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5名戍边英雄个人学习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08-03 23:29:09关键词:致敬,戍边,英雄,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致敬5名戍边英雄个人学习心得体会第1篇全文(807字)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2021年2月19日,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喀喇昆仑高原上雪山绵延、风雪交加,戍边战士用满腔热血、坚强斗志誓死捍卫祖国领土,他们是中华脊梁。

驻守边疆,他们是高山之巅的“守望先锋”。眼前是寒风刺骨天气、荒凉崎岖的山脉,边防战士的双手皴裂、脸部脱皮,以地为床、以天为被,就这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祖国的边陲。在高海拔地区,不仅要面对高寒缺氧、物资匮乏的恶劣环境,远离亲人、“与世隔绝”的孤独也时常萦绕心头,他们不知边防苦吗?他们当然知道,只是穿上军装就肩负了重担,胸怀国家就舍弃了小家,炙热的感情促使他们毅然决然走进高原奉献青春。巡逻的途中,漫长而辛苦,一串串坚定的脚印丈量了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正是卫国戍边战士的日夜坚守,才换来了万家灯火、祖国的安宁。

不失寸土,他们是未曾畏惧的“热血战士”。面对外方的非法侵权挑衅行径,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某机步营营长陈红军和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英勇战斗,誓死捍卫祖国的山河一寸都不能丢。5名边防英雄,有70后、80后、90后、00后,不同的年龄,相同的理想,他们用热血、生命践行了“宁可向前十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誓言。陈祥榕在日记中自豪地写道:“面对人数远远多于我方的外军,我们不但没有任何一个人退缩,还顶着石头攻击,将他们赶了出去。”面对严峻斗争考验,边防英雄越是困难越向前,将责任与担当扛在肩上,英雄魂屹立喀喇昆仑。

续写忠诚,他们是严阵以待的“战斗堡垒”。英雄虽逝,精神千古,边防英雄的事迹响彻在喀喇昆仑高原,激励着无数战士卫国戍边的意志更加坚定。那场战斗后,“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被很多官兵自发写在了头盔里、衣服上,许多服役期满士官主动留队,女兵也主动请缨去一线战斗……在冰封雪飘的喀喇昆仑高原上,万千官兵紧锣密鼓地进行作战训练,装备在不断更新、后勤保障不断完善,坚实的支撑使戍边战士热血沸腾、斗志昂扬,随时准备挺身而出,使若有来犯必遭迎头痛击!

为祖国强盛、人民安宁不断奋斗已成为一代代边防官兵传承延续的信念,面前是界碑,身后是祖国,他们在边防上筑起钢铁长城,无怨无悔,他们是最可敬的人。

致敬5名戍边英雄个人学习心得体会(5篇)

致敬5名戍边英雄个人学习心得体会第2篇全文(868字)

巍巍喀喇昆仑,座座雪峰耸峙,与之相对的是一条条狭窄、深邃、陡峭的河谷,但在此深处却有一线官兵蹚冰河、踏雪原、御寒风,就像陈红军营长说的一样:“党把自己放在什么岗位上,就要在什么岗位上建功立业。”

英雄是时代的杰出代表。以团长祁发宝为代表的英雄群体,是我们这个时代英雄精神的写照。这些卫国戍边的英雄官兵,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成才在火热军营,在关键时刻为了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舍生忘死,以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体现了敢打必胜、矢志打赢的使命担当,彰显了听党指挥、听令而战的忠诚品格。在他们的身上,传承着革命英雄主义的基因,燃烧着爱国主义的热血,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官兵一致是战斗力的源泉。“对峙时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这是祁发宝所在团不成文的“规定”。官兵一致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是我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正是因为有着官兵一致的深厚战友情谊,才有了生死与共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

喀喇昆仑精神,是钢铁战士们不忘初心,不辱使命。高原缺氧,使官兵们的记忆减退,忘了朋友,忘了家人,但他们没有忘记戍边的使命。这群钢铁战士扎根在神仙湾哨卡,用汗水铸就了卫国戍边的钢筋铁骨,用热血书写了无悔的青春。海拔4000多米的康西瓦烈士陵园里,英雄长眠此地,生前,他们冒着苦寒,守卫边疆,死后,常埋此地,戍边斗志却不可磨灭,鼓舞一批批官兵把心安在高原,把根扎在边关。岁月依旧,同一片天地,不同岗位,但初心是一样的,初心指引着官兵们日复一日守卫祖国,也指引着我们为祖国的繁荣而奋进。

喀喇昆仑精神,是钢铁战士们不畏艰辛,顽强奋斗。这是和平的时代,我们享受着这份宁静,却不能忘记,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吃饭都要靠比赛,“一个馒头及格”,实在难以想象神仙湾这个地方的条件到底有多苛刻。但在这个“生命禁区”里,战士们头顶日月,冒风雪,数十载春夏秋冬,书写了一篇篇边防军人卫国戍边的故事。他们身上所迸发的昂扬斗志,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他们是新时代的捍卫者,是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这场斗争中,官兵们面对疯狂挑衅和暴力攻击,毫不畏惧,不惜牺牲生命保护战友,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和以身报国、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体现了团结奋战、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致敬5名戍边英雄个人学习心得体会(5篇)

致敬5名戍边英雄个人学习心得体会第3篇全文(911字)

喀喇昆仑高原上的“一抹嫣红”

遇见你啊,是初阳入冬雪,止水落烹油,三尺心房,刹那大雪崩。 很难过以这样的方式认识喀喇昆仑高原上用生命捍卫祖国领土的你们。2021年2月19日,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雪山知道你们,江河知道你们,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你们的名字将永远被镌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在神州大地上、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

最好的怀念,便是做好当下。他们是为我们牺牲,没错,来自天南海北的一茬茬士兵,扎进茫茫群山,挺立冰峰雪谷,用热血和青春筑起巍峨界碑,用青春守护华夏岁月静好,他们担负着我们的现世安稳而负重前行,享受着山河无恙的我们,唯有唱响英雄壮歌、唯有把“党叫干啥就干啥”镌刻于心、唯有将“我是党员我先上”固化于行,才无愧于英雄的牺牲,无愧于信仰的火种,无愧于党旗下的誓言。习近平总书记常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英雄最好的怀念,便是建功立业于当代,接过英雄手中的大旗,承其志、续其梦,在时代浪潮中兴涛逐浪,铸青春芳华,谱写奋斗乐章,铸就祖国辉煌。

最铮的誓言,便是初心不改。18岁的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是:“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多么清澈的誓言,多么清澈的初心,纯粹得令人动容。那些战斗在边陲的战士们每天都要经历生与死的考验,“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是他们最崇高的使命,于危难之际敢于亮剑、于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他们用鲜血和牺牲践行初心,用生命守护祖国和人民。一代代共产党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人民至上的初心不改,我们党才赢得了人民衷心的拥护和坚定的支持。无论进入任何时代,党的先进性没有变,党的历史使命没有变,人民主体地位的初心便永不变,人民的画卷将永不褪色。

最深的敬重,便是成为你们。“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如何达到你们的高度?如何让生命的意义如此厚重?如何成为你们?无论怎样全力以赴都不为过。习近平总书记说,“担当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要有一副“扛千斤、负万石”的“铁肩膀”,关键时刻能喊出“我能行、向我看、我来干”。作为党员干部要主动挑大梁、扛重担,用青春撰写赤胆忠诚,用尽职永葆政治担当,用行动筑牢责任丰碑,努力像英雄看齐,就算风雨如剑、考验如火,也牢牢坚守,绝不退缩。米兰·昆德拉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长路漫漫,前进的脚步不停歇,责任与担当不止步。

致敬5名戍边英雄个人学习心得体会(5篇)

致敬5名戍边英雄个人学习心得体会第4篇全文(961字)

永不褪色的界碑

2020年6月,外方于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非法侵权挑衅,边防官兵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搏斗中,4名战士誓死守国,壮烈牺牲。他们是卫国的戍边英雄,把青春、鲜血乃至生命留在喀喇昆仑高原,是永不褪色的界碑。

穿越岁月的尘烟,千千万万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谱写出气壮山河的爱国篇章。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前辈开辟了历史,广大青年干部要发扬喀喇昆仑精神,以充盈的豪气和昂扬的斗志,铭刻下不负先辈荣光的铮铮誓言。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在岁月冲刷中,历史功勋放射出耀眼光芒;在时代的变迁中,英雄精神彰显着永恒的价值。广大青年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 把先烈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让英雄精神融入民族血脉,激发前行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在工作中勇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做到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

“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很多战士自发地将这句话写在了头盔里、衣服上,刻印在青春的胸膛里。在战争的最前线,一大批“90后”甚至“00后”,成为一线主力军。战争危急关头,不到19岁的“00后”新兵陈祥榕毫不畏惧、英勇战斗,直至壮烈牺牲。正如他写下的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广大青年干部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以“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奉献和“卧薪尝胆”的奋斗,以智慧和汗水顽强拼搏,坚决扛起职责使命,挂图作战,把真抓实干作为鲜明底色,始终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全部精力用在狠抓落实上。尽心竭力为民谋利,锐意探索解决难题,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时代岁月在变迁,英雄精神永不变。面对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难啃的骨头、难涉的险滩、难爬的高山,同样需要更多不畏艰险的英雄挺身而出、披荆斩棘。青年干部要敢于危中寻机,善于化危为机,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防范化解风险、创造性抓落实的能力,在变化变局中努力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过硬本领育先机开新局。要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拓宽民主渠道,广纳民言,凝聚民智,在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广大青年干部必将接过英烈传递的火把,汇聚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

致敬5名戍边英雄个人学习心得体会第5篇全文(1021字)

你好 喀喇昆仑的“钢铁脊梁”

2021年 2月19日,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在别人眼里,喀喇昆仑是“生命禁区”,在边关战士的眼里,那是可以用生命守护的地方,你问他们为什么?他们风雪中回答:“决不能把领土守小了,绝不能把主权守丢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喀喇昆仑的“钢铁脊梁”守护住了江山、守护住了人民。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喀喇昆仑回荡着“钢铁脊梁”的赤胆忠诚。面对外军在加勒万河谷地区蓄意挑起事端,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前出交涉,但克制忍让换来的却是暴力攻击,在那场对峙中,面对人数众多的外军,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所有人都抱定“宁愿向前十步死,不愿向后半步生”的信念,以身体筑起坚强防线,誓死守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守护在昆仑雪山一线的战士们虽然来自于天南海北,但都因为理想选择了边关,因为对祖国“清澈”的爱留在了边关,高原上刺骨的风雪过滤掉了心中的浮华,只留下对祖国山河清澈的爱,因为爱,选择了守护,选择了赤胆忠诚,选择了大义凌然,用生命将忠诚镌刻在喀喇昆仑,用热血和青春筑起巍峨界碑。

“你先上,如果我死了,照顾好我老娘”,激流见证了“钢铁脊梁”的生死与共。英雄的背后必然有一个英雄集体,祁发宝所在团一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干部带头,为战士们做出了最后的榜样,他们用实际行动为牺牲做出了最好的注解,这就是“平时甘苦与共,战时生死与共”的英雄集体。王焯然在渡河增援一线途中,面对激流,他选择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将生死与共践行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如果说还有什么舍不得的,那就是牺牲前他交代的老娘。回顾起那晚的战斗,全是一个个生死与共、舍命相护的瞬间,这些英雄们的故事,正激励着新一代戍边卫士茁壮成长。

“学英雄、当英雄”,永远镌刻在雪域边关战士的胸膛里。他们是战士,也是儿子、父亲、丈夫,远方也有牵挂的人,他们憧憬着迎娶心爱的姑娘,憧憬着孩子的到来……但这些都变成了再也到不了的远方。他们内心柔软,但面对外敌无惧无畏,只因他们责任在肩。正是有人以身许国,才有山河无恙,那场战斗后,边防军人们仍然奋战在一线,守边护边的信念更加坚定,捍卫着英雄誓死捍卫的国土。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虽然雪域高原风雪刺骨,一个个年轻的胸膛里却热血澎湃,一封封请战书的背后是他们身为军人的责任、执着与忠诚,更是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担当,一股“学英雄、当英雄”的热潮,彰显了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昂扬风貌。

你好,屹立在巍巍昆仑上的“钢铁脊梁”,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国家不会忘记你们,曾经奋斗过的土地更不会忘记你们。再见了,最可爱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