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进去的是饭,得到的是财富
古往今来,不少名人名家在饭桌上作了甚是经典的杯筷之作。林语堂谈起吃,虽然都是一些小品文,但其作品都是从大处着眼。古今中外,恣意汪洋,常常把吃的问题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如《中国人的饮食》等。梁实秋谈吃,多谈趣事,常涉及历史知识、风土人情,有的甚至是菜单化的。但他常常借吃谈人生,让读者在“解馋”中更为解颐,但笑过之后,那些妙语让人三思。汪曾祺谈吃,别具一格,淡进淡出。其实,他是谈如何淡然地对待人生,字里行间,绝非平淡。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喜爱“半山”(即王安石)华丽飘逸、字惊句骇、意蕴隽永之诗,如痴如迷竟到了当作早餐吃的程度。他的一首七言绝句《读书》中就看出了这一点:“船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冯贽撰的《云仙杂记》中有这样的记述:“张籍取杜诗一帙,焚为灰烬,副以膏蜜,频饮之,曰:‘令吾肠以其改易!’”。唐代著名诗人张籍出生时,杜甫已不在世。张籍对杜甫仰慕不已,总是拿杜诗作为标准,力图把诗写好。他常恨自己没有写出像杜甫那样的诗,决心要“改易肝肠”,于是便取所爰的杜诗“一帙”,焚而以蜜调和饮之。李白不愧为一代酒仙,常在酒后作出脍炙人口的佳句。
某省有关部门,抽样调查了一个中等城市酒店餐饮消费情况,发现11个月的时间,10家酒店共开出2000元以上发票11847张,其中5000元以上的发票924张,1万元以上的发票264张。一位内部人士透露说,发票上显示的消费单位主要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如今的饭局已经成了官场、职场的必修课了,很多政府的工作人员和各大企业的精英经常在繁忙的一天工作之后,不是立刻回家,而是现身于各大饭店。可见应付饭局已经成他们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了。
赵本山的小品中曾有这样一句经典对白,“不劳动你吃啥,不劳动你喝啥,吃喝都没了,你还臭美啥?”其实仔细想来,这与“民以食为天”是一样的道理。但是吃饭并不只是为了填饱肚皮,而有着许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联络感情、谈谈生意、招商引资,等等,那非“吃饭”不可。吃饭的目的虽然比较复杂,但其性质却是极为浅显易见。有的人吃饭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有的人活着却是为了吃饭。
近日某报刊登了一篇关于喝酒的辩论,道出了当今社会最真实的一面。
正方:“人若不喝酒,白来世上走;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李白斗酒诗百篇,苏轼把酒问青天;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反方:“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大道劝人三件事,戒赌戒毒少喝酒。”
正方:“世路难行钹作马,愁城欲破洒为军;酒杯一碰,感情无缝。一天两三场,一顿四五两;酒场如商场,万事好商量。你朦胧,我朦胧,你我正好签同;你喝醉,我喝醉,你我都能得实惠。”
反方:“喝了咱的酒,不想点头也点头,喝了咱的酒,不愿举手也举手。一四七,三六九,酒酒归一跟我走。”
正方:“感情浅,舔舔;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厚,喝不够;感情铁,喝出血;宁把肠胃喝个洞,不能让感情裂条缝。”
反方:“只要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只要感倩深,哪管一口闷不闷;只要感情到了位,一点不喝也陶醉。”
正方:“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能喝八两喝半斤,这样的干部要当心;能喝白酒喝红酒,这样的干部要调走;能喝红酒喝饮料,这样的干部不能要;能喝饮料喝茶水,这样的干部回家去。”
反方:“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少端杯子多拿筷,少喝酒来多吃莱;不强求,不使坏,大家健康又愉快正方总结:“酒生胆,酒生情,酒生乐,酒生兴,酒生友,酒生金,酒要大喝。”反方总结:“酒生病,酒生错,酒生灾,酒生乱,酒生腐,酒生祸,酒要少喝。”
虽然一直以来,在酒桌上吃吃喝喝被百姓们唾弃,但是从政府领导到企业精英再到普通百姓,哪一个能完全没有应酬?其实,饭局还是要有的,有多少大生意都是在酒桌上敲定的?只是看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个饭局。如果吃得好,那么通过这个饭局,你得到的就会是实惠、利益、财富,甚至是一生享用不尽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