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教学因有孩子才有色彩)

时间:2024-11-14 13:44:01

幼儿园教师培训心得

教学因有孩子才有色彩——上海培训学习有感

11年12月15日至21日,幼儿教师高研班的第二次学习开始了。6天的学习在上海举行。学习内容不仅丰富多彩还关注到了我们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可见,本次问卷调查中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培训方教育学院是有高度的重视的。真是庆幸自己有机会参与这样的高研班学习。在实际的操作中,在观念的冲击中,紧张与疲劳逐渐被学习的收获替代。回顾学习,感悟颇多,其中收获最大的就是教学设计的实战演练和区角活动的创设与思考两个专题。

幼儿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教学因有孩子才有色彩)

一、教学设计需要关注设计要素

关于教学设计,本次活动安排了为期两天的课时,其中有上海市优秀教研室、全国优秀教师肖燕萍老师的专题讲座《把握设计要素,提高教学有效性》,为了学以致用,两天的课程中,其中有三个半天都是现场教学设计及教学施教,小班语言《小兔找太阳》、大班科常活动《京剧脸谱》教学内容。有我们学员施教也有上海名师吴佳瑛老师的现场教学展示。因为有作业要求,所以事先也对《小兔找太阳》这个故事做过一些分析和设计,但在观摩了吴佳瑛老师的活动之后,思路豁然开朗,感觉自己的思考真是太浅显与封闭。吴老师的设计是站在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角度出发,以找太阳这条线索来帮助孩子学习语言。而我的设计仅仅关注的就是语言。忽视了孩子的能力,照本宣科,实践证明,将活动放在小班显得有些无趣。可见,我每日的教学设计思考的点、面还是显得比较封闭及盲目。那么到底该如何来设计教学活动呢?听了肖老师的讲座之后,我想今后自己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更多的关注如何设计这个问题,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解读教材,让教学设计更为有效

1.解读教材内容——体现最大价值

A:解读教材的出发点是要促进幼儿的发展,这是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如何解读,肖老师的分享:

★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

★分析教材内容的特点。分析出教学内容可供挖掘的价值点,并进行筛选,确定今日教学内容需要把握的价值点何在。

★分析教材内容的使用。例如:语言作品中把握语言的特点,但在过程中可以把握其他的点。在本次学习中,我想应彩云老师为我们展示的《鼠小弟的红背心》正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吧。

肖老师特别强调,在教学设计中,要有“对象感”。这种对象感主要是指在教学设计中,要选择符合幼儿认知经验、生活经验的内容;要选择对幼儿未来发展有意义的活动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最大价值,和“最近”价值。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肖老师还以《牙齿旅行记》为例,做了详尽的说明。由此可见,名师上课之所以效果如此好,是因为他们总是为热爱这孩子的需求在思考问题。这是我在教学设计中日后需要调整及跟进的教学观。

B、如何安排教学内容

首先,需要确立教学挑战点,即重、难点,并有浅入深、有序呈现。

其次,需要将教学内容回归生活。如何回归:

★将生活中的事件演绎成集体教学内容,并赋予一定的教学价值,使教学内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设计中让孩子的差异显现出来,检验不能以点带面。

★借助环节内容设计和教学提问设计将教材回归生活。

(二)关注目标落实——实现有效教学

准确制定目标,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要关注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其中,学科目标是根本依据,教材重难点是重要依据,幼儿发展水平是重要依据。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统一性、适宜性、针对性、整合性。

(三)设计教学提问

提问该如何设计?

从年龄角度出发设计适宜性问题,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从目标的角度出发设计关键性问题,解决重难点。

从内容的角度出发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从思维的角度出发设计推动性问题,形成多元互动。

从作用的角度出发设计过渡性问题,体现环节的流畅性。

为了让我们更清楚了解这些问题的具体提法,肖老师以《牙齿旅行记》为例,说明哪些是开放性问题,哪些是过渡性问题,哪些是关键性问题。我想在日后的活动设计中,我是否也可以这样模仿着尝试设计这些问题,让我的教学提问变得更加多元和有效?当然在提问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本次活动内容最合适的提问类型是什么?本次活动中的提问是否适合年龄?是否适合个体?是否给与幼儿提问机会?

(四)选用教学方法——讲究适宜多样

在教学设计中,除了要解毒教材、关注目标、设计提问这些要素之外,还要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从“学”的角度思考。在选用教学方法中,其依据是: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对象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教师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幼儿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教学因有孩子才有色彩)

二、区角创建需要关注基本策略

区角活动一直是身为教师比较害怕一个内容,因为它总是要不停的更换区角材料,这就不得不消耗教师巨大的精力。但是听了上海虹口实验幼儿园李建君老师的介绍之后,恍然觉得我们的区角设计理念已经有些走入了误区,过于追求区角的精细化,导致了区角玩不起来、害怕搞区角活动。虹口实验的区角活动是以课题的方式开展起来的,也坚持了10多年,这给我的启示是,课题式引领的教研活动能够比较系统深入地在教师、幼儿身上出成果。这对日后我组织教研活动也是一大启发。那么该如何关注区角活动的基本问题呢?李老师分享了她们的策略:

(一)区角材料的内容设计

1.材料的生态性。

区角活动的一大难题就是材料的提供。在观摩此幼儿园的区角活动中,我发现,这里的材料废物利用很多,且废物的利用非常具有教育价值,融入了教师们的智慧,且不费力。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2.材料的情感性。

第一次听说材料还得讲究情感。在观摩中,发现有了情感的材料的确为区角活动增添了无限乐趣。就拿一个小班喂豆豆的区角材料来说吧。教师把自己的照片打印出来,贴在了纸盒上,只见一个孩子问:“老师,你今天要吃几勺豆豆?”教师答道:“5勺。”孩子一边喂一边笑着说:“要吃五勺,你的胃口可真大啊!”不仅是这里有教师的头像,在练习系围巾、串项链等活动中随处可见。在别的区角中还可以看到孩子婴儿时期的照片和现在照片的匹配,大班破解数字密码中还隐藏着教师的电话号码,孩子们乐此不疲。

3.材料的多元价值

虹口幼儿园的区角材料非常注重体现材料的多元价值。例如:豆豆加油站中锻炼的就是孩子剥豆的技能,同时又投放了数字卡片,让孩子学习按数取物。同时通过一些技巧,让班上牙齿不好的孩子多练习咀嚼。又如:盒子宝宝回家,既关注盒子的图形配对,又要孩子在开关中关注到材质的轻重、大小及立体的不同面。

(二)活动中的规则提示

听了李老师介绍虹口实验的区域规则建立策略,我认为他们将蒙氏教育的策略很好地运用到了其中。

★在人数提示策略中,就很好地运用了环境提示的作用,通过椅子的拜访、点子的设定、垫子的拜访、脚印的设计让孩子自觉地根据环境来进入区角,起到了控制人数的作用。

★在时间提示策略中,通过拜访定时器、小闹钟,帮助孩子集中游戏行为,提高了游戏质量。蒙氏孩子做事不慌不忙,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往往反映孩子动作慢,那是否可以在孩子工作中给与定时器的设制,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提供工作的效率呢?

★在名片提示策略中,通过作品预约游戏、暂停标志告诉别人也提醒自己明天继续,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解决了争抢的矛盾。

(三)环境的解读调整

在设计完材料、建立规则之后,为了让区域深入开展,教师还需解读区角环境,

不断调整更进。可从以下几方面解读:

★读懂游戏中的儿童

★关注游戏材料的变化(添加与减少)

★调整游戏中的互动策略。

李老师的讲座有理有据,有理论观点,更多的是案例分享,举例说明。虽然只有一个小时的分享,却让我对区角活动有了一个全新的观念冲击。她为我提供的是具体可行的经验分享。除了这两大专题分享之外,我们还观摩了上海音乐学院讲师、德国汉堡音乐学院奥尔夫音乐专业硕士叶婷老师的现场奥尔夫音乐活动。此活动只能观不能学,因为这个教学背后凝聚了太强的音乐专业素养的积淀,更多的是教师的自身魅力与素质。羡慕上海的孩子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有这样的音乐熏陶。

幼儿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教学因有孩子才有色彩)

为期六天的培训结束了,在幼教岗位工作了九年,突然发现自己的思维有些停滞不前,萝卜炒萝卜,总是缺少了一点肉味。在观摩了名师的教学之后,我想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意积累理论知识,并化为实践,在教学中,要更注意研究孩子,研究什么是对孩子一生有用的能力,我想只有和孩子在一起,才能更加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和孩子在一起,教学才会富有色彩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