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宴上的礼仪禁忌和应急技巧

时间:2024-06-10 16:08:08

在商务交往之中,商务伙伴之间合作的成功,是值得有关各方庆幸与庆贺的一件大事。实事求是地说,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泾渭分明的利益关系之下以及变幻莫测的商界风云里,商务伙伴之间的合作的确来之不易,因此,它备受各方的高度重视。举行热烈而隆重的商务宴会或酒会,就是在商务往来中通常用以庆贺商务伙伴们彼此之间合作成功的一种常见的活动形式。宴会的目的是加强公共关系,巩固企业内部、客户之间的感情,化解误会,增进了解,达到共赢。

商务宴上的礼仪禁忌和应急技巧

商务宴上的礼仪

1.商务邀约礼仪

在商务宴会或酒会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实际需要,商务人员必须对一定的交往对象发出约请,邀请对方出席某项活动,或是前来我方做客。这类性质的活动,在商务礼仪中称之为邀约。

在民间,邀约有时还被称为邀请或邀集。站在交际这一角度看待邀约,它实质上乃是一种双向的约定行为。当一方邀请另一方或多方人士,前来自己的所在地或者其他某处地方约会,以及出席某些活动时,主办方不能仅凭自己的一厢情愿行事,而是必须取得被邀请方的同意。作为邀请者,不能不自量力,邀请地位高不可及的人士,既麻烦别人,又自讨没趣。作为被邀请者,则需要及早地作出合乎自身利益与意愿的反应。不论是邀请者,还是被邀请者,都必须把邀约当做一种正规的商务约会来看待,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

对邀请者而言,发出邀请如同发出一种礼仪性很强的通知一样,不仅要求合乎礼仪,以期取得被邀者的良好回应,而且还必须使之符合双方各自的身份,以及双方关系的现状。

在一般情况下,邀约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正式的邀约,既要讲完礼仪,又要设法使被邀请者备忘,因此多采用书面形式。非正式的邀约通常是以口头形式来表现的。相对而言,它要显得随便一些。正式的邀约,有请柬邀约、书信邀约、传真邀约等具体形式,它适用于正式的商务交往中。非正式的邀约,也有当面邀约、托人邀约、打电话邀约等不同的形式。它多适用于商界人士非正式的接触中。前者可统称为书面邀约,后者则可称为囗头邀约。

根据商务礼仪的规定,在比较正规的商务往来之中,必须以正式的邀约作为主要形式。因此,有必要对它作出较为详尽的介绍。在正式邀约的诸多形式之中,档次最高也最为商界人士常用的当属请柬邀约。凡精心安排、精心组织的大型活动与仪式,如宴会、纪念会、发布会、单位的开业仪式等,只有采用请柬邀请嘉宾,才会被人视为与其档次相称。

请柬又称请帖,一般由正文与封套两部分组成。不管是购买印刷好的成品请帖,还是自行制作请帖,在格式上、行文上,都应当遵守成规。

请柬正文的用纸大都比较考究。它多用厚纸对折而成。以横式请柬为例,对折后的左面外侧多为封面,右面内侧则为正文的行文之处。封面通常采用红色,并标有“请柬”二字。请束内侧,可以同为红色,也可采用其他颜色。在请柬上亲笔书写正文时,应采用钢笔或毛笔,并选择黑色、蓝色的里水或墨汁。红色、紫色以及其他鲜艳的墨水,则不宜采用。

在请柬的行文中,通常必须包括活动形式、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要求、联络方式以及邀请人等内容。比如:

谨订于xx年xx月xx日下午时于本市金马大酒店水晶厅举行xx集团公司成立六周年庆祝酒会,敬请届时光临。

联络电话xxxxxxxx

备忘

在请束的左下方注有“备忘”二字,意在提醒被邀请者届时毋忘。在国际上,这是一种习惯的做法。西方人在注明“备忘”时,通常使用的是同一个意思的英文缩写“P.S."。

注意以上范文,你可能会发现其中邀请者的名称在行文时没有在最后落款,而是体现于正文之中。其实,把它落在最后,并标明发出请柬的日期,在商务交往中也是允许的。

另外,被邀请者的“尊姓大名”没有在正文中出现,这是因为姓名一般已在封套上写明白了。要是“不厌其烦”地在正文中再写一次,也是可以的。在正文中,“请柬”二字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下面是被邀请者与邀请者名称单独分列的请束正文范例。

请柬

尊敬的xxx先生:

xx月xx日下午xx时为xxx小姐钱行,席设本市北京路8号德大西茶社,恭请光临。

联系电话:xxxxxxxx

xxx谨订

在对外交往中使用的请束,应采用英文书写。在行文中,全部字母均应大写,不分段,不用标点符号,并采用第三人称,这是习惯做法。

在请束的封套上,被邀请者的姓名要写清楚,写端正。这是为了向对方示敬,也是为了确保它被准时送达。

以书信为形式对他人发出的邀请,叫做书信邀约。比之于请柬邀约,书信邀约显得要随便一些,故此它多用于熟人之间。用来邀请他人的书信,内容自当以邀约为主,但其措词不必过于拘束。它的基本要求是言简意赅,说明问题,同时又不失友好之意。可能的话,它应当打印,并由邀请人亲笔签名。比较正规一些的邀请信,有时也叫邀请书或邀请函。

2.答复礼仪

受邀请而及时答复,是起码的礼节。复信要写得热情、诚恳、简洁。对正式邀请,通常用第三人称答复,不用签名,文字简短;对非正式邀请,作书面答复时,通常用第一人称,要签名,而且要有一个较大段落,或分成几小段。包括感谢对方的邀请;愉快地接受对方的邀请;表达期待应邀赴约的心情。

如果你不想出席此次宴会,也要及时予以回复。婉拒邀请的书信总的要求是要写得简洁明了而婉转,不给人被拒绝的感觉。对于正式邀请的谢绝,一般用第三人称写,或由秘书代写,不必签字;对于非正式邀请的谢绝,一般用第一人称写,并要签名。其内容包括:首先感谢对方盛情邀请,并对不能应邀赴约表示遗憾,再简单陈述不能应邀的理由,最后表示相信今后一定会有机会见面,或向邀请人致以问候。

有些人参加酒会、茶会,当中途准备离去时,会——问他所认识的每一个人要不要一块儿走。结果本来热热闹闹的场面,被他这么一鼓动,一下子便提前散场了。这种闹场的事,最难被宴会主人谅解,一个有风度的人,千万不要犯下这种错误。

商务宴上的礼仪禁忌和应急技巧

商务宴上的禁忌和应急技巧

在商务社交场合,有许多礼仪、习俗、礼节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其中的一些东西近乎于某种禁忌,当事人最好不要触犯,否则会被认为不懂礼貌,有时甚至会导致关系的破裂。在国际商业交往中,这些禁忌尤其需要生意人予以注意。

1.选用选送某种物品、图案的禁忌。例如,法国人视核桃花为不祥之物,伊斯兰教民忌讳用猪作为某种图案,瑞士人视猫头鹰为死人的象征。

2.颜色的忌讳。在欧美国家,尽量少用黑色,比利时人忌讳蓝色,而巴西人则忌讳棕黄色。

3.交往的忌讳。在一些场合,衣着要合适。与欧美人打交道时,少涉及私人性质的问题。交往中的举止要得体,与一些地方的人交谈时不要跷“二郎腿”。在一些国家,不要摸小孩头顶。在印度、印尼、阿拉伯国家,用左手与人接触或传送东西是不合适的。此外,在一些地方,笑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在沙特阿拉伯的一些地区,笑被看做是不友好的象征。

4.数字的忌讳。西方人把“十三”视为不吉利的数字,在许多场合尽量避免使用这个数字。南方许多生意人非常喜欢选用“八”这个数字,而忌讳用“四”这个数字。此外,“星期五”这一天也被一些基督徒视为凶日。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禁忌需要注意,如男女之间交往,尽量避免谈论女人的年龄。与阿拉伯人交往,务必尊重他们的习俗等。

5.涉外交往在谈话时,内容不能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也不要提起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的话题。不应径直询问对方的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男子一般不参加妇女圈内的议论。与妇女谈话更要谦让、谨慎,不要问对方的身材、健康、收入及私生活方面的话题。不要与妇女开玩笑,更不要无休止的攀谈以免引起对方和他人的反感。

商务宴上的礼仪禁忌和应急技巧

酒里的“生意经”

商务交往也分为国内商务和国际商务。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商务。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国际商务舞台上,如能熟练而恰当地运用礼仪知识,就有可能对业务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下列准则应当熟知:

知己知彼,入乡随俗。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对礼仪有很大影响,因此在与国外商家做生意时,要尽可能多地熟悉对方的商务习俗和节奏。当你代表公司洽谈生意时,如能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使客户心情舒畅,成功的概率就可能增大。为了避免交往中的失礼行为,事前应阅读一些介绍客户所在国的概况资料,了解问候用语、服饰规范、用餐知识、赴约及赠礼习俗等。在异国他乡,尝一尝当地的特色食品,学一学当地的言谈举止,有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并对业务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尊重对方,不妄加评判。不同的国家,做生意的方式会截然不同,不能因存在这种不同就认为对方不对。因此,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动辄批评他人的做法,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一向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如果你使主人或客人的处境难堪,即使是一时疏忽,也往往会给业务带来严重损失。

友谊第一,生意第二。友谊的建立与业务的开展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对许多国家而言,在建立工作关系之前,往往需要建立相互间的信任。从礼仪的角度看,只关心生意是否做成是短视行为。一次商务会谈能否成功,或取决于你打高尔夫球的水平,或有赖于主人在同你进餐或听音乐会时对你的品位及性情的了解。国外许多商家都把建立彼此信任视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必要“投资”。在日本,商人们更重视建立在相互信任、彼此友好并能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基础上的长期合作关系。

商务宴上的礼仪禁忌和应急技巧

商务祝酒词

一般说来,一个商务宴会总有一个核心话题。这样,在饮第一杯酒之前,需要致祝酒词。商务宴会上的祝酒词与其他场合的祝酒词略有不同,不能像家庭聚会祝酒词那样活泼、诙谐,也不能像政务宴会祝酒词那样正统、严谨,它既要得体,又要轻松。若祝酒词的内容只谈及工作方面,则会让人感到索然无味。

在祝酒时,可以首先表达一下对来宾的感谢之情,可以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酒店全体员工,向出席今晚酒会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然后直入主题,比如答谢客户、推介新产品、激励员工等。最后要表达对未来美好的祝愿,如“最后,让我们共同举杯,祝愿我们公司早日发展壮大;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顺意,事业腾达,财源滚滚!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