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个人心得感想第1篇(全文375字)
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涌现了很多为了他人的安全而放弃自己的生命的英雄。
罗盛教也是其中之一,他是1950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4月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某部侦察连文书。一天,连观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位朝鲜老大娘和一名儿童。1952年1月2日晨,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滑冰,其中一位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
罗盛教路经那里,听到喊声,立即向出事地点飞奔。他边跑边脱掉棉衣棉裤,冒着-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他两次把少年托出水面,都因冰窟周围冰层破裂,又跌入水中。几经周折,他冻得全身发紫,浑身打颤,难以支撑,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后的力气,把少年顶出水面。这时一名战士赶到,遂将那位少年抢救上岸。他却因力气耗尽,无力浮出水面,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志愿军为朝鲜人民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也证明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之深。
观看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个人心得感想第2篇(全文417字)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此刻,我们来追忆6位志愿军烈士,周少武,侯永信,冉绪碧,陈曾吉,许玉忠,方洪有。
去年,有关部门在599位归国志愿军烈士的上千件遗物中,以24枚刻有个人名字的印章为线索,通过查找档案,发动社会力量,进行DNA检测等方式,最终确认了这6位烈士的身份,得以让他们在阔别半个多世纪后,与家人“团聚”。
只是,时光,已经过去70年。他们牺牲时,没有一个人留下后代,他们的生前事,已经知者寥寥,在家中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晚辈的讲述中,那些模糊的记忆碎片,很难拼出一个个完整鲜活的人生。
所以,这里记录下的故事,不离奇,不曲折,或许,也不生动。但我们还是想如实地呈现给读者,因为,这6位烈士的身后,还有那些即使回到祖国怀抱却仍没有找到家人的593位无名英烈,以及那些至今仍长眠在异国他乡的烈骨忠魂。这些几经转述的“碎片”,不仅仅是一个个家族的记忆,更是一次穿越时光的回望,可以帮我们勾勒出那段烽火岁月在一代热血青年身上烙下的时代印记,让我们感悟他们在“舍与得”抉择中映照出的家国情怀。
“煌煌烈士尽忠臣,不灭光辉不朽身”。谨以此文,致敬那些在异国他乡为国捐躯的志愿军烈士。
观看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个人心得感想第3篇(全文525字)
中国志愿军用他们的顽强而无畏的精神战胜了敌人,也震慑了那些曾经侵略过我们的人。这是史无前例的战争;是穷国打败富国、弱国打败强国创造历史奇迹的战争;是中国军队打出国威、打出军威、打出骨气、扬眉吐气的战争;中国自愿军谱写了中华民族战争最光辉的一页,他们不愧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一位日本教授感慨道:“看看你们中国人,100多年来一个失败接一个失败,几千个外国入侵者、一两万个外国入侵者就可以直入你们首都杀人放火,你们就得割地赔款。后来你们出兵朝鲜,把美国人从朝鲜半岛北面压到了南面,我才感觉中国与过去相比不一样了,看来中国人是真的站起来了。”
今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不应该忘记抗美援朝战争,更不应忘记那些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是他们让世界从新认识了中国,是他们保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让中国人民免遭外国侵略者的再次侮辱。在和平年代成长的我们应铭记这段历史,以他们为榜样,时刻以祖国的强盛为己任,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为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作出自己的贡献。作为中华的儿女,我们更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打败未来的敌人,保卫祖国的领土与祖国的强盛,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回报祖国和那些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志愿军们,不辜负祖国都对我们的悉心栽培与无限期望。
让我们铭记那些最可爱最可敬的人——曾经奋不顾身向前作战的志愿军吧!
观看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个人心得感想第4篇(全文531字)
在沈阳市北部,鸭绿江畔的西边,坐落着一座松柏掩映着的陵园——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这座陵园建于1951年X月,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以安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而闻名中外。
陵园以阶梯状修筑,每跨跃二十多个阶梯就登上一层平台,平台呈八角形。陵园中心的第三层平台上,耸立着一座气势宏伟的花岗岩巨石纪念碑。碑的正面是董必武题写的“抗美援明烈士‘英灵永垂不朽”十二个雄浑刚劲的大字,碑的背面刻着郭沫若题
诗手迹;碑顶是一面呈飘摆状的石雕五星红旗,旗下站着一位怀抱机枪的英勇战士的石像,碑下是方形底座。第三层平台周围是八幅浮雕:东面是巾朝人民慰问志愿军的场景;西面是英雄的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情景。环绕纪念碑东西北三面的松林里安葬着位忘愿军烈士。
陵园的东侧设有烈士遗物陈列室,其中有邱少云烈士用过的冲锋枪,孙占元烈士杀敌的轻机枪,有蔡正囤副军长牺牲时的血衣,有烈士们被授予的各种军功章、勋章和荣获的奖品、纪念章等。珍贵的遗物,使人见物思人。
陈列室门前是几排画廊,展出了自陵园建成后在清明节和志愿军出国纪念口之际,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烈土家属、战友來陵园祭扫和悼念的照片,坯有部队战上、青年学生、少年儿童在墓前宣誓的照片,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们的丰功伟绩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先烈们将永远活在中朝人民心中。
观看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个人心得感想第5篇(全文921字)
7月1日是党的生日,苏州九龙医院老年病科病房里,身患直肠癌的抗美援朝老兵田建刚特地穿上军装,微颤着双手,郑重地写下入党志愿书。
田建刚今年90岁,是一名退伍老兵,退休前是苏州市十六中学的一名政治老师。为了圆入党梦,他等了大半辈子。
田建刚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49年5月高中毕业后选择参军入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曾参加过解放舟山群岛战役,也曾怀着保家卫国的赤子情怀,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田建刚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退伍后,他进入陕西师范大学学习,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政治老师。
1976年,田建刚来到苏州,先后在苏州市第十九中学、第十六中学任教,培养出了众多优秀学生。退休后,他加入了老干部宣讲团、新四军宣讲团,致力于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教育。田建刚还每年从退休金中拿出1.5万元,捐赠给新四军宣讲团,此外他还资助了30多位困难学生。2018年,田建刚被查出垂体瘤。今年年初,他住进了苏州九龙医院,5月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
“得知消息后,震惊之余有了思想顾虑,消瘦了不少。”但回忆起战场上的战友们,田建刚又释然了,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念。更重要的是,自己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还没做—加入中国共产党。
2018年10月,田建刚向苏州市十六中学正式递交入党申请书。至今,他提交了7份思想汇报,不少是手写,字数达上万字。
“这么大年纪为啥还要坚持入党?”田老说,“从参加革命那天起,我就梦想着加入中国共产党。”田老介绍,他曾口头向党组织申请入党,然而,因为历史的原因没能成行,“由于历史原因,没能入党,我觉得这是党对我的考验。”
田建军军装上的8枚奖章记录着那些过往。“我至今还记得我们团的排长在坑道口被弹片击中,倒在我的怀里。”田建刚含着泪回忆说,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他曾几度与战场上的死神擦肩而过,很多战士没能活着回来,他们为了革命牺牲了生命,也没能戴上这些勋章。
“学校党组织以及苏州市教育局都很关心这件事,入党程序正在进行,帮助田老完成入党志愿书后,7月18将召开离退休支部大会,讨论田老能否作为预备党员。”苏州市十六中学党总支副书记袁军介绍说。
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的特殊日子里,九龙医院党支部与十六中学党支部特地派人来到九龙医院,邀请老人参与体验了党员的组织生活,老人观摩了入党仪式,体验了在红旗下的入党宣誓。当在入党志愿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时,田建刚激动地热泪盈眶。他表示,坚持入党是因为共产党给了自己幸福生活,这一生都要铭记党的恩情。“我身上戴了很多勋章,但中间那个位置永远留给党徽!”田建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