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5篇)

时间:2023-08-03 04:59:05关键词: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第1篇全文(1281字)

教学目标

1.学习并初步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

2.学习写好演讲稿。

教学重点:编写演讲稿。

教学难点:登台演讲,掌握演讲技巧。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学校里或班级里,有时要举行演讲比赛,如“祖国在我心中”“绿色伴我同行”等演讲活动。你参加过这种活动吗?你做过演讲吗?谁来说一说当时的感受。

2.同位之间相互说一说。

3.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讲出了自己的感受,很真实,很形象。要想做到上台不紧张,就得多次上台练习。

二、欣赏经典,初步感知

1.播放演讲视频。

【课件2】北京大学刘媛媛《寒门贵子》。

2.学生评价,谈观后的收获。

(感受了演讲者的魅力,理解了寒门也能出贵子的道理,受到鼓舞和启发。)

3.评价,并讲明要作好演讲的要求:①写好演讲稿;②掌握演讲技巧。

三、出示话题,做好准备

1.班上要搞一次演讲活动,要求全体同学都参加。

2.出示演讲的话题,自己根据内容拟定题目。

【课件3】演讲的话题范围:

科学读书锻炼身体健康饮食

3.引导学生思考:我要写哪个话题?怎样才能写好演讲稿?怎样才能作好演讲?

四、明确写法,编写讲稿

1.讲解演讲稿的写法,出示要点。

【课件4】怎样写好演讲稿?

观点要鲜明。

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如,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引用名言警句。

要有感染力,可以引用生动的故事。

2.出示演讲稿事例,学生感悟。

3.教师总结并板书:

(编写讲稿:观点鲜明选材合适感染力强)

【课件5-7】

孝敬父母

“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小小的我驶向金色的彼岸……”我非常喜欢这首童谣,因为父母给了我无尽的爱。

父爱如山!爸爸是一名驾校的教练,工作压力非常大。但是为了让我能够幸福地生活,他每天都在努力地工作,还要不断地“充电”,不仅要开车很好,还要学会入库倒车。我心疼爸爸,劝爸爸不要熬夜,爸爸却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说:“不要紧,我的身体棒着呢!”爸爸生活很节俭,但每次送给我的礼物都很昂贵。

夜深了,人静了,窗外漆黑,别人早已进入梦乡,可妈妈仍在操劳。一觉醒来,看见灯光下工作的妈妈,我仿佛看见妈妈所经历的风霜和艰辛;仿佛看见我生病时,妈妈日夜守护着我的情景;仿佛看见无论刮风下雨,妈妈都在放学路上翘首等待我的情形……

我一阵心酸,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而泪光中妈妈的白发是那样的耀眼!妈妈每天都要忙到深夜,第二天还要早起为我做饭。妈妈的精力是有限的,她是一个平凡的人,她也知道累,但决不停下来。“丝丝白发儿女债,历历深纹岁月痕”,是我催白了妈妈的黑发……

如今我长大了,懂得了孝敬父母。在爸爸四十岁生日那天,我冒着倾盆大雨,用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钱买了一个松软甜美的大蛋糕送给爸爸。爸爸收到这份意外的惊喜,不禁心潮澎湃,激动地说:“女儿懂事了,知道孝敬父母了,这是我平生中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三八”节那天,我亲手制作了一张贺卡送给妈妈,并对她深情地说了一句:“妈妈,我爱你!”礼轻情意重,妈妈瞬间留下了热泪。我知道,这是妈妈幸福的眼泪。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了父母,我会在漫漫求学路上去迎接挑战。我一定会报答他们,让他们永远健康、幸福!

4.学生评价这篇演讲稿,交流,汇报。

5.教师总结:这篇演讲稿围绕“孝敬父母”这个主题,列举了父母培育孩子的种种艰辛,说明了孩子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并且讲了自己的想法。

五、学习技巧,登台演讲

1.讲解演讲技巧,出示要点。

【课件8】演讲技巧

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演讲时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2.根据自己的演讲内容,想一想场上应该怎样发挥。

3.教师指导并板书:

(登台演讲:停顿 重复 手势动作)

4.班级内组织演讲比赛,每位同学都上台演讲。(合理安排演讲的时间,可以利用每次上课前的十分钟。)

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5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第2篇全文(2288字)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阅读文章,要抓住场面描写。

2.词句段运用:体会词句重复的妙处;谈谈人物说话时“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3.书写提示:举办书写作品展览,注意行款整齐、正确、工整。

4.通过理解、感悟、诵读,积累“爱国”的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阅读文章,关注场面描写;背诵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2.难点:体会词句重复的妙处,以及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1.准备书法作品的课件。

2.词句段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2.本单元学习的方法。

关注场面描写

3.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明白这段话的要点是什么吗?

(1)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重点语句。

(2)可以围绕重点写写批注,或感受。

4.交流。

(1)阅读文章,要关注场面描写。

(2)要学会在作文中进行场面描写。

5.怎样在习作中进行场面描写呢?

(1)注重对整个场面进行概括性地描写,这便是“面”的描写。

(2)注重对某个人物或具体的事情进行细致地描写,这是“点”的描写。

(3)注重点面结合,活动过程才会给人留下完整的印象,才能够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6.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谈谈场面描写的作用。

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派,姿势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随着指挥棒的移动,上百人,不,上千人,还不,仿佛到位的,上万人,都一齐歌唱。歌声悠扬,淳朴,像谆谆的教诲,又像娓娓的谈话,一直唱到人们的心里,又从心里唱出来,弥漫整个广场。声浪碰到群山,群山发出回响;声浪越过延河,河水演出伴奏;几番回荡往返,一直辐射到遥远的地方。

生:这段话有点的描写,也有面的描写,有点有面,所以能够很生动地描绘出大合唱的气势雄壮,也能够反映出大家的团结一致。

生:这是对延安歌唱场面的描写。既有鸟瞰式的描绘,又有特写的镜头,点面结合,层次分明,把一个热闹非凡的伟大场面,写得十分动人,从而表现了延安军民的革命精神面貌。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出示课件。

读句子,注意红色画线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A.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B.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朗读,理解句子意思。

3.讨论词句反复运用的妙处。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4.反复与排比的不同。

数量不一样,反复,相同的词语出现两次就行。排比,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必须三项,或三项以上。

四、继续学习“词句段运用”

1.出示“词句段运用”课件。

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A.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B.“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C.“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D.满腹下甚至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2.朗读,理解其意思。

3.分析不同的“说”。

A句是“赞叹”,B句是“婉言谢绝”,c句是“话一出口”,D句没有用“说”,只是用“:”引出说的内容。

4.生活中形容“说”的词语比较多,如“窃窃私语”、“谈论”、“争吵”……请选择表示“说”的一个词语写人物的“说”。

五、总结训练点,布置作业。

1.本节课学习了阅读文章要关注场面描写,以及词语反复的妙处。

2.“说”可以用不同方式加以表达,请写一句人物的说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交流词语反复的妙处。

2.谈谈课文《开国大典》中的场面描写。

二、学习“书写提示”

1.出示书法作品的课件。

2.学生朗读。

3.交流两幅书法作品的相同点、不同点和妙处。

相同点:作品后面都有题款。

不同点:《游子吟》是一首诗,是竖着写的。

《草原》(节选)是课文的一句话,是横着写的。

妙处:字迹工整,条理清晰,注意行距,给人以整齐端庄的感觉。

4.老师指导:完成书法作品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款式,同时要全面。另外要注意以下几点:

(1)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2)书写正确,不出现错别字,不规范的字。

(3)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5.学生临摹,注意要求。

6.老师及时点拨。

三、学习“日积月累”。

1.旧知导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选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句诗诠释了文天祥的爱国之心,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证明了中国人是有民族骨气的!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几则爱国名言。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

4.学生理解意思,交流感受。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全心全意地贡献出全部力量;到死为止。

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这句话可以看出曹植非常的热爱国家。

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这句话告诉了后人要保卫祖国的疆土,神圣不可让敌人侵犯。

尽管地位低下,但不敢忘记处于患难中的国家。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每个人都有为祖国担忧的意识,因为维护祖国的尊严是中华儿女的责任!

5.讲一则爱国故事,学生谈感悟。

爱国的杜子威

在苏州,流传着一位归国博士的动人事迹。他叫杜子威,是苏州医学院副院长。他出生在日本,在东京获得博士学位。1972年,他离开日本,和妻子一起回到了祖国。

侨居在日本的父亲为杜子威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建造了一座研究室花了整整一百万元人民币。杜子威不要一点报酬,把研究室献给了国家。有人以为杜子威很有钱,问他:“你戴的是什么牌的手表?”他爽朗地笑道:“国产的,苏州牌,才45元,走得相当准。”杜子威把价值一百万元的研究室献给了国家,自己却省吃俭用戴的是45元的手表。人们被他这种崇高精神所感动。敬佩地伸出了大拇指。

1979年,杜子威率领医学代表闭访问日本,他离开日本七年了,家里听到这个消息,高兴极了,准备好饭菜等着他。可是,等了好几天,也不见他的身影。原来,访日时间只有半个月。杜子威舍不得这点宝贵的时间,全安排了工作,只是在归国的前一天,代表团的其他同志上街参观去了,他才回家吃了一顿饭。

1982年,杜子威再次到日本。他为了给国家节省外汇,从宾馆搬到父母家住。临走前,父亲给他一台彩色电视机。杜子威却说:“电视机我有了,我缺的是专业资料,今后给我寄点”。

四、总结训练点,布置作业。

1.书写作品要行款整齐、布局合理,还要正确。

2.理解、背诵关于“爱国”的名言。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阅读文章——关注场面描写

词语反复不同的“说”

书写提示——行款整齐、布局合理、正确规范

爱国名言

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5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第3篇全文(2580字)

教学目标:

1.准确地审题,联系自己的生活,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写作。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3.能够通过观察和体会生活,发现其中对个人成长有意义的元素。

4.写完习作后,开展一次“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班会,共同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重点难点:

1.学会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独特感受。

2.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种种美好。

3.通过对例文的评改和例段的欣赏,学会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熟知习作要求,思考生活中让人感觉美好的种种事物。

教学过程:

一、审清题意,补充题目

1.浏览习作要求,明确训练重点。

(1)看看课本所给的提示词,打开思路。

(2)阅读泡泡中的文字,思考是什么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2.回忆脑海中的种种美好,确定习作题目。

(1)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列出“美好清单”。

(2)同学们交流自己的“美好清单”,说说自己认为让生活更美好的东西。

预设:可以小组交流,也可以举手发言,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到题目中的“更”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非常多,但这里有一个“更”字,因此一定是让自己最有感触的、有所思索的事物。

(3)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如何确定题目。

提示:①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按照“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作为题目。比如从家庭考虑,可以选择亲情、母爱、沟通等;从学校考虑,可以选择朋友之谊、师生之爱等;从社会考虑,可以选择爱心、宽容等;从自然考虑,可以选择山水美景、花草树木等;从自身考虑,可以选择思考、信心、阅读等。

②切入点不宜太大。作文时切入点越小越好,这样才能小中见大,往深处挖掘。如果我们选择“科技”或“自然”这样的题目,就很容易写得空泛、笼统,不能写出真情实感;但是如果我们从小处落笔,写“亲情短信,让生活更美好”或“阳台上的花花草草,让生活更美好”,则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更能写出自己的感悟。

二、选材典型,注重细节

1.紧扣题目寻找典型事例,挖掘材料的独特之处、感人之处。

(1)阅读课本提示语: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明确:典型事例就是最能表现主题的事例,能体现人物的品质或突出事物的特点。

(2)学生就自己选择的对象罗列出该事物对自己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并举出几个恰当的例子,再用排除法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例子,这就是典型事例。

示例:

确定题目:美食让生活更美好

罗列要点:①让我更健康;②让我更快乐;③让我有了出门多走走、多旅行、多发现美食的动力;④自己做美食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⑤帮我结交了更多的朋友;⑥家人一起做美食、吃美食,让我的家庭更温馨……

分析排除:第一点太笼统,而且许多美食易让人发胖,所以这一点不太好展开,可排除。第二点确实是一般人最爱美食的原因,因为心情不好时吃一份又好看又可口的食物,能让人快乐起来。第五点、第六点也可以归纳到这一点中,和朋友、家人一起吃美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第三点的切入点比较新颖,世界各地有各种各样的美食,而要吃到原汁原味的它们,又体验当地文化,的方法莫过于环球旅行了。当然,我们生活的城市也有各种美食,这可以让我们多出去走走,去发现身边的美好。

确定材料:选择第二点、第三点。分别就每一点选择一个典型事例,事不在大,而在于是否有感染他人的力量。

典型事例:如一次美食“拯救”自己情绪的事例;如一次发现身边的美食的经历。

2.注意细节描写,交流怎么把细节写活。

明确:写作时可根据描写的对象进行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把背景环境、人物的细节描写到位,这样的描写才能打动人。

三、融入感情,完成初稿

1.学生开始写作初稿,教师巡视检查,发现写得不错的片段可记下来,后面进行展示阅读。

过渡: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说了要选择典型事例,但这个典型事件不是一定要多么新、多么奇,而是真正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能引起自己思考的事例,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干巴巴的话,肯定是所选的事例并不是自己有所触动、有所感悟的事情,这个时候你就该想想是否事例还不够典型。

2.写完后,同桌交换习作,看看习作中是否表现出了“美好”,而这种“美好”是否能感动其他人。

四、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学生完成完整的习作,投影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修改。

评议重点:(1)所写事例是否典型;(2)是否融入了情感,写出了体会;(3)是否写活了细节,有感染力,让人读出“美好”;(4)有哪些优点可以借鉴。

2.请学生给同伴支着,提几条修改建议,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3.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点评重点:(1)事件记叙完整;(2)内容具体,重点突出;(3)文中流露出真情实感,且融入自己的思考;(4)细节生动,语言流畅优美。

【优秀习作】

微笑让生活更美好

今天我看到一则小故事,说的是一群陌生人在一家餐馆里共同用餐,大家都因小心谨慎而感觉不自在。后来通过传递一只盐罐打破了尴尬的气氛,使餐桌上充满了快乐。①

这个故事让我感慨不已。很多人都慨叹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太厚。其实,这隔膜很脆弱,问题是敢于先打破它的人太少。②哪怕只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次轻轻地点头,你就已经主动地迈出了第一步。只要每人都迈出一小步,你就会发现,一个微笑、一只“盐罐”就能让这层隔膜倏忽不见。③

妈妈一直教导我,要做个快乐的女孩,不仅要自己快乐,也要带给他人快乐。④常把微笑挂脸上,见到熟人要问好。我每天去上学都会见到传达室的伯伯,我总是大声地问候他:“伯伯好!”然后赠上一个甜甜的微笑。伯伯也会开心地挥手大声地说:“你也好!去上学啊!”上学路上,遇见熟人,我会主动迎上去,微笑着打招呼,很多人本来无精打采的表情会一下子开朗起来,热情地回应我。我想,这就是我的快乐感染了他们吧!⑤

多一句问候,多一句赞美,爱的力量就此传递。⑥小的时候,我对妈妈的教导不理解。但现在我明白了,我一个人的笑容也许不能让整个城市都灿烂,但我甜甜的微笑、一声热情的招呼,也许能让我周围的人心情变好甚至保持一整天。而这些人的好心情又会传递给他周围的人,这样一波一波地传递,这个城市也会因为这么多人的笑脸而沸腾起来,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就消融了,人情也就不再冷漠了。⑦

微笑是个最简单的表情,是每个人最美的名片,也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当你的嘴角轻轻上扬时,真诚的微笑就会为你打开一扇心门;打开了心门,你将拥有整个美丽的世界!⑧微笑吧,用微笑传递我们的爱心,让微笑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⑨

句段赏析

①用一个小故事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兴趣。

②结合故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引人深思。

③点明微笑的作用,和第一段的故事相呼应。

④本段中心句,下文围绕这句话来展开记叙。

⑤通过记叙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微笑的巨大作用——感染他人。

⑥本段中心句,下文主要写微笑能传递快乐。

⑦通过抒发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说明微笑可以消除隔膜,与第二段相照应。

⑧总结微笑的作用。

⑨发出号召,照应文题。

总评:本文的构思十分巧妙。小作者先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启全篇,引起读者的兴趣;然后结合故事抒发感慨,再引出微笑的重要作用;接着用具体的事例来阐述微笑能感染他人、传递快乐的巨大作用;最后总结微笑的作用并发出号召,深化主旨。本文的语言自然流畅,朴实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十分优秀的习作。

4.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誊写习作。

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5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第4篇全文(2732字)

教学目标

1.能完整地叙述自己参与过的一次活动,写清楚活动的场面,注意点面结合。

2.能写清楚自己参与活动的想法、感受、心情。

3.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重点难点

1.能写清楚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相关信息。

2.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感受)突出;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抓住细节进行描写。

3.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班级曾经参与活动的图片。

学生:

回忆曾经参与过的活动,写下活动名称,有条件的可以准备当时的照片或视频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1.展示学生活动的图片,激起学生对活动的回忆。

导语:大家看看这些照片,是不是很眼熟?这几张照片中大家笑得可真开心,而这一张照片中大家的表情看起来可真严肃。再看看这张,这位哭得稀里哗啦的同学又是谁呀?看着这些照片,老师仿佛又回到了那些精彩的活动中去,你们呢?

2.引导学生体会照片中的情感,导入课题。

过渡:很好,看来大家对之前参与的活动都记忆犹新,感触深刻呀。那么,这堂写活动的作文课相信大家都能畅所欲言了吧!

二、拓展思路,确定写法

1.点名学生说一说这学期或小学阶段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动。

2.归纳、总结学生发言。

体育竞技类:拔河、跳绳、接力赛、乒乓球……

文艺表演类:合唱、课本剧表演、集体舞……

公益慈善类:看望老人、植树、校园清洁、爱心助学……

民俗活动类:包粽子、写春联、踏青、看灯会……

校园活动类:开学典礼、课间操、校运动会……

3.点名学生总结活动收获(即确定文章中心)。

预设:参与一次活动,必然会产生很多想法和感受,也会从中得到不少收获。这些收获或许是增加了一种新的生命体验;或许是锻炼了某种能力,展示了自我风采;或许是走进他人,了解了陌生世界;或许是汲取了文化营养,开阔了眼界;或许是放飞心灵,体会快乐人生,等等。多多引导学生体会活动中和活动后的感触,明白参与这些活动的深层意义。

4.引导学生明确写作重点和写作技巧。

(1)确定写作内容和写作重点。

明确:教材中已经明确交代了本次习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将这些问题的答案一一写明,就可以初步组成一篇文章的框架。但是,作为一篇写活动的文章,其目的必然是让读者感受活动的氛围,阐述作者的收获。因此,所有与之相关的内容均应作为写作重点,即须写清楚活动最精彩之处,写清楚活动过程中的什么内容让自己感受最为强烈(一般为活动的高潮部分),写清楚活动带给自己的启发。

(2)掌握记叙活动写作技巧。

明确:写作顺序和场面描写应注意哪些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进行点拨式指导。一般而言,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叙述活动的全过程,也可以采用倒叙的手法,把活动的结果或活动中某个重要场面提到开头,再回顾活动的起因和经过。写活动就离不开场面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是描写的重点,要从细节出发,营造出活动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此外,环境描写和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让作文增色不少。

三、总结素材,完成初稿

1.学生翻看自己准备的资料,回忆当时的所见所闻,确定写作对象。

过渡:关于本次习作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技巧相信大家都有了初步的印象,现在应该迫不及待地想要动笔了吧。请大家翻看自己准备的资料,回想一下那些活动经历,其中让你记忆最深刻的是哪一次呢?把这次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吧!

2.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活动,说一说活动的过程和记忆深刻的细节。

预设:学生可能有好几个选择,必须明确出一个作为本次习作的写作对象。

3.点名学生说说自己想写的事,教师指导学生把活动过程说清楚,引导他们说出为什么会印象深刻,从而明确活动的感受和想法。

4.完成初稿。学生根据交流的内容,列出习作提纲,把活动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形成作文。

5.教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四、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修改。

评议重点:

(1)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明白;

(2)场面描写是否生动;

(3)想法感受是否深刻,情感的抒发是否水到渠成;

(4)有哪些优点可以借鉴。

2.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注意使用修改符号。

修改重点:(1)标题应在符合要求的条件下新颖有趣;(2)改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3)改正不通顺的语句;(4)对内容进行增删调整。

小学阶段常用的修改符号:

(1)改正号:(2)删除号:(3)增补号:

(4)对调号:(5)转移号:

3.小组间交流习作,互相修改评分。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点评重点:(1)过程叙述完整;(2)内容具体,重点突出;(3)场面描写生动,情感真挚;(4)标题、开头、结尾精彩。

【优秀习作】

记一次有意义的义卖活动

时光如流水一般,冲刷着我的记忆,有些事早已褪色,但唯有一件事让我至今也难以忘怀,那就是学校开展的“爱心大义卖”活动。①

记得那是“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下午,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回家整理自己的玩具、文具和书籍,并挑选其中一些标上合适的价格,明天拿到学校来卖,卖来的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同学们听了,个个兴奋不已。放学回到家,我就开始翻箱倒柜,大肆搜寻自己的玩具,精心挑选了几件标上价格,等待第二天义卖活动的到来。②

第二天,我带着自己的“商品”来到学校,只见操场上彩旗飘扬,热闹非凡,还拉上了“爱心大义卖”的横幅,简直像个大市场。“市场”上的“商品”真多,有芭比娃娃、变形金刚、铅笔盒、套装尺子,《淘气包马小跳》《百科全书》……,真是应有尽有,看得人眼花缭乱。我迫不及待地找了一个摊位,把义卖的“商品”摆了出来。③

不一会儿,我左右两边的几个摊位都围满了“顾客”,我却门庭冷落,连个问价的人都没有,这可怎么办呀?这时,一阵吆喝声传入我的耳朵里:“走过路过,机会不能错过哟——”循声望去,那不是我们班的李小小吗?还真像个小商人,不愧是生意人的后代(他爸妈就是做生意的)!看来,我得学学他。我清了清嗓子,张张嘴,可怎么也叫不出来。试了好几次,我终于鼓足勇气,大声叫了起来:“快来买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买好产品这里来!”没想到,我这一吆喝,还真吸引了不少“顾客”。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问:“这个玩具多少钱?”“这个便宜点啦,好不好?”“把那个拿给我看看,好吗?”可真是忙得我不亦乐乎。就这样,我手中的“商品”终于卖得一干二净。整理好摊位,我仔细数了数,总共卖了25元,哈,还真不少!我怀揣着自己辛苦得来的劳动成果,走向捐款箱,郑重地投下了自己的一份心意。④

这次义卖活动可真有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次爱心活动,而且还锻炼了我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更让我尝到了成功后的喜悦!⑤

句段赏析

①采用倒叙手法开篇,点明本文写作对象。

②简单交代了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③描述热闹的活动场面,营造氛围。

④这段是文章的重点,详细描写了“我”的“商品”是如何从无人问津到反响热烈的。描写细致,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都恰到好处,尤其是详细刻画了“我”的内心活动。

⑤结尾点题,总结活动的意义,升华文章中心。

总评:本文记录了一次学校组织的义卖活动,从义卖活动的准备工作到义卖过程,再到义卖结束后的感受都写得非常清楚。文章详细刻画了“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将自己的“商品”推销出去,并将个人的心情穿插其中,写得细腻而真实。最后的感想贴合事实,具有说服力,可以体会到作者为何会对这次义卖活动难以忘怀。

5.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誊写习作。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总结: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们的身心得到了锻炼,它们能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更健全、更有追求的人。通过本次习作,大家是不是又重新获得了心灵上的熏陶和洗礼呢?希望大家能够谨记活动带给我们成长上的益处,不断提升自我。本次的习作课堂,大家的表现让老师很欣慰。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次的作文练习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保持这种学习的热情,多多努力,争取在今后的学习中创造更多的成功。

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第5篇全文(5232字)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懂得阅读时要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从而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2.阅读描写人入迷的样子的句段,体会其中运用的多种描写方法,试着自己写一写。

3.试着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这种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感受分条列举法的好处,学习用有条理性的表达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想法。

4.学习古诗《春日》,感受春日的生机,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重点难点:

1.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学会分析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描写,学习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如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把人物入迷的样子描写生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回顾阅读本单元课文时所采用的阅读方法,交流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所采用的阅读策略。

2.读一读描写人入迷的样子的语段,分析其中的描写方法,并学会仿写。

教学难点

1.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学习描写人物入迷的样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课文,学生说说自己选择的阅读任务及采用的阅读方法。

(1)就《竹节人》一课展开交流。

生1:我选择的阅读任务是“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阅读时我特别留意了关于老师的内容,也就是关注老师没收竹节人、玩竹节人的内容,理清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对如何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的内容只是快速浏览,这样就节省了很多时间,而且抓住了重点。

(2)就《宇宙生命之谜》一课展开交流。

生2:我对火星特别感兴趣,想知道“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所以阅读时我重点阅读了关于火星的段落,而对其他内容没有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就提高了阅读速度,而且也得到了我了解的知识。

(3)就《故宫博物院》一课展开交流。

生3:这篇文章太长了,要是全部读完得花很长时间。但如果我的阅读目的是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的话,就只需要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而且对材料三只需要了解一些信息,如游览的进出口,材料四则可以结合材料一一起来看。

2.教师总结阅读方法。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老师感觉大家都挺有阅读经验的。根据阅读目的来选择阅读方法是提高我们阅读效率的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在看比较短的文章时,这种方法好像没什么用,但当大家在课外阅读时遇到篇幅较长、内容庞杂的材料,这种方法就显得非常实用了。所以,大家在阅读时一定要先弄明白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细读,这样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

3.以所学课文为阅读材料,再次进行阅读任务及阅读方法的训练。

(1)确定阅读材料,出示阅读目的。

过渡:在前面两个单元我们学过的几篇课文中篇幅较长的是《开国大典》,请大家翻到那一课,再根据下面提供的几个阅读目的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找准阅读重点,看看大家是否能快速而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

阅读材料:《开国大典》一文。

①阅读任务一:我想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升国旗的场景。

②阅读任务二:我想通过阅读感受毛主席的伟人风采。

③阅读任务三:我对阅兵式比较感兴趣。

(2)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目的,分组交流,汇报阅读方法。

二、词句段运用(1)

1.结合学生生活,引出“入迷”的例子。

过渡:刚才上课之前,我在窗外观察了一下同学们的状态。我发现,有些同学在入神地看书,有些同学在热烈地讨论问题,还有些同学在静静地发呆……大家能有令自己入迷的事情,这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当大家专注于某件事时必定能从中得到一种专注的快乐。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写一写“入迷”。

2.出示描写人入迷的样子的词语,学生朗读。

全神贯注、凝神专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目不转睛、乐在其中

走火入魔、废寝忘食、如痴如醉、孜孜不倦、神魂颠倒、欲罢不能

3.学生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自然过渡到对词句段运用的学习。

明确:这些词语都描写了人入迷、专注的样子或程度。

4.学生默读课本上的语段,体会这些句子是如何描写人入迷的样子的。

(1)出示语段一,学生交流。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提示:注意句中的动作描写。“摆”显出阵势大;“攒着”表示大家聚拢在一起,可见其专注;“跺”“拍”写出了同学们观战时的投入与激动。

(2)出示语段二,学生交流。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去。

提示:“伸长脖子”的细节描写刻画出了后面的同学往前张望的样子,非常形象而且有画面感。

(3)教师朗读语段三,学生分别圈画出描写动作、神态和表明时间推移的词语、句子,再分别汇报、讨论。

①动作描写: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轻轻地吁了口气。

②神态描写: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像喝醉了酒一样;痴痴地微笑。

③表明时间推移: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

明确: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相结合,表现了罗丹对工作的痴迷;用时间的推移反映了他忘我工作的状态。

小结:人物入迷是一种状态,表现这种状态的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直接描写人物的神态,如“全神贯注”“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痴痴地看着”。但是只通过神态描写就显得太单薄了。我们要抓住人物入迷时的动作、语言、心理等多个方面,从细节去完善。课本上的三个例句的共同点就是把神态和动作结合起来写,非常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入迷的状态。

5.学生仿写类似情景,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写得好的语段。

(1)播放一段“着迷”的视频,让学生根据这段视频用三到五句话描写人物入迷的状态。

(2)想一想:班上的同学都是什么迷?书迷?体育迷?手工迷?画画迷?你一定能找出那么一两位对某件事情着迷的人。试着回忆一下类似的情景,写一写你的同学。

6.请几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语段,在班上评一评、议一议。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就阅读任务与阅读方法的关联展开了交流,大家是不是都学会了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呢?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多实践这种阅读策略,让自己的阅读变得更高效。另外,我们还进行了片段仿写。对某件事入迷的感觉真好,能把那种入迷的状态生动地描述下来也是件有趣的事情。当然,要想写好小片段,既离不开平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也要掌握技巧。我们今天就学习了把动作描写与神态描写结合起来的小技巧,大家以后在写人记事的习作中也要学会运用。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再找一些描写人物入迷的样子的语段,读一读,再仿写。

(2)在以后的阅读中可学会做阅读笔记,首先明确的就是自己的阅读目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类似“一是……二是……三是……四是……”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感受分条列举法的好处。

2.学习古诗《春日》,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春日美景图,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3.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分条列举的表达方式说明理由、表达观点,并会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感受诗歌的文字美和哲思美。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2)

1.读课本上的例句,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教师:这段话摘自《宇宙生命之谜》,告诉了我们天体上存在生命至少应该具备的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没有主次之分,缺一不可。以这四个条件为基础,科学家们便一一排除了不可能具有生命的众多天体。大家读一读,觉得加点的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运用这种分条列举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非常简洁、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2.师生交流其他类似的表达方式,并给出简洁的例子。

示例:(1)其一,其二,其三,其四:前来应聘者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其一,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其二,最低学历为本科;其三,有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其四,要求有小汽车驾驶执照,驾龄在2年以上。

(2)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我认为我们应该少待在室内,多参加户外运动。参加户外运动的好处多多:第一,多呼吸新鲜的空气,蹦蹦跳跳让我们的身体更强健;第二,在户外能结识更多的朋友,让我们的课余生活更快乐;第三,户外活动时能更多地接触大自然,让我们观察到身边的美;第四,多参加户外活动,有了健康的身体,懂得了劳逸结合,我们能更好地关注学习。

(3)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汉文读物在形式上具有审美特点。首先,汉字形体的图像性先天具有一种审美基因,加之书写工具的不同、笔墨运用的变化、布局结构的安排等,使字体显得千姿百态,神采飞扬,气韵生动。其次,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短语、句子,如果结构类型相同,字数相等,位置一致,就会形成平行、整齐的句式结构,看上去悦目,使人产生一种句式均齐的美感。再次,汉语音节乐感很强。如果利用押韵、叠音、双声、叠韵、反复、回文等手段,让相同的声母或韵母在语句中有节律地重复出现,在听感上就会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婉转的音乐美。汉文读物语言的音律美为诵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结合课本给出的话题,讨论“说话”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1)竞选班级体育委员

明确:因为是竞选班干部,所以给出的理由要有说服力,要从自身的能力、品质、决心等方面来说。表述时语言要简洁,要抓住重点,不要太细碎。

(2)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

明确:因为是说服对方同意自己的请求,且对象是妈妈,所以请求时语气要柔和,要有理有据,还要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谈,因为妈妈同意自己放学后踢足球的前提肯定是不能耽误功课。

4.自由发言,运用分条列举的表达方式来陈述理由或表达请求。

示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竞选的职务是体育委员。竞选这个职务,我有几个优势:一是我热爱运动,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协调能力。运动使我更健康,更开朗,也使我有了超越梦想、挑战自我的顽强意志。二是我有一定的经验。目前我还担任着咱们班的体育委员。经过锻炼,我积累了经验,也熟悉了这项工作。三是我有很强的集体责任感。我从心里热爱咱们班,咱们班胜利时我和大家一起欢呼雀跃,咱们班失败时我也会暗自伤心。四是我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各方面努力提高、完善自我,也用实际行动和全班同学一起为咱们班的体育活动争得了荣誉。

同学们,请信任我、支持我,投我一票,谢谢大家!

二、日积月累

1.玩“飞花令”小游戏,激发学习诗词的兴趣。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中老师比较喜欢的一个环节是“飞花令”。规则就是主持人说出一个字,然后选手们轮流说出含有这个字的诗词,说得最多者获胜。这既考了选手们的诗词储备,也考了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轮流回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厉害。今天游戏的关键字是“春”,游戏现在开始!

预设:含“春”字的古诗词比较多,学生也学习了不少古诗词,再加上课外积累,此游戏应该能顺利开展。

含“春”字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2.研读诗句,感悟诗情。

(1)出示诗歌《春日》,学生自读。

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含有“春”字的诗句,真是“春”意盎然啊!现在我们就来学一首描写春日的诗,看看诗人笔下的春日又是怎样的一种美景吧!

(2)借助字典扫除障碍,读通诗句。教师出示课件,简介作者,理解难理解的字。

①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人尊称为朱子。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楚辞集注》等。

②词语释义。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等闲]平常,轻易。

[东风面]借指春天。东风,春风。

(3)朗读理解,相互交流。

①自读感悟,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小组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相互质疑问难。

③班级交流,质疑解难。(课件出示思考题,师生互动)

A.你觉得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描绘春天郊游时的感受,赞美春的生机和美好。)

B.读“万紫千红总是春”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画面?(自由交流,只要能体现出春景都可以。)

C.你感受到作者游春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愉悦、轻松。如“胜日”“无边”“新”。)

(4)结合历史知识,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诗歌。(课件出示相关文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是南宋诗人,从来没有去过北方,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期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的“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的空间极其广大,这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指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在诗中其实是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由此看来,这首诗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写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预设:这是对这首诗的另一种理解。对于宋朝的历史,教师不必深讲,只让学生明确宋代分为北宋和南宋,而南宋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几次北伐想收复北方皆无功而返。北宋灭亡于1127年,而朱熹生于1130年,同时根据考证,他一生未曾去过北方。所以,这首诗可以结合他理学家的身份,从哲理的角度去思考,但不度解读。只告诉学生诗歌的解读角度可以有多种,单纯从字面含义解读是一种,结合作者的生活时代及背景解读也有必要。

(5)想象画面,带着作者的感受朗读古诗。(指名读,男女生、师生合作等形式朗读。)

(6)背诵古诗。

3.拓展延伸,丰富积累。搜集朱熹的其他名句、名篇。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意]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澄明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

[鉴赏]这是一首哲理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

三、课堂回顾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条理地说明理由、表达观点,原来只需用上简简单单的“一是……二是……三是……四是……”就行了,当然前提是要整理好要说的内容,每一点内容都要简洁、清楚。我们也学习了一首古诗,从表面上看是一首吟咏春天美景的诗,但是如果结合时代背景,却又有完全不同的解读。诗词的魅力就在于此,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解读方式,但是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作者的生活经历,却是我们想深刻解读一首诗不可缺少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