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活动心得体会范文及评析
调研活动心得体会
根据省委提出的精准扶贫“一进二访”(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活动安排,遵照徐守盛同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的定点调研工作要求,省委政研室组成调研组深入芷江侗族自治县五郎溪乡五郎溪村、金厂坪村、牛皮寨村进行专题调研,三天三晚,住农家、访农户对面、点对点,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研究和探讨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新办法。
一、找准帮扶对象是精准扶贫的前提
芷江侗族自治县是我省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联系县。该县五郎溪乡五郎溪村是直接联系点,地处武陵山系南麓、云贵高原东部余脉延伸地带,位于芷江最北部,是全县人均收入最低、人均耕地最少、海拔最高的地方。五郎溪村全村21平方公里,共有15个村民小组、540户、2008人,其中70%人口为侗族和苗族,全村劳动力840人,耕地1520亩,人均0.76亩;林地17530亩,平均每户32亩。
绿水青山掩盖了贫穷落后。从县城到五郎溪村仅30公里,由于是盘山路且弯多路险,驱车竟也花了50多分钟才到。车行山中,虽正值仲夏,但民族村寨与群山环绕交相辉映,虫鸣鸟叫与溪流潺潺相得益彰,山高林密,空气清新,加上平均海拔1000多米,温度比城市要低5℃至6℃,倒也凉爽宜人,让人忍不住深呼吸。不过从车窗向外一路看去,贫穷面貌依然突出:多数村民居住在不通公路的山上,大约90%的房子为木板房,楼房很少,就连乡政府周边也见不到餐馆、超市和银行网点,由于被重重山脉所阻隔,手机信号在山中时断时续。
可见的贫穷面貌之外,深层次的贫困现状更值得关注。根据乡政府提供的台账,截至2014年年底,五郎溪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1户503人,低保人口194人,五保户15人。呈现“三多三少两难靠”的困境,即困难家庭多,留守家庭多,患病家庭多,这三类家庭分别占全村总户数的65%、55%和33%;种田收入少,多种经营少,技术农民少,种植纯收益户均不到800元,从事特色种养和有高中以上学历、一技之长的农户仅2多户,占全村4%;集体经济难靠,龙头大户难靠,村级收益仅生态林补贴近7万元,全村仅两家颇有规模的龙头种养大户,但年纯收入也不到6万元。金厂坪村、牛皮寨村大体也是这种情况。
扶贫要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使党的扶贫政策效应覆盖到每一个贫困户,这就要求我们切实从传统式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首要的前提就是要把扶贫对象搞精准,把家底盘清。在乡、村干部协助下,我们挨家挨户走访了五郎溪村141户贫困户,感觉县乡基础工作做得比较扎实,确认的扶贫对象大多属于“真贫”。从我们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分析,其致贫原因主要有七大类:一是因病致贫,有36户,占25.5%。二是因残致贫,有4户,占2.8%。三是因学致贫,有15户。四是缺技术致贫,有21户,占14.9%。五是缺劳动力致贫,有3户,占2.1%。六是缺资金致贫,43户,占30.5%,这是全村的普遍问题。七是交通条件落后致贫,有19户,占13.5%。
除了这七种主要致贫原因外,还有一些个案原因值得关注,一是因婚致贫,时下农村结婚彩礼成本居高不下,高昂的彩礼成为村民脱贫奔幸福的一大制约。二是因灾致贫,如有村民家中不慎失火,唯一的木房子和全部财物被烧毁,陷入困境。三是因林业政策调整原因致贫,如五郎溪村山多林密树高,但实施生态林禁伐后,“吃饭靠种田,发财靠砍树”
的日子不奏效了,而生态林补偿标准不高,每户农民平均年补贴仅400元,属于典型的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贫困家庭面临的致贫原因,并不是单一的,更多的是多种原因并存。而且一些已经脱贫的家庭,也因为上述多重因素叠加而返贫。
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两个普遍性问题,一是低保户尚未纳入扶贫帮扶对象;二是部分扶贫对象更新不及时,一些巳经脱贫致富的群众仍然在帮扶之列。为解决妤这两个问题,芷江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全县从2015年4月份开始启动了贫困户二轮精准识别,并总结推广了“五评法”,即一评住房条件,二评生产资料,三评劳动能力,四评教育程度,五评健康状况,每项20分累计达到60分视为脱贫,80分则视为稳定脱贫,不再列入帮扶对象。
二、对每户分类施策是精准扶贫重点
精准扶贫的重点是要精准施策,一户一策。贫困户需求千差万别扶贫方式也因不同类型而有不同选择。在与群众座谈时,我们感觉必须充分尊重老百姓意愿,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既帮其需、助其急,又扶其所长,通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一批”,打好帮扶组合拳,把短板补长,把劣势转为优势,把胜势变为财富。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的脱贫措施,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对缺资金、缺技术和因学致贫的,可以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实践证明,有组织的外出务工和发展特色产业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大计。对贫困家庭在校就读学生,要通过全面落实国家政策,加大资助力度,设立助学专项补贴基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确保不因贫困而失学、辍学。对贫困家庭“两后生”(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要整合部门和社会资源开展助学就业,帮助他们接受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学历教育,学到一门专业技术,实现稳定就业。对已经在家务农,但有外出打工愿望的,要组织他们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向他们推介就业岗位实现稳定脱贫。对需要留在家中照顾“老”、“弱”、“病”、“残”和“小”的贫困户,或者缺乏劳动力的农户,发展参与性强的特色产业是一条可行的路子,要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帮助他们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养殖、休闲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对交通不便的,可以通过移民搬迁安置脱贫。对这类贫困群体,要按照“政府引导、自觉自愿、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生态移民、危房改造、避险安置和扶贫易地搬迁等举措,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把他们逐步搬出来,挪出“穷窝”。
对因病因残致贫的,可以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要认真研究调整民政救助政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完善大病保险政策,增加大病报销比例和救助力度,发挥医疗救助保障对防贫脱贫的作用,剩下的难啃的“硬骨头”,可以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这也是我们的底线。目前五郎溪村有不少低保户和贫困户是残疾和智障人口,总数约有161人,占全村居民总数8%,无法通过开发性扶贫政策实现脱贫。他们大多数已经被纳入低保救助范围,但现在“低保线”距“脱贫线”每个月还有100多元的差距,建议省财政对这部分人群统筹测算,按照各级财政承担一点的办法,实施扶贫线低保线两线合一,对他们实行应保尽保,确保到2020年全省全部贫困人口脱贫
除此以外,还要注重精准扶贫与区域开发有机结合,走出双轮驱动路子,注重夯实基础与提升能力有机结合,根本改变贫困面貌。要继续在路、水、电以及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抓好一批项目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向贫困村落延伸、向薄弱环节倾斜,大幅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汇聚工作合力是精准扶贫的关键
扶贫攻坚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汇聚方方面面的扶贫合力。我省目前还有2个片区、48个国家和省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市区)和比照省级重点县的2个县(市、区)及1个管理区、8000个贫困村和596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帮扶,贫困基数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排全国第5位。再加上我省自然灾害多,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现象突出。要确保我省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与全省、全国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这次调研,大家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打好攻坚战,一定要用最精锐的部队,要集中优势兵力整合各方资源,既要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还要充分调动广大贫困户主观能动性,变“扶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要落实主体责任。2015年4月18日,徐守盛同志在五郎溪村召开精准扶贫座谈会后,省直有关单位和县、乡、村行动非常迅速。芷江派出了95个工作队驻到全县每一个扶贫村,初步启动了金融扶贫业务,县农商行已经向扶贫对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10多万元。同时,将全县4000多名县乡干部,按照县级干部结对帮扶7户、科局级千部5户、一般干部3户的规划,细分落实到17919户贫困户,并要求每一个干部都要做到对帮扶的贫困户“五清楚、六必记、七到户”(五清楚,即清楚精准扶贫政策情况、贫困户所在村的基本情况、每家每户贫困户情况、贫困户的需求情况、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六必记,即记录贫困户走访日记、意见建议、扶贫事项、社会和政策帮扶、脱贫进程、要求办理的事项和结果;七到户,即扶贫任务、扶贫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信息服务、排忧解难、安全维护、脱贫时间七项事项到户)。
理念有了、思路有了、措施办法也有了,下一步要继续坚持省负总责、部门配合、市州主导、县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片区为重点、规划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量化扶贫任务,科学制定脱贫奔小康的路线图、任务书、贲任状和时间表,确保全省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特别是在目标任务上,必须注重脱贫致富与全面小康有机结合,改进和完善扶贫工作考核办法,把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核体系,把地方党委政府主要精力集中到扶贫开发上来,确保同向同步达标。
要加强驻村帮扶。2015年省委、省政府明确了33名省级领导联县并从省直部门和中央驻湘单位派出189支工作队到51个贫困县开展驻村帮扶,市县乡也相应加大了工作力度,实现了驻村帮扶全覆盖。驻扎在五郎溪乡的两个省直工作队,分别来自省委政研室和省发改委,均由处级干部担任,思路清晰、精神抖擞、作风务实、充满干劲,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进入角色快,与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提出了具体的帮扶措施和项目计划,并筹集到帮扶资金。
要构建大扶贫格局。在加大各级财政对扶贫开发投入的同时,要进步落实行业部门责任,加强资源整合力度,全面做好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等十项重点工作,组织引导各种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农户聚集,集中解决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制定完善社会扶贫政策体系,通过政策效应,引导各种资源向贫困地区配置、各种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
要加强扶贫队伍建设。这次调研,五郎溪村村支两委班子的工作状态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村支部书记田昌英2002年上任时村里欠债近万元,村民小组长有6年时间没有发工资,村里缺粮缺医缺水缺钱缺致富门路,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十分突出,基本处于艰难运转状态,但现在得到了根本改观,公路基本到村,自来水基本到缸,平价电基本到户,新农合基本到人,五保户基本实现集中供养,这说明脱贫致富,关键要有一个好支部,尤其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领头羊。要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基层扶贫开发队伍建设要适应精准扶贫工作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力度,提高执行能力。扶贫任务重的县、乡(镇),要加强扶贫开发能力建设,充实工作力量。
要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调研中,无论是走访座谈时,还是日常接触中,基层群众说得最多的是“党的政策好”、“感谢共产党”,对省委决策部署、对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总体上是满意的,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脱贫信心也是好的。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把这些村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因势利导,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大家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努力过上美好生活。
(来源:《湖南日报》2019年7月27日)
【范文评析】
湖南省委政研室专题调研组按照省委提出的精准扶贫“一进二访(进村人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活动安排,深入芷江侗族自治县五郎溪乡,面对面、点对点,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扶贫大计,访出了当地实情,问出了沉甸甸的责任,求得了精准脱贫真经。本文逻辑清晰,材料充实,对于当前我们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颇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