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人物事迹(7篇)

时间:2023-07-15 12:59:11关键词:道德,模范人物,事迹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第1篇(全文628字)

“老太喜欢吃甜的家里光果树就有好几棵……”提起养母黄亚兰,周汉龙总有说不完的话。家住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的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59年前,8个月大的他,被周伯禹、黄亚兰夫妇收养,取名叫“汉龙”。夫妇俩如亲生父母般,精心呵护他成长。

每当回忆起小时候,周汉龙总是充满感激。“不论亲生的还是非亲生,在我眼里,他们就是我的亲生父母。”

1985年春节,养父母替周汉龙举办了婚礼。第二年,养父周伯禹突发疾病去世,“老伴去世后,我身体越来越差,汉龙夫妻两人一边种植蔬菜大棚,一边照顾我,一家人和和气气的。”

92岁的黄亚兰说起儿子儿媳的好停不下来。然而平静美好的生活却在2005年发生了变化。黄亚兰出门时不慎摔断股骨,导致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当时周汉龙种植蔬菜大棚,儿子尚未毕业成家。他不仅要兼顾大棚,还要求医问药,照顾母亲生活起居的重担完全落在了夫妻俩人肩上。有人劝说周汉龙将养母送去养老院,他却从未动过这个念头。

每天清晨5点起床做饭,半小时喂完饭,然后跟养母聊天,推她出去散步。另外还需要定期剪指甲、擦身子、换洗衣服。光阴如流水,匆匆不回头。岁月的风霜爬满周汉龙的额头,照顾养母这件事也从“责任”成为“习惯”。

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周汉龙对长辈的孝顺对儿子周志祥也产生了影响。老人瘫痪的头一年,周志祥就主动接过照顾奶奶的重任。如今端饭、端便盆都是驾轻就熟。

周汉龙说:“无论孩子以后能不能出人头地,孝顺长辈,对长辈好是最重要的。”

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用亲情和孝心,把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用实际行动给儿女们树立着榜样。邻里之间提起他都赞不绝口,面对众人的赞扬,周汉龙显得很平静:“百善孝为先,赡养父母是子女最起码的责任,过去父母辛劳将我养大,现在是我报答的时候。”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7篇)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第2篇(全文736字)

2021年4月15日上午8时左右,潘平洋正在株洲市天元区雷打石镇霞石村的邻居家帮忙。突然,邻居的电话响起,一个焦急的声音传来,“汽车开到鱼塘里了,快来救人!”一旁的潘平洋听到后,立马放下手中的活计,驾车冲到鱼塘路边。

这时塘边围起了人,大家翻找着工具施救。但坠塘面包车已滑入鱼塘中央,并没入水下,水塘情况不明,大家不敢贸然下水。赶来的潘平洋确认车内有司机后,右手抄起铁锤游了过去。

深吸一口气,潘平洋潜入水下,塘水浑浊看不到车内情况,潘平洋用铁锤砸了两下驾驶侧车门玻璃但未能破窗。浮出水面换了口气,下去再砸,玻璃碎了,潘平洋把右手伸到驾驶位摸索并未发现司机。

出于对面包车车况的熟悉,潘平洋想到“车尾是扣板玻璃,司机可能会爬到车尾自救”。再次浮出水面换气后,潘平洋潜到车尾,摸到“扣板玻璃有缝隙,内部锁扣已经打开”。潘平洋脚踩车身,用右手搬开了扣板玻璃。渐感体力不支的潘平洋,右手扒住车顶行李架,将一条腿伸进车里试探,突然间感觉碰到了什么,随之一双手紧紧地抱住了他的腿。他手脚并用使劲将司机拖出了车子。在其他施救人员的帮助下,潘平洋和落水司机上了岸。

春寒料峭,潘平洋救人之后便拿起衣服回了家。母亲看到浑身是水的潘平洋,责怪道:“这是什么月份,你就跑去游泳。”潘平洋回道:“妈,我是去救人了。”一旁的女儿听到后,拦住已近知天命之年的潘平洋嗔怪:“爸,你想过没有,如果有意外,咱们家怎么办。”潘平洋疼爱地看着女儿说:“事情已经过去了,爸爸心里有底,放心吧。”

潘平洋的事迹传开后,他上街买菜、吃早餐,总有人跟他打招呼“救人的是你吧,真了不起”。潘平洋也总是笑一笑、淡淡地说“算不得什么”,然后转到别的话题。

“一只手确实不方便,但当时就想救人,再说我从小在湘江边长大,水性还是好的,对吧。”潘平洋笑着说,语气中带着平静和自信。

被救的落水者一家事后登门致谢,看到对方完完整整的一家人,潘平洋感到由衷的欣慰。“谢不谢都没关系,我的举动让他们家庭完整了就值得。”潘平洋说,社会是个大家庭,互帮互助会让“家”更温暖更美好更幸福。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第3篇(全文902字)

2008年5月,身为孤独症患者妈妈的黄薇注册成立了淮南市孤独症家长联谊会社团组织,成为安徽省最早的孤独症康复治疗中心之一。10年来,联谊会坚持公益性,收治的患者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现在的158人,累计培训患儿和提供咨询服务1000余人次,免收200多万元费用,为孤独症患者筑起了一个温馨的“家”。

黄薇和孤独症患儿的缘分,缘起于她的大儿子。

2003年,大儿子被确诊为孤独症患儿,为给孩子治病,黄薇毅然辞去了待遇优厚的工作,独自一人带着孩子走遍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知名大医院及孤独症康复训练中心。然而,高昂的费用让她无奈地回到淮南。

当时,淮南没有专业的孤独症患儿康复训练机构。黄薇只能依靠多年来陪伴孩子治疗学到的康复训练知识,在家里给孩子做康复。她利用零碎时间,潜心学习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理论,研究训练规律和方法。

迷茫,不知路在何方,这是众多孤独症患儿家长共同的困惑。2007年夏天,黄薇带着儿子去探望一名生病的孤独症儿玥玥。玥玥家的房屋年久失修,家徒四壁的萧索景象让黄薇潸然泪下,玥玥母亲的辛酸与无助让她萌生了创办康复机构的想法。

在孤独症患儿家长的支持下,黄薇先是尝试着在家里办康复训练班。2008年,黄薇正式注册成立了“淮南市孤独症家长联谊会”。她自掏腰包租赁房屋、添置训练设施、购置生活设施,又从人才市场招聘来专业老师,并把老师们送到北京、青岛专业康复机构进修学习,考取康复师资格证,提高业务技能水平。

“要做就要把它做好”是黄薇一直坚守的信念。多年来,她把孤独症患儿当作自己的孩子,用一颗爱心为他们打开心门。

19岁的楠楠,已在孤独症家长联谊会接受康复训练达10年。楠楠3岁那年,父母离婚了,他便一直跟着姑父、姑姑在农村生活。黄薇不仅免费为楠楠提供康复治疗,还为楠楠姑父免费提供了住处,并安排了门卫和保洁岗位,每月能有1600元的收入。如今,楠楠已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2009年,9岁的丰丰被父母送到孤独症家长联谊会。入院时,丰丰情绪非常焦虑,伴有自虐现象。经过9年的康复治疗,丰丰已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不仅会喊“妈妈”“爸爸”,能帮助爸爸妈妈分担简单的家务。为解决丰丰家里的生活难题,黄薇积极协调当地民政部门,为孩子办理了低保。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黄薇专门设置了烘焙、手工、编制等课程,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制作点心、蛋糕、月饼等,锻炼患儿的动手能力,并积极向社会推介,展示技能。当儿子将第一次做出的蛋糕捧到黄薇面前,笨拙地说:“妈妈,你吃!”黄薇禁不住热泪盈眶,虽然那块蛋糕有点发糊、发黑。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7篇)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第4篇(全文904字)

人物名片

__X,中小学二级教师,体育教师,政教处副主任。2012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2014年-2020年就职于焦作市温县番田镇中心校,2020年至今就职于济源一中附属初中。曾获得过田径运动会优秀教练员、中心校优秀教师、中心校优秀班主任、济源一中优秀教师等荣誉。

教育理念:身体教育和知识教育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体育应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并且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格。

人物事迹

见义勇为,是我们中华传统的美德,是我们每个人所推崇的。世上事有善有恶,有美有丑。何为见义勇为?顾名思义:“见”就是看见;“义”就是正义;“勇”就是奋勇;“为”就是行动、作为。见义勇为便是看到正义的事情奋勇地去做。自古就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情怀,就有“舍己为人,扶危济国”的无私精神,义勇二字,撑起了中华美德的一片天。

在周末的一天晚上,他正陪家人在小吃街散心,当他路过一个卖红薯的摊位前,听见有人在吵架,他先是凑到跟前听了一下,身边的家人劝说不让管闲事,刚开始他也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刚打算要走,看见几个年轻人要踢东西,他就忍不住了。他上前先制止了双方,并向卖红薯的老大爷了解情况,才知道是几位年轻人喝多了,来买红薯吃,嫌红薯太小,老大爷说给他们换成最大的,结果几位年轻人还不同意,就开始吵起来了,这几个年轻人趁着酒劲在这闹事……

他先跟几个喝酒的年轻人讲道理,嫌小已经同意给你换大的了,况且没有多收你钱,为什么不同意呢,几位年轻人说多管闲事,就是不行,必须把钱退了才愿意,听到这之后他说退钱可以,把吃的小红薯也退回来也行,年轻人开始推他,他面无惧色,拿出手机说我拍有视频,再无理取闹就报警了,这个时候围观的人也多了起来,都在指责这几位年轻人,他们见人多之后没有理就灰溜溜地跑了,这时候身边也响起了阵阵掌声,老大爷也感动不已,一直要感谢他,还主动塞给他红薯,他没有接受简单安慰一下老大爷就走了。后来,他的家人说:“今天的事,如果碰见几个不讲理的真的动起手来,咱们身单力薄,吃亏了怎么办?你后悔吗?”他说他不后悔这样做,他坚信只要站在公理的一边就不怕吃亏,况且现在是法治社会,学会拿着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也要勇于帮助他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一个平凡的岗位,既然选择了老师,就是选择了大爱;既然选择了老师,便是选择了奉献。见义勇为不仅表现在立足本职,敢于担当,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做出自己的贡献,更表现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率先垂范,扶危济贫,努力做社会道德的践行者!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第5篇(全文957字)

李彬,男,汉族,中共党员,出生于1978年1月,1995年12月入伍,1998年12月退伍。退伍前系武警山西省总队太原支队机动大队班长,目前工作于西青区武装部。2020年5月12日,他不顾个人安危,全力营救落水少年,最终使3名少年获救。他用人间大爱挽救了年轻鲜活的生命,给了被救者一次新生的机会,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新时代共产党员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的美丽赞歌。

1995年底,李彬入伍参军。在部队期间,李彬听从指挥、吃苦耐劳、刻苦训练、踏实肯干的优良作风获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在部队三年中,他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多次受中队、大队嘉奖,历任副班长、班长。

据李彬回忆,他所在的部队属于机动部队,主要处理突发事件。1997年的某一天,正在休息的他,突然听到紧急集合的哨声响起,上级通报某监狱逃跑多名犯人,让他们全副武装赶到某路口配合公安机关进行设卡堵截。李彬随即带领两名战士赶到指定地点,配合公安进行盘查,最后在凌晨两点多将一名躲藏在大货车内的罪犯成功抓获。

一次在执勤过程中,李彬看到鼓楼天桥下人员骚动,他迅速带领执勤人员赶到现场,发现一名中年人手持菜刀对群众进行恐吓。他赶到后来不及多想,没等罪犯反应过来,一把将菜刀夺下,随即将罪犯按倒在地,并将罪犯扭送公安机关。这次行动得到了群众的好评,事后群众还为他和他的巡逻小组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时至今日,李彬虽然已经脱下军装多年,但已深入他骨子里的军人精神与责任仍然保留着。

2020年5月12日下午,几名少年在中北镇运河边玩耍嬉戏,1名少年不慎落入水中,其他3名同伴见此情形,一边呼救一边想方设法救人,但拉扯间3名救人的同伴也都落入水中,几人只能一起呼救。这时,正巧在河边钓鱼的李彬听到了呼救,急忙循着声音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过去,看到几名少年落入水中,他没来得及多想,急忙跳入冰凉的水中救人,朝着一名落水者全力游去,此时落水者已经筋疲力尽,他竭尽全力把落水者往水面拉并奋力将落水者往岸边拖,还没到岸边就听到岸上的群众呼喊:“沉下去了!”李彬回头一看另外一名落水者水面已将全身没过,他便快速地用另外一只胳膊将其托起,尽力将两名落水者拖上了岸,最后李彬几乎拼尽了全力才与岸上群众一起将3名少年推上岸,并进行了及时抢救。

急公好义、挺身而出,李彬同志不仅给了少年们第二次生命,也充分彰显了救人于危难之际、英勇无畏的共产党员本色以及退伍老兵退伍不褪色的英雄本色。事后被救的几个孩子家长带着锦旗和感谢信送到李彬同志所在单位,对他奋不顾身英勇救人的行为表示感恩和感谢,之后李彬同志的先进事迹得到了充分的报道和宣传,先后被评为“天津好人”与“西青好人”。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7篇)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第6篇(全文1107字)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

2019年6月12日下午,青大附院重症医学科ICU病房里,李林娜一边看着已经陷入深度昏迷的儿子和和,一边不停地给他擦拭脸颊,嘴里独自念叨着,不时低头亲吻,抬起头来却是满眼泪珠。此时,她即将告别年仅7岁的儿子,而5个家庭却将迎来新生。

儿子重病悲痛母亲想到捐献

2019年1月份,李林娜意外发现,和和的右眼睛有点斜,脖子稍微有点歪,本以为是不良习惯,一心想要给他纠正,可渐渐地,和和视力也出现了问题。忐忑不安的李林娜带和和去医院检查,可检查结果却如晴天霹雳,和和得了脑干胶质瘤,而且这一位置的病变无法医治。

这一噩耗让李林娜瞬间崩溃。一时间,全家人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们祈祷这是一次误诊。一次次去医院检查,四处打听治疗的方法,加入病友群寻访专家……然而一次次努力换来的,却是希望之火一次次被浇灭。孩子的生命不长了,医生们建议陪孩子过好最后几个月。和和从走路不协调,到走路困难、无法站立、无法坐着,再到说话困难,这一路的煎熬,让李林娜觉得,如果可以,她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换回和和的健康。

岛城小九月捐献器官的故事,曾深深打动过李林娜一家,随着和和病情的加重,她开始萌生替儿子捐赠器官的想法。一天,李林娜在医院见到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回头的瞬间,看着女孩的眼睛,她的想法更加坚定了。如果和和哪天真走了,把他的眼睛留给别人,是不是可以让和和留下来继续看看这个世界?

随后,李林娜与青大附院器官捐献协调员张艳艳建立了联系,通过张艳艳的耐心讲解,一家人了解了器官捐献知识,也打消了各种顾虑。李林娜觉得,很多肝脏、肾脏等器官衰竭病人的家庭跟他们一样绝望,但他们还有希望,还有一个获得重生的机会,不如成全大家。

做件好事5个家庭重获新生

“和和,你愿意去帮助别人吗?”“妈妈,我愿意!”摸着儿子稚嫩的脸庞,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李林娜终于下定了决心,如果无法挽回,就帮孩子做最后一件好事。随后,李林娜和爱人一起填写了《器官捐献申请登记表》。

6月12日,青大附院重症医学科ICU病房里,一家人最后一次团聚。李林娜仔细把和和的眼角、嘴角擦了又擦,轻轻摩挲着儿子的脸。奶奶也在旁边小声和孙子嘱咐着一些话,爸爸和爷爷站在一旁悄悄抹掉泪水,和和却是在睡着,没有再睁开眼。最终,和和离开了这个世界。经过评估,他的肝脏、两只肾脏和一对眼角膜符合捐献标准,随后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进行了分配,找到了合适的受捐者。

引人泪奔母子感人故事传遍全国

随着多家主流媒体的报道,和和的故事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引无数网友为之泪奔。面对镜头,李林娜说得最多的两个字是“感谢”,感谢那些帮助过儿子的人,是他们的爱心让儿子快乐过完余生。

他是为救人而来到人间的天使;而李林娜是天使的守护者,帮助天使完成了在人间的使命。“和和的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希望他的生命有宽度,没有白来这个世界一趟。”李林娜说,她希望以后大家说起和和,不要为孩子生命的短暂而惋惜,而要为孩子用短暂的生命救了几个人而点赞。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第7篇(全文1254字)

任菲莉是一位在大学工作的高级会计师,有一对“脑瘫”的双胞胎女儿。28年来,她一面工作,一面将女儿培养长大,还热心公益,创办爱心网站帮助更多残疾人家庭。她说,“母爱是一种本能,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很伟大,我只是平凡地、踏实地一步步走过来了而已。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帮助女儿尽可能实现生活自理,让她们有尊严地快乐生活。”

平日里,任菲莉白天在外面上班,两个女儿就在家里“上班”。她们“上班”的任务就是健身,练习站立,锻炼腿部。她们要多活动,才能保证腿部不萎缩。如今,两个大姑娘能够自己独立站起来,可以扶着东西走路,还会穿衣服等简单的事情。

任菲莉曾有一个温馨的家,并生下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刘菲雅和刘莉雅,乳名是“大毛”和“小毛”。

不幸的是,1岁7个月时,菲雅和莉雅仍不会说话、不能站立和行走,经医院确诊为“痉挛型重度脑瘫”。这个无情的事实将这个家推入了痛苦的深渊。从此,任菲莉就带着一对女儿开始了艰辛又漫长的求医之路。3年多过去了,她的丈夫见一次次的治疗效果甚微,绝望到了极点,最终提出了离婚。

丈夫的离去无疑是又一次沉重的打击,痛苦、难堪、失落,使任菲莉的精神几近崩溃。但面对两个女儿无辜的眼神,任菲莉意识到,她是母亲,必须做她们的守护神,于是,重新振作起来的她勇敢地挑起了抚养、治疗、教育她们的重担,二十八年不离不弃。

为了能让女儿开口说话,任菲莉每天让她们看着自己的口型,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她们艰难地发音,渐渐地女儿的发音清晰了,能说很多话了。

为了让女儿受到教育,任菲莉一有空就教女儿学习。其中,教女儿写字是最难的,因为她们的手不灵活,数字“3”就写了半年才写会。如今,两个女孩不但能读书、写字、会简单的英语对话,还能熟练地操作电脑做一些简单的网络维护工作,并有了自己的博客。

为了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2001年3月,任菲莉带着两个女儿参加一个网络家庭秀比赛,让她们懂得残疾人也有权利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第一次面对电视台摄像镜头时,两个小姑娘吓得大哭,她鼓励女儿们要勇敢地面对别人异样的目光,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最终她们还是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为了让女儿站起来,任菲莉独自带着她们七上北京、两下广州求医问药。为了节省有限的治疗费,她每天坚持为女儿做4个多小时的康复训练。1995年女儿在北京动手术,她七天七夜没睡觉,一直守护在病房,帮她们翻身、接大小便,累了也只是趴在床边稍作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她的大女儿终于站了起来!

常有人问任菲莉,这些年究竟是什么支撑着她。“是一个母亲的责任和义务让我坚持到今天。”任菲莉平静地说。她也知道,要孩子完全康复像健全人一样生活,那是不可能的。但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只要她们能够站起来,能够比上一次多站一秒钟,她都会很开心。

这些年,任菲莉照顾孩子的同时,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2001年3月,她凭着自己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找资料,自费创办了湖南省第一个全方位为残疾人服务的网站——“菲莉雅爱心屋”。从创办网站的那一天起,每当有家长或残疾孩子求助时,她都会尽力帮忙,聘请康复专家为脑瘫患者及家庭提供免费康复咨询,组织脑瘫患者家长进行社区互助交流和培训,送康复资料给需要帮助的家庭,她还将别的脑瘫孩子接到家中手把手地教他们操作电脑。

2010年5月,在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支持下,任菲莉发起成立了用于帮助脑瘫孩子的“仁爱基金”,资助脑瘫孩子进行康复治疗。

她说,在帮助更多残疾家庭的同时,她和孩子也收获了尊重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