评价,使课堂变得生动而又扎实,真正成为师生和生生真实交往的空间。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乐读、会读,能读好。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例如高年级的《慈母情深》这课,先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母亲挣钱不容易,然后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再体会、再读。学习中还穿插着默读、示范读、分角色读等,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层次非常清晰。

总之,这次的听课我学到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最让我感触深刻的就是老师自身应具备的高素质,这对于课堂教学极其重要,也可以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向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洗尽铅华始见金。

观课心得体会三:

上周二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的听课活动,经过一天的学习,聆听了九位优秀教师执教的语文课。她们每一堂课都是那么优秀,值得我好好学习。看到每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语言有艺术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这九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在教学《如果我是一片雪花》这一课时,这位男老师让学生闭上眼睛边聆听他的诵读边想象,老师声情并茂地诵读,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用自己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这位男老师讲的是一首诗歌,很多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自己仿写几句诗,而且都写得非常优美,当然这与学生本身的素质和见识也有很大关系,最后老师也亲手写了一首诗,送给学生们,这也体现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所以这节课令我印象很深。

二、书,让学生自己读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说:?文章的精华在句子中。你不

读,这一切精华不会自己显露出来,而只能是纸上的铅笔符号,那是‘死’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在你嘴里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来可见,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诺曼底号遇险记》一课中,老师成为亲切而又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分角色阅读,在充足的时间里,真正把语文课上成了朗朗的读书课。

三、注意学生读中感悟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很多老师在上课时让学生提前搜集资料,然后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体会文章内涵。有的老师在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开火车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的思想情感。

四、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每一堂课中,每一个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有位老师执教的《石灰吟》指导了读诗的方法,再用所学的方法去进行新的学习。结合着有关石灰的自述,让学生在了解了石灰的高尚品质后,再结合诗人于谦当时的背景,从而迸发了内心的情感,带着对诗人和石灰的敬佩再读古诗,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而且学生在体会中很快理解并能背诵这首诗。这虽然是一首古诗教学,也就是平时被我们多数老师认为没得可讲的一种教学内容,整堂课却是环环相扣,前后衔接连贯,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最后老师用课件展示了自己的钢笔字作品,写得很漂亮,这也是让我非常值得学习的一点,那就是不断地练习自己的书写。

通过此次活动,不难看出老师们对识字教学有了明显的重视,识字方法灵活多样,识字方法指导细致,语言文字训练有效,关注了学生发展意识。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

五、吃透教材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而在教材的应用上,教师所设的问题都从实际提出,而概念都从实际引入,并在小组活动中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只有具有数学意义的活动才是真正的数学活动,有些活动常常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样的活动可以减少甚至不做。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应是围绕某一个数学问题提出的。

六、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课改以来,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有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认真进行分组、组内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等工作外,具体实施时应注意:一是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认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上。二是合作交流应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了较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没有独立思考为基础的小组合作交流必然是低效的。三是合作交流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不仅使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培养,创新的意识也得到了发展。

饱满的教学热情、独特的教学风格、渊博的知识才能、精湛的教学技艺、出众的气质风度,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的。习武之人最要紧的是苦练内功,同样,语文教师更要苦练内功。只有自己丰富了,强大了,解读文本才会越丰富、越深刻,提供给孩子的才会是精品中的精品,站在讲台上才有足够的自信与底气。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总之,老师们的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一定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观课心得体会(6篇)

观课心得体会四:

非常幸运,来到美丽博睿特外国语小学没多长时间,就得到学校让我们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我们一行九人坐车出发来到成都新南路空军礼堂,在这里度过了让心灵震撼的两天,让人开心的的是有机会听吴正宪老师讲授两节课,还有大家一起简短的交流。吴老师第一节是四年级的《乘法分配律》,第二节是二年级的《平移与旋转》。此外还有成都泡桐树小学的游琼英老师带来四年级的《速度、时间和路程》,还有卞小娟老师的二年级《认识角》,仲广群老师的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川大附小王宇老师的《乘法后复习》。课堂非常的精彩,其中游琼英老师的分享式教学,可谓让大家开眼界了。

游老师的课堂真的把学生当作是主体,充分展现了教师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展示,学生交流而得出结论和观点,期间教师只是在关键的地方做适当引导,其余全部是学生活动的内容。

其实分享式教学在任景业的影响下,由游老师带领老师在泡桐树小学进行着尝试。“分享式”教学有三个重点,即问题、思考、分享。教学中提出一个探究的问题,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教师、学生分享学生探究的成果。

1、这样的教学设计思想很前卫,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分的学习、展示的时间,还学习以本真面目。

2、这样的教学程序很简单,可以是情境引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评价反思。教师便于设计,便于操作。

3、这样的教学很有效,因为教学追求的是减负提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有最大可能的锻炼和收获,教师也在精心的备课设计中,在和学生思维的交流碰撞中不断丰富教学经验。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让每个教师都看到希望”,只要教师能读懂学生,就能成为好老师。

游老师充分利用分享式教学的特点,在《速度、时间与路程》的课堂中,在小组分享时、学生分工、没人讲题、其余的学生质疑评价、补充完善,使人人都有平等的话语权。当全班分享时,老师站到讲台下,让学生站到讲台上讲解、提问,变成“教师”,台下的学生评价、回答。台上的同学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也必须要思考清楚,才能讲清楚,说明白。台下的同学必须通过思考,才能回答台上同学提出的问题,才能对台上的同学进行评价。

再次感受到了吴正宪老师的课堂,依旧是那么朴实,没有花哨的课件,没有动听的音乐,却有着那么强的感染力,很精彩。听完她的课的学生都说:“吴老师!那么快啊?”“吴老师,下节课是不是还是数学课啊?”能让学生说这些话可真不容易啊,能让学生这样喜欢自己的课堂可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这也是值得我反思的地方了,为什么吴老师的课堂那么精彩,为什么从未和吴老师见过面的学生居然在短短的四十分钟之内能和吴老师产生那么厚重的情感?我想这可能是吴老师付出了真实的情感吧。

给人印象深刻的课还有特技教师仲广群老师《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引导学生不断地学习和总结好的方法,让数学课堂简单起来,生活化、趣味化。而他的“无痕教育”恰恰吻合了本次活动的主旨--“数学生态课堂”的特征。“润物细无声”,这是对学生生命主体的滋养与尊重;不刻意、不牵强、不宰制,使课堂达到了整体和谐的境界;而对局部与整体、预设与生成、开放与封闭、稳定与协变、多样性与独立性等关系的智慧处理,更是让课堂呈现出了生态的情趣和意蕴。

每一次的观摩都让我们的教学经验更加丰富。其实,观摩活动就像一面大大的镜子,有时会把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照射出来,无限放大,能让我们站在另一个角度审视我们自己的问题,从而改善进步。首先,我们对学校领导能给我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表示深深地感谢。这次外出听课让我们感受颇深,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一两节课、一两个报告,而是名师们先进的理念、前沿的思想,以及将理念和思想融入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方法。

观课心得体会五:

这次有幸聆听了市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后,我真真正正感到获益匪浅。自新课改以来,我参加过几次语文课堂教学听课活动,听课后感觉越听越迷茫,不知道到底如何教学生学语文?不明白如何做到高效的课堂教学。通过这次的活动,犹如醍醐灌顶。理解和明白了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真实、扎实、朴实。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高效的。同时,也被老师们扎实的基本功和多才多艺感动着。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无论新课改怎样改,我们都必须抓住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即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且通过各种手段,训练扎实。这次几位教师都进行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识字教学,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再到段,扎扎实实的落实了字词教学和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并且落实了写字教学。

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素养。

三、创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这是几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共有的特点。教师满怀期待的尊重每一位学生,注重站在学生的角度喝学生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分享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对每位举手发言的学生不失时机的赞美,使课堂气氛十分和谐,连听课的老师也融入到了这愉悦的气氛中了。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几位优秀教师都很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经历学习的快乐。

努力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独立思考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焕发主体意识,更加主动的获取知识。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自己从文中找到了答案,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课堂上到处都体现着新课改的要求趋势,课堂生动,目标达成度高,无一不渗透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然而对比自己的课堂,我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一种危机感。我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必须树立一种观念:就是去学习,并且不断的学习,想要做一名好老师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观念,和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给学生输送养料。

观课心得体会六:

李老师的《清澈的湖水》后,我深深地思考:阅读教学要树立“以读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学生语感、思维和表达能力。”本课教学,教师以读为主线,组织了教学的全过程:

1、整体感知、自主择读

阅读课文,应让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然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经验、情感出发,抓住重点择读课文。这就改变了过去由教师主宰阅读教学的方式,把选择权留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品读感悟描写景色美的句子时,我认为不应有指令性的语言,而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喜欢哪句就读哪句。教师在学生读时注意倾听,抓住问题的关键,再点拨、引导,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体验。

2、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往往还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如本课教学中,教师引导“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湖水很美丽”,教师反问:“假如你去游览时,你会把垃圾扔进湖里吗?”等等,这些指向性的语言,就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深层含义。有人会问,这不是教师的指令吗?对。但构建的意义与传统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学生自我实践的基础上的,学生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帮助想到。教师和学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关系,这才是有生命的语文教学。

3、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内容的感悟,对情感的共鸣,对生活的联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没有达到入神内化的地步,教师还要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激励情感,再次深入课文情境。如:“你们已经画出了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能美美地读吗?”可见,情感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纽带。

4、读后互评,评后再读

学生读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评议的作用。评议就是相互启发、相互引导、相互指正、相互借鉴。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如:“能美美地读吗?”教师指名学生读,后渗入评价信息,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项交流,通过学生个体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彼此领略语文学习的精彩与美妙。

观课心得体会(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