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写作要点
我们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工作中,阅读书籍文章是提高思想认识、提升工作能力、陶冾情操的重要方法。作为学习文章书籍体会的读后感,重在找出文章书籍中对自己触动最深的思想、理论和观点,加以消化吸收,以便对工作、生活有所指导和帮助。
写作要点:
1.要把握重点,细读精思
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好读后感,首先要认真阅读,读懂原文,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精神,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在深入阅读的基础上,要准确选择感受点。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读完或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或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
一篇读后感里不要写出太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体会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2.要概括原文,论述观点
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章的篇名、作者、写作背景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做好铺垫。这部分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的书和文章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读后感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开门见山的放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如《群众路线是做好基层工作的生命线——读〈摆脱贫困〉有感》一文开篇写道:
认真阅读习近平同志的《摆脱贫困》一书,立即被该书所吸引。成书至今,虽已过二十多年,但许多见解和观点在今天看来,依然新颖、深刻和实用,这份远见卓识,尤为珍贵。读之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摆脱贫困》全书的字里行间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史观,习近平同志在强调:摆脱贫困,根本的条,就是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同时,群众需要领导,否则,积极性既不能提高,也不能持久。在他的谆谆教导下,十多年来闽东各级干部坚持四下基层,密切联系群众,自觉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千群众所需,以此聚集了闽东百姓的正能量,调动了蕴藏在群众中极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齐心协力建设“六新大宁德”,闽东已进入了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在这部分中,还要围绕基本观点开展论述,也就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进行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观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撰写的认识、体会和感受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如上篇的读后感,作者接着写道: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就要通过下深功夫、真功夫,苦练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基本功,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结合平常工作和思考,我谈四点体会:
一是眼睛里要能够看到群众…….,二是心里面要始终装着群众…….,三是工作中要经常走近群众…….,四是走群众路线要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
作者紧紧围绕“群众路线是做好基层工作的生命线”这一中心观点,从怎样践行群众路线来展开论述,紧扣中心,重点突出。
3.要联系实际,阐发体会
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