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长征之歌》作文(5篇)

时间:2023-07-17 16:29:10关键词:纪录片,长征,作文

纪录片《长征之歌》作文第1篇(全文378字)

郧西是革命老区和苏区,红四方面军、红三军、红二十五军先后在郧西辗转驻扎发展,宣传革命主张,播撒革命火种,开展革命斗争,留下了贺龙、徐向前、陈昌浩、程子华等革命前辈的战斗足迹。其中,红二十五军于1934年12月挥师南下转移到郧西,开辟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地方政权,地辖鄂陕边界11县,队伍发展到3700人,发展游击武装2000多人。郧西大部分地区处于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1.7万郧西热血青年参加红军,血洒南北战场。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北上与陕甘宁红军主力会师。

近年来,郧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红色遗址遗迹的保护和传承,全面普查革命遗址,共登记遗址46处,其中,红二十五军遗址15处,进行了修缮和保护。2019年3月和2020年6月,郧西先后被纳入湘鄂西片区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片区。2020年7月,郧西被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重点建设县。

拍摄团队一行将深入县档案馆、郧西县革命烈士陵园、上津镇、关防乡、湖北口回族乡等地拍摄,讲述红二十五在郧西的感人故事和郧西人民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

纪录片《长征之歌》作文(5篇)

纪录片《长征之歌》作文第2篇(全文448字)

在宁期间摄制组分成两个拍摄团队,深入永宁县、同心县、西吉县、隆德县,先后对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旧址、红军西征纪念馆、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六盘山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地进行了实地拍摄,采访讲述红军在宁夏的足迹故事和宁夏人民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

宁夏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是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即“三方四路”红军长征都经过的地方,是红军长征会师地,中国革命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进入宁夏境内,历时5天4夜,留下了许多世代相传的故事,其中就包括-“单家集夜话”的红色佳话和创作的著名词篇《清平乐·六盘山》。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方面军在西吉县将台堡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红军长征给宁夏留下了丰厚的红色资源、重要的历史成果和永恒的精神财富,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下一步,宁夏将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打响宁夏红色旅游品牌。

纪录片《长征之歌》作文(5篇)

纪录片《长征之歌》作文第3篇(全文601字)

长征精神代代传“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饮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想必大家也听过这首歌吧!但大家知道这首歌背后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吗?

今天让我们重温长征中的故事,感悟长征精神,并传承长征精神吧!在艰难的长征路上,有许多和我们年纪差不多大的小红军,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他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他们穿的是破旧的军装和草鞋,爬雪山过草地。吃的是野菜、树皮!而我们呢?我们平常挑三选四的,什么菜不合胃口就不吃,什么衣服穿不舒服就不要。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在你不喜欢这不喜欢那时,红军可是想都没有想过,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挑三选四的呢?

在长征途中,有一位叫陈赓的红军迷了路,他在寻找队伍时,发现了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红军,经过寻问,陈赓知道他也是掉队了。于是,陈赓叫他上马坐一会儿,他拒绝了,叫他把一小包青裸面吃了,他也不肯。没办法,陈赓只好无奈地走了。刚走没多远,陈赓就发现自己被骗了,等陈赓回到那儿时,他已经停止了呼吸。这个故事中的小红军再三拒绝陈赓,可是,等陈赓明白一切时,小红军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这说明了当时的生活是多么艰苦,他们却从来没有后悔过,不论他们多么艰难,都是以积极乐观向上,持之以恒的精神来克服,他们在长征途中,有多少人陷在了深深的沼泽地里,又有多少人因为没有吃的,尝野菜中毒,又有多少人因为战败给疲倦和饥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并不服输,就算只剩一个人,他们也会走下去。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就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为祖国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纪录片《长征之歌》作文(5篇)

纪录片《长征之歌》作文第4篇(全文808字)

这部主旋律电视剧以史诗般的气魄再现了红军当年长征的悲壮场面和历史性意义。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博古、李德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红军节节败退,为了保存实力,红军选择了漫长而又充满艰险的长征之路。毛泽东的决策起初并没有被起用,直到遵义会议确立其在党的领导地位,长征中,毛泽东及党内主要领导人率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经历了一场场出生入死的革命时刻,终实现会师。

《》确实是一部看得比较顺眼的主旋律剧,摆脱了脸谱化、腔调化、程式化的表演,演员们演技全程在线,非常真实。看完后震撼又感动,满满的都是正能量,深感更应珍惜当下的生活。印象最深的一幕,是队伍中一群衣衫单薄、脸上红扑扑的人,突出重围时止不住内心的喜悦,纷纷从雪坡上滚下来,眼睛里都是希望,主题曲响起,婉转又好记。特型演员中,最喜欢扮演周恩来的刘劲先生,一张温柔脸,风度又翩翩。

影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遵循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加集体英雄主义的路子,情意二字可以作为本片成功的要旨。当一个战士牺牲了,总要响起十送红军的曲子来,正所谓喇叭声咽,残阳如血,别有一翻忧伤的滋味。

演员们实地拍摄如此辛苦,长征的英雄们吃的苦更是无法想象。长征是叹为观止的,无论是以何种标准衡量,都是一次史诗般的历程。可以说,没有长征就没有后来的中国的历史。中共之所以能在后来的较量中获胜,不能不说是长征锻炼了一支团结的钢铁般的队伍。

本片或许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夸大了,但是毛那种坚韧不拔的意志、中国古典战术的出色运用、善于组织的能力及巨大的领袖魅力都令人折服。长征是他从一个被贬低的边缘人物到领袖的过程,也是他自己的一生奋斗的写照。奋斗不止,革命不息,极度自信,狂傲隐忍。

《》里面有一种振奋人心,打动人心的东西,那就是——信仰。人毕竟是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无论这信仰是什么。

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纪录片《长征之歌》作文第5篇(全文904字)

无论怎样都压抑不了心中的震撼,或者说是感动,心酸,这是一种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心情。长征,这震惊中外,举世皆无的两万五千里的军事长征,是中国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中国工农红军长驱二万五千余里,纵横十一剩长征途中,天上有敌人飞机轰炸,地下有敌人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还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五岭、乌蒙山、大雪山、草地等天险的阻隔,红军要战胜克服这些艰难险阻,不仅身体要遭受超出人类种种极限才能忍受的痛苦,更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慢慢长征路,是血肉铸成的。

长征是一首悲壮的诗,一幅悲壮的画,一曲悲壮的交响乐。

长征路上,硝烟弥漫,血肉模糊,再稚嫩的生命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熏陶。少年红军王瑞一家四口全都参加了长征,湘江之战的惨烈炮火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过彝区时失去了他的姐姐,姐夫牺牲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新结交的彝族战友达尔火捐躯于泸定城头,连长为了救他坠下悬崖。苦难与艰险刺痛并磨砺着少年的心,这是怎样的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又是怎样的一种刻骨铭心的经历?也许只有他才能真切的感受。

现在的我们,上网玩游戏通宵达旦,上课迟到,攀比炫耀等等。是的,或许我们觉得这样子很幸福,但这仅仅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的,扪心自问我们学到的知识有多少,心虚了吧。或许年轻的我们会迷途,会不知所措,就像红军当年那样不知往何走,但请不要轻言放弃,只有不动的目标最容易被找到,“学习时的痛苦是短暂的,学不到的痛苦才是终生的”,在我们这个最需要知识的时期浇灌的时候,或许为了将来的胜利我们要静静的沉寂、蓄势待发,但请不要怀疑自己的价值,往哪走,跟着走,跟着党走,用党先进的思想不断武装自己,承担起我们背负着铁的使命——振兴中华民族。当然我们不用流血也不用牺牲,但我们却要以铁的意志来要求自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继承和弘扬长征的精神,才能完成我们的使命。

长征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克服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艰苦奋斗、大公无私的品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今我们生活在他们为我们创造下的和平年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让我们把《长征》的精神用到学习、生活中,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奋斗。

作为一名学生,我要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去征服学习、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大河,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读书,决不能浪费光阴,虚度年华。迎来自己人生的“尽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