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心得体会(3篇)

时间:2024-11-14 22:53:04

送教下乡心得体会一:

在这次“送教下乡”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兰州市王老师精彩的教学,收获很多。看到这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王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王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

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她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王老师的课亲切、自然,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感谢为我们提供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送教下乡心得体会(3篇)

送教下乡心得体会二:

我很荣幸参加这次送教下乡活动。作为一名承担送教任务的老师,我的内心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短短几天,带给我的感受却是很多很多。

感谢

首先我感谢教育局给我们这次锻炼的机会,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感谢教研室专家的及时点评,感谢兄弟学校的热情款待,听课老师的诚恳建议,孩子们的默契配合。

感动

每到一处,那整洁的校园,那设计巧妙的标语、板报,总会吸引我的目光,乡镇的老师们听课时那专注的眼神,时而思索,时而认真地做着笔记;感动的是在进入课堂的一刹那,孩子们的淳朴、热情、可爱,还有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

在这几天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中我听取了三位老师的三节英语课,我发现三位老师在讲课时有共同特点:首先是都运用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以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对话,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最后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印象最深的是候老师这节课,她讲的是三年级Lesson14 My body ?一开始是视频播放26个字母歌曲,把学生带入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然后是师生之间相互问候,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新授课中,老师采用多种形式,巧妙设计情境,运用直观法、情景法,交际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视、听、说、读、写、玩、演等饶有兴趣的活动中,学习英语、发展能力、激发兴趣。

收获

此次送教下乡活动行程安排较紧凑,虽然很累、很辛苦,但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锻炼,有一份不小的收获,收获到的是乡镇老师那种不断进取、求学上进的`精神;收获到的是个人教学经验和教学应变能力的提高。

送教下乡心得体会三:

随着近年来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关注,学科气质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语文教师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独特气质,什么样的可能被称作真正好的语文课,成为很多人追问的话题。

跟随名师工作室的其他成员来到双阳第一实验小学送课,聆听辛礼老师和王建勋老师的古诗词教学,看到两位老师从容自如而又不失温文尔雅的精神风貌,倾听着她们与学生们亲切和谐的交流,感受着孩子们在文字中徜徉的丝丝进步,心中不由得想到了他们身上无法潜藏的学科气质这在散发着神秘的魅力。

辛礼老师运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一幅幅生动的村居生活图景,使学生不仅陶醉在其乐融融的田园生活中,还体会到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王建勋老师带着饱满的情感以及对诗人陆游的敬仰,运用“以诗解诗”方法,与学生一起走近历史,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近气势恢宏的古诗词中,走近我国古典文化的宝库,让古诗词特有的韵味涵养学生的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

课后研讨时,听课的老师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倍加赞赏,大有探寻秘籍之势。我在交流时抛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两位老师的学科素养与解读教材的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上好语文课,就要苦练内功,提升自己的修养与品味,形成属于自己的学科气质。

我想真正的学科气质来自于文化积累与修养。有人说,只停留在传授知识层面的,是教书匠;能够体现语文思维与情感的,是智者;而能进行无形的语文文化熏陶的,则是大师。三者差别的根源便是学科教师自身文化的宽度与深度。

一节真正好的语文课,必定有一位学科气质过硬的老师。

送教下乡心得体会(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