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是社会万象的缩影

时间:2024-06-10 16:17:04

饭桌是社会万象的缩影

中国人的社交观念一直与“吃”有关,例如把不认识的人叫作“生人”,把相互了解的人叫作“熟人”。不仅如此,生活中的种种似乎都可以与“吃”搭上关系:受重视叫“吃香”,混得好叫“吃得开”,嫉妒别人叫“吃醋”,拿佣金叫“吃回扣”,长得漂亮叫“秀色可餐”,觊觎某物叫“垂涎三尺”

饭桌是社会万象的缩影

“吃”这个词因其含义多、指代广泛,在中国人的社交生活里得到了极大的厚爱。我们习惯于把饭桌摆在社交的核心地位,使得本来功能单一的饭局成了纷繁社会的缩影透过饭局,我们看到的是饮食之道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社会关系、人际规则,甚至裙带关系。

饭局贯穿着中国人的整个社交过程,结婚有饭局,升学有饭局,赔礼有饭局,办事有饭局,过节有饭局,跳舞有饭局,开会有饭局,打球有饭局,开业有饭局,电影收官也有饭局……实在无事,随便编个理由也要办一场

对中国人来说,饮食之道,也是人情融洽之道。一场饭局既可以是亲朋好友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可以是一次生意场上的谈判。而西方人则习惯各居一隅,各自分餐。易中天说,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并不是中国人好吃,而是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一群体意识使然。所以,观察一个人经常混迹于何类饭局,便可以大概洞悉其兴趣、爱好、财富、身份、地位。饭局在中国,实为社会关系网的缩影。

香港大食客蔡澜先生在《吃的讲义》里说,吃的文化,是交朋友最好的武器。你和宁波人谈论蟮糊、黄泥螺、臭冬瓜,他们会大为兴奋。你和香港人讲到云吞面,他们一定知道哪一档最好吃。如今我们提及饭局文化,最先想到的总是大家围坐在桌边,或大快朵颐、段子飘飘,或打倩骂俏、推杯换盏,或谈公道私、生意拍板

饭桌是社会万象的缩影

社会学家分析:组织一个饭局,必须先想好受邀请的人选,被邀请者往往也都很关心还有哪些人同样被邀请,并以此估算自己在邀请者心中的位置。饭局在中国人的交往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中国的公、私观念不像西方人那样分明。西方人如果在办事过程中相互欣赏,也会约吃饭,但他们的饭局只是办事顺利的自然结果。而在中国,吃饭却是办事的工具。饭局作为一种工具,必然与其他工具一样有其共性及使用规则,并且不同的饭局规则也不尽相同。

在这样一个重关系的社会中,为何只有“饭局”承载了情感传达的使命呢?为什么偏偏是“吃饭”,而不是“唱歌”或者“垂钓”呢?这是因为,“吃”是人类最大的“公约数”,对于娱乐活动,人们往往众口难调,有人爱看戏,有人爱听歌,有人爱旅游,有人爱运动。然而,每个人都要“吃”,只有在这一点上,人类是没有差异的。

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一个完美的中国式饭局,设局人、局精、局托儿、陪客、花瓶众角色一个都不能少。有组织,有派系,有结交,有承诺,有阴谋,有称兄道弟,有采阴补阳,有真心话与大冒险。透过饭局,我们看到的是饮食之道里隐藏的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由此可见,饭桌其实就是社会的缩影,饭桌上处处是玄机

饭桌是社会万象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