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学众家之所长集反思于一体
——幼儿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二次集中培训反思
一学:课堂教学,分科与整合的PK
纵观现在幼儿园在使用的教材,不外乎适科教学和整合课程两种。对于幼儿园课程里的分科教学与整合教学,我有自己对它们通俗的理解:分科,每个教学活动独立培养和发展幼儿一方面的能力;整合,把几个领域目标融合在一个教学活动中,并以某一领域为主导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也就是综合发展。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分科或者整合教学,一直处于研究、实践状态中,没有定论。但是在这次的培训中,分科教学和整合教学现场PK,让我看到了两种教学方式各自的不同优点和缺点。
教学 内容 |
优势 |
不足 |
|
分科教学 |
小班故事:小兔找太阳 |
1、领域目标明确,为幼儿提供了较多的学习语言的机会和空间. 2、强调认知。 3、鼓励幼儿交流学习内容。 4、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幼儿内化基本知识。 |
1、知识结构单一。 2、不能唤醒幼儿已有的知识能力。 |
整合教学 |
1、强调幼儿的学习是整体的学习,注重各方面知识的渗透。 2、强调幼儿的情感体验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 3、注重学习的过程。
4、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某一个知识点。 |
强调某一方面的知识点后,忽略了大部分的东西。 |
从表格的陈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分科教学还是整合教学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能说,运用分科教学或者整合教学的方式更好,只能说两者各有千秋。而在正面领略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后,觉得还是应该把两者进行统筹安排,互济优势,弱化不足,这样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得学习的方法,促进学习品质的发展。
二学:专家讲座,理论武装头脑
本次学习,聆听了上海有代表性的几位专家的讲座。如李生兰教授的《美国幼儿园教育见闻》、吴佳瑛老师的《我对素材的理解》、叶婷老师的《奥尔夫音乐课程设计与实践》、黄丽萍老师的《幼儿园区角环境创设的实践与反思》、李建君园长的《快乐建构,智慧生活——幼儿园区角游戏的思考与实践》、崔岚老师的《关注教研寻常时刻》。
其实一直以来,我不是很喜欢听讲座。因为听着很激动,听后不知该如何做?而这次的讲座却要感谢几位有实践经验的老师。特别要提到的是和我们一样坚持在教育第一线的吴佳瑛老师。去年我区请吴老师来上过示范课,当时的感觉是:干脆、利落,每个字都是有准备、有铺垫的;留下的问题是:她是怎么设计的?设计的灵感从何而来?今天终于在讲座中找到了答案:精品课来自于对每一个教材内容的思考与分析。
想想自己,在承担公开教学活动之前的忙碌:找课、备课、磨课……经常苦于思考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对幼儿有效,却没有从源头上去分析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元素,没有去思考如何运用该元素促进幼儿的发展。吴老师的讲座《我对素材的解读》正是告诉我们:教师设计教学活动要对教材本身进行思考。思考什么呢?思考的范围较广,包括:寻找、分析教材中的原有元素,思考、分析已有的经验能力,调整、拓展素材的趣味难点等。在确定教材内容后,我们还要思考经验和技能、教案中的材料、教案的重难点、自己对教材的困惑等,只有充分认识教材,并且认识到教材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把普通的一个活动上成精品课。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必须对每一个活动都要“思量”一番,在思前想后中开展活动,这样,无论什么样的活动都会变成一个幼儿值得学、喜欢学的活动。
三学:区域观摩,对区域活动的重新认识
学习的第五天,我走进了研究了十多年区域活动的上海市虹口区实验幼儿园,并实地观摩了幼儿的区域活动。观后感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原来区域活动还可以这样玩。如何解释呢?
1、活动材料的有效开发
我们平时使用纸盒,用到的永远是六面中的固定一面。而实幼的教师却发挥了纸盒最大的功效,把六个面都用上了,而且是需要幼儿不断尝试、不断调整的运用。比如活动“盒子找家”,KT板上画有盒子不同侧面的影子,请幼儿在众多的盒子中找到和影子相同的盒子面,并把盒子放到影子上。这种对材料的有效开发,让我想到了我在设置区域活动时对材料功用的浪费。
2、活动空间的最大利用
实验幼儿园不大,却有很多孩子们可以玩的地方:活动室的玻璃窗和门、午睡室的地板、阳台一角等。那些在我们看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都成为了幼儿活动的场地,而且是非常喜欢的场地。看来,我们也要转变想法,适时的开发一些幼儿的新领地了。
3、活动内容的多元价值
从现场观摩的情况看,实幼教师所设计的区域活动内容,充分尊重了每个儿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需要,这其中包括了认知、运动、生活、科学、社会等多元价值,体现了区域活动的意义。这些正是我们所欠缺,所要考虑的重要元素。
六天的培训虽然短暂,却收获满满。收获于与优秀教师的同台教学PK,收获于来源于实践的理论指导,收获于充分关注幼儿、尊重幼儿的活动策略,“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求索”,我相信等待我的是一条充满艰辛却又拥有甜蜜与快乐的道路,我将奋进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