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幼儿园自行车的结构科学教案第1篇(全文748字)
活动目标:
1.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在合适的位置添画车轮。
2.给汽车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感受丰富色彩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带一辆玩具小汽车。
2.各种各样的小汽车图片。
3.油画棒、勾线笔等人手一份。
4.画好的小汽车模型人手一份。
5.音乐:《我是汽车小司机》,《去郊游》,背景音乐《神秘花园》
活动过程:
一、入场音乐《我是汽车小司机》
二、介绍自己的玩具小汽车。
教师: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的小汽车,能说一说自己的小汽车是什么样子的吗?(长方形、半圆形)车身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有几轮子?(四个,六个。)你的小汽车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颜色?
三、看各种小汽车的图片。
1、观察车轮的数量变化和所在的位置。
教师:你最喜欢哪一辆小汽车?它是什么样子的?看看这些小汽车有几轮子?(只能看见两个或三个。)车轮在汽车的什么时候地方?(车身的下面、前面看见一个,后面看见一个。
2、观察汽车的色彩。
教师:
四、幼儿添画车轮、给小汽车涂色。
教师出示范画,没画车轮没涂色的,教师演示如何涂色。交代幼儿如画轮子。教师指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活动。
五、作品展示和评价。
教师:你给汽车添画了几个轮子?在哪里添画的?你给小汽车涂上了什么颜色?
六、结束:音乐《去郊游》,开着自己画好的车去郊游。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是添画车轮,有四个学习要点:1、学习画封闭的.圆,2、学习在合适的位置上画圆;3、圆的大小是否合适、4、车轮的数量。画封闭的圆幼儿有一定的基础,我班的幼儿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在让他们画车轮前,我让他们白纸上试过画圆的效果不错。上完整堂课幼儿的兴趣很高。涂色涂的很好,但,车轮还是没画好,我自己反思,觉得应该是示范不够清楚,我只是大概的说了一下怎么画,两张画进行前后对比,我应该示范画圆时蹲下一点,这样全班小朋友都能看到,再涂色也要评清楚一些,教他们横涂,竖涂,画圈的涂。还有在开始部分介绍的太多,可以不用讲那么多,时间应该放在示范涂色画轮子上,这样目标就更明确了,幼儿也知道怎么入手了。
有关幼儿园自行车的结构科学教案第2篇(全文943字)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特点,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
2、了解指纹的三种基本类型。
3、体验探究的快乐,培养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尝试用较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乐意大胆地进行交流。
二、活动准备:
1、课件:“指纹种类”及“指纹画”。
2、放大镜、记录纸及笔人手一份;印泥、图画纸若干。
3、录象:《蓝猫淘气3000问》。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指纹图”导入,引发幼儿想象。
1、提问:“这是什么?你觉得它像什么?”(师慢慢将放大的指纹图缩小,然后再慢慢放大)
老师小结:这就是我们的指纹。
2、初步观察指纹:
(1)我们的指纹长在哪儿呀?
(2)看一看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
(二)探索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
1、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及同伴的指纹,并用印泥采集指纹。
提问:“你有指纹吗?指纹在哪里?”
2、“请你们先用放大镜观察自己和同伴的指纹,然后再用印泥将指纹采集到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指纹采集记录表中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三)利用录象及课件让幼儿了解指纹的种类及用途。
1、出示课件让幼儿了解指纹的种类。
“我们的指纹一共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叫涡形纹:它的纹路中心就像水流湍急的小旋涡一样。第二种叫蹄形纹:它的纹路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很像小马蹄子一样。第三种叫弓形纹:它的纹路中心就像一把弯弯的弓箭一样。
2、利用采集的指纹让幼儿判断自己的指纹属于哪一类并把他送回家。
师:请小朋友再认真的观察一下你采集的自己的`指纹属于哪一类,并把他送回到相应的“指纹的家“里。
3、引导幼儿讨论指纹的用途,再播放录象小结。
师:指纹有什么用呢?让蓝猫先生来告诉我们吧。
(继续播放多媒体课件)
(四)指导幼儿进行指纹创作画。
1、欣赏指纹画。
“那么关于指纹你们有哪些奇思妙想呢?你们见过指纹画吗?”
(教师演示课件《指纹画》)
2、分组创作指纹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孩子们,拿上你们的画,我们一起到班级布置“奇思妙想——指纹画吧”
(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科学常识活动,幼儿对于自身的秘密很感兴趣。我对这次活动用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主次分明。至始至终,幼儿对活动兴趣都很非常浓厚。无论是用放大镜观察指纹,还是看课件,还是最后幼儿自己动手画指纹。因此,通过本次活动,我觉得自己在设计上很完美,但是在备课的时候出了点问题,没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幼儿虽然都上大班了,但是他们的年龄基本上都只有四岁,这次活动内容有点多,以致于最后幼儿达到疲劳的状态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备好课,特别是要备好自己的学生这一点,这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才能真正上好一节课。
有关幼儿园自行车的结构科学教案第3篇(全文1030字)
设计意图:
故事“星期天的兔子”生动有趣,既符合大班幼儿乐于探究、分析、预设、质疑的年龄特点,又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一个故事,他们似乎在故事里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故事讲述了星期天的兔子从不快乐——学做别人喜欢的事情——找到了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感受兔子的心理变化,并在师幼的相互交流中分析、理解兔子的心理变化。故事为幼儿提供一个想说能说的语言环境,又让孩子从中感受到了各人有各人的快乐,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能让自己快乐起来。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兔子的心理变化。
(2)、通过预期、欣赏和交流等方式熟悉故事中的主要对话,理解兔子的心理变化。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个性。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故事,教育幼儿做适合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自己找快乐。
难点:通过预期、欣赏和交流等方式熟悉故事中的主要对话,理解兔子的心理变化。
三、活动准备:
故事大图片、幼儿用书、故事磁带
四、活动准备: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
师:“平时做什么事情,你会感到快乐?”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有一只兔子,它不知道星期天的时候该干什么事情能让自己快乐起来,他会怎么做呢?
2、师幼共同欣赏故事图片,通过相互交流、讨论,理解故事的内容。
(1)师:到底小兔子会怎样去找快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2)图一至图三:教师先讲故事(从“今天是星期天”讲到“。却没有鼹鼠说得那么快乐”),并学习词语:腰酸背痛。
(3)图四提问:兔子又遇到谁?他们之间说些什么?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再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师:兔子会怎么做?他感到快乐了吗?
(4)图五至图七:教师引导幼儿逐图交流、分析故事内容。学说角色对话,感受兔子的心理变化。
提问:兔子还会遇到谁?他们之间说些什么?兔子会怎么做?他感到快乐了吗?
3、引导幼儿完整阅读幼儿用书,了解故事的结局并感受兔子的心理变化。
师:“最后兔子会怎么做呢?是继续找快乐还是放弃呢?”
4、欣赏故事的结局部分,理解小兔的心理变化。
师:兔子找到快乐了吗?它是怎么找到的?为什么?
5、师幼谈话小结,提升故事的主题。
师:兔子、鼹鼠、河狸和熊感到快乐的事情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兔子这样做会感到快乐呢?
教师小结:各人有各人的快乐方法,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能让自己快乐起来。
6、师幼完整地欣赏录音故事,进一步感受兔子的经历给其带来的不同感受。
师:让我们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星期天的兔子》,请小朋友边听故事边看书。教师巡视观察每一位幼儿的阅读情况并做适当指导。
五、延伸活动:
1、举身边的例子,帮助幼儿了解快乐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归结“使自己快乐的方法”。
2、自制图书,画出自己遇到的快乐的事情。
检查是否有新评论文章评论
有关幼儿园自行车的结构科学教案第4篇(全文1260字)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分类和分类的意义。
2.能从提供的同类事物中发现共同特征,即相同或相似特征,并据此合并同类和排斥异类。
3.知道什么是多极二分法,并能用多极二分法给邮票及其他物体分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是找物体的相同点。
【学案】
《2分类》学案
自主探究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分类和分类的意义。
2.能从提供的同类事物中发现共同特征,即相同或相似特征,并据此合并同类和排斥异类。
3.知道什么是多极二分法,并能用多极二分法给邮票及其他物体分类。
自主探究过程:自主探究过程:
一.我看书:我认真阅读了电子书,熟悉了课的内容。
二.我思考:我与父母探讨了、思考了书中提出的问题。
三.我能做:
1.看书55页,试给植物的果实分类:
2.什么是分类?
3.给事物分类有什么作用?
4.什么是二分法分类?
5.看书58页,用二分法给邮票分类:
6.看书,了解“双名法”分类方法:
7.看书,想一想,是怎样用“双名法”来给东北虎分类的?
四.我总结:通过探究性学习,我知道了:
五.我提问:我经过思考,还不懂的问题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到商场买过衣服吗?你知道运动装在商场的几楼卖?怎么知道的?(标志牌————广告牌————分类牌)
2.商场为什么要有这些标志?
3.看标志牌,商场的标志牌是按什么给商品分类的?(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二、尝试分类,认识分类分法和分类的意义
1.试着给植物果实分类,思考:怎么分类的?为什么要这样分法?
2.汇报交流
(1)怎么分类的?
(2)为什么要这样分法?
3.阅读(书55页):关于分类、分类意义
4.小结: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和排序一样,它也是整理各种信息的常用方法。分类的方法有多种。
三、用不同的方法给物体分类
(一)按相同点分类
1.看书56页,给手指纹按相同点分类。
2.汇报交流:
(1)分哪几类?
(2)为什么这样分?
3.看图,找一找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
4.汇报交流:
第一题:这类奇怪的海洋生物的特征是什么?
第二题:这些海洋生物不是它们家族成员,为什么?
第三题:哪些是它们的家族成员?
第四题:描述这类海洋生物与众不同的特征:
(1)形体:多边形。
(2)色彩:都是绿色。
(3)腿:六条腿。
(4)六条腿的方向一样。
5.总结:
按相同的一个特征或相同的几个特征来分类,这是一种分类方法。
(二)按二分法分类
1.阅读书57页,说说什么是二分法?
2.关于多极二分法,你有什么不懂的?
3.分组讨论:看图,找出二分法的依据。
4.汇报交流:
(1)卵生————胎生
(2)飞行————游动
(3)四腿————两腿
(4)两栖————水生
(5)家养————野生
5.小结:
把事物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一直分到不能再分为止,这种方法叫多极二分法。分别找出两类的特征,有相同或相同特征的为一类。
6.用二分法给邮票分类
7.汇报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1)有生命————无生命
(2)有时间————无时间
(3)单票————套票
(4)齿孔度数
(5)外形规格
(6)发行日期等等
(三)“双名法”
1.阅读书58页资料,思考:什么叫“双名法”?
2.说说你对“双名法”的理解。
(1)属名,该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共同特征和亲缘关系,相当于你的姓。
(2)种名,描述了该生物的个体特征,相当于你的名字。
3.看图,说说是怎样用“双名法”给东北虎分类的?
都是动物→→→都有脊椎→→→都哺乳→→→都食肉→→→都有猫的形态→→→都是虎属→→→东北虎是虎的一种
4.小结:
“双名法”分类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按属和名来分类,先属最后名,有姓————属名,有名————名字,
四、总结
1.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分类方法?
(一)按相同点分类
(二)按二分法分类
(三)“双名法”
2.为什么要给事物分类?
五、作业
1.考一考爸爸或妈妈,请他们来给事物分类,你做老师,给他们评分。可用书上的题目,也可自编题目。
2.完成实验记录。
有关幼儿园自行车的结构科学教案第5篇(全文1473字)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搜集、整理有关细菌和病毒的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科学知识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和病毒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每组4个)、报纸(每组2张)、资料(每人一份、书每组一本)。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填写问题卡。
教学重点: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教学难点:细菌的繁殖速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形成问题
简述虎克故事。(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玩出了名堂)
师:虎克的这种执着、创新、求实、求真的态度就是科学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他发现的“小居民”叫做细菌,细菌究竟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点?大小、形状、繁殖方式是怎样的?同学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病毒》。
二、阅读资料,认识细菌
1.检查资料,准备阅读。
师: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课前作业,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同学们都搜集到了吗?今天的课堂就同学们展示的平台,请把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同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资料放在一起。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这些资料,获取关于细菌的知识。希望同学们从资料中找出有关“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生活”、“细菌的繁殖”这些信息。
2.出示提示,讲述要求。
(1)筛选从资料中找出与问题有关的章节和篇目;
(2)浏览快速的浏览找出与问题有关的段落;
(3)勾画勾画出段落中与问题有关的中心词句;
(4)解释用勾画的中心词句,试着解释问题,如果能够解释清楚,就进入下一环节,如果不能解释就返回到开始,重新筛选资料。
(5)整理将阅读到的有关词句、数据、图片等进行分类记录在卡片上;
(6)交流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
比一比,哪个组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的信息最多,最准确。
3.分组阅读,整理资料。
4.分析综合,形成知识。
(1)汇报交流,初步认识。
1)细菌的大小。
2)细菌的形态。
3)细菌的生活。
4)细菌的繁殖。
采用一名学生汇报完毕,其他学生补充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并板书。
(2)播放课件,加深认识。
师:细菌到底有多小?细菌的三种形态分别是什么模样?细菌如何生活?细菌的繁殖速度到底有多快?请带着问题观看课件。
指导学生阅读课件内容,加深对细菌的特点的认识。
1)细菌的大小——用头发丝与细菌进行比较。
2)细菌的形态——各种菌图及细菌的鞭毛。
3)细菌的生活——衣食住行四方面。
4)细菌的繁殖——用连续对折报纸的方法模拟细菌的繁殖,让学生知道计算方法,并想象出细菌繁殖之快。
(3)抽象概括,形成知识。
学生说说自己对细菌的哪一个特点感受最深,具体说一说。
小结:通过大家汇报的这些信息,我们知道了细菌极其微小,有三种形态,这是细菌的外形特点;细菌需要衣食住行,二分裂繁殖,繁殖速度极快,这是细菌的生命特点。
三、分析比较,认识病毒
师:常常与细菌结伴的是病毒,它和细菌有什么区别呢?老师请同学们阅读资料,看完以后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们的区别。播放课件。
学生汇报。
教师归纳:病毒比细菌小得多,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
四、知识拓展,深化认识
师: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细菌与动植物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和人类、动植物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它们也是生物界的成员,属于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课件内容,说一说细菌病毒与人有怎样的关系。
1.细菌和病毒对人、动物、植物的危害。
播放课件,学生阅读课件内容,汇报。
2.细菌和病毒的益处。
师:其实,危害人类健康的细菌或病毒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无害,有些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是有益的。
请同学们看图片(腐烂的苹果与动物的尸体),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没有了细菌和病毒,会变成什么样子?
学生回答。
师:细菌能分解腐烂的动植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员,除此之外还有那些益处呢?请同学继续阅读。
播放课件,阅读细菌和病毒的益处,汇报。
五、运用知识,实践创新
(一)布置作业一,丰富细菌和病毒知识。
根据细菌和病毒的特点以及细菌病毒的危害和益处,说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讲究个人卫生。
(二)布置作业二,设计“控制H1N1流感”的方案
要求:1.搜集有关“埃博拉病毒生存的条件”。
2.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控制埃博拉病毒”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