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养笔记随笔集锦(5篇)

时间:2024-08-08 10:17:08

中班教养笔记随笔集锦第1篇(314字)

然然是个开朗活泼的孩子,可是每次我们一让她起来回答问题,她就往后退,不敢上来,很害怕似的。

在一次数学游戏中,然然举起了手,于是我让她来回答问题,没想到然然一站起来,有几个孩子就马上说:“她肯定不会,看到这。”我批评了其他孩子。鼓励然然大胆的表现自己,可是,她的勇气受到了打击,垂头丧气的在我面前比划了一下就回位了,并留下了伤心的眼泪。

孩子们在游戏中,有的孩子爱表现自己,有的不爱表现,那些能力强的孩子就不爱和不爱表现的孩子在一起活动,还有点排斥。但一个孩子经常被排斥就会影响到孩子。

根据这种情况,我在班里组织了抱一抱活动,让每位孩子都和然然做朋友,都和她抱一抱,和老师一同来帮助、关心、鼓励她。现在然然已经好多了,现在能自己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在平时还要多关注一下,活动时多提问她,希望然然会越来越棒!加油!

中班教养笔记随笔集锦(5篇)

中班教养笔记随笔集锦第2篇(315字)

玩活动区时,月月选择了美工区。她用水彩笔在白纸上画了一把扇子,然后就用手撕起来,咦?她要做什么?噢,原来她是用手把画好的扇子撕下来。

过了一会儿她却哭了起来。有一个小朋友马上嚷起来:“马老师,月月哭了!”我过去才发现她把扇子形状撕坏了。我问:“是因为撕坏了扇子哭吗?”她点点头,继续哭。我说:“不用哭,你撕得挺好的。”说着我指着那张纸说:“把 ‘这儿’撕掉也不会变难看的,更像一把芭蕉扇了。”

她接着撕扇面。我启发她做了一个“扇把”,用胶水将扇面和扇把粘在了一起。真像一把芭蕉扇呀!有的小朋友看到了也很羡慕地说“真漂亮”。她那带着泪的脸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其实在美术活动中,会出现很多这样的例子——孩子把作品弄坏了、没做好、或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老师要引导孩子想出办法,对不满意或没做好的作品进行改造,帮助幼儿看到希望,找到成功和自信。

中班教养笔记随笔集锦(5篇)

中班教养笔记随笔集锦第3篇(471字)

今天看了一篇教育文摘,讲的是一个外国老师,教唱的英文歌曲一直很吸引人,不仅是孩子们喜欢,连老师也十分喜欢。有一次老师要教唱的英文歌曲有好几段歌词,在每一段歌的中间都有一段间奏。而每段间奏快结束的时候总有一个很有戏剧效果的类似汽车喇叭声音的音响效果出现,比如bebebaba等,很尖锐甚至有点刺耳,但是很能烘托气氛。

孩子们在听到这种怪声后的反应就是跟着尖叫,而班上的一个孩子就不停的模仿起来。当局面有一点失控时,这位老师并没有去批评制止,而是指挥孩子在第二次间奏时邀请孩子加入,孩子有节奏的怪声成了其他孩子每次听歌曲的期待。我想到了我和孩子们开展了《电梯小卫士》的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学习电梯故障时候的安全常识。当说到被困在电梯里小朋友可以用鞋子拍打电梯门呼救时,孩子们兴奋的大笑,有的用手模仿做着鞋子拍打的动作,局面乱糟糟的,就像这位外国教师课堂小失控的局面一样。但很惭愧,我对孩子们的表现马上给以批评:“都被困在电梯了,还这么开心。”我严厉的语气让孩子们马上安静了。

现在想来我可以换一种方法,用语言创设个情景,让孩子们模仿一回,就有同样效果的收场了。我做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该尊重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去模仿。对于孩子来说模仿是一种乐趣。

中班教养笔记随笔集锦(5篇)

中班教养笔记随笔集锦第4篇(869字)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初听这一书名就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它是如何来阐释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呢?用什么样神奇的方法才能读懂孩子的千奇百怪的语言呢?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这本厚厚的书。本书总共分为五个部分,从介绍相关背景开始,到介绍瑞吉欧的历史、观点、基本理念以及教育及保育的空间设计、教师的角色等等。不能说细细研读,只能说在粗略地翻阅之后,我发现虽然书里描述的有些教育环境与中国的有很大不同,但我想其书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却是可以全世界通用的,我的理解就是: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相信和理解孩子的行为,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个体。套用一句俗语: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找不到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我这里所说的一样不仅仅指的是外表,它更多指的是孩子的思维、行为等更深层次的东西,因此即使是外表一模一样的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肯定也会有很多的不同点。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教育过程中为什么要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的缘由所在吧。

记得很久以前看见过这样一组具有讽刺意味的漫画:第一幅图开学了,入学前孩子们都是不同形状的(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等),排着整齐的队伍跨进了学校的大门;第二幅图是孩子们毕业了,依旧是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校门,但不同的是孩子们由当初的形态各异、棱角分明变成了整齐划一的圆形。我记得当时看了这幅图后心情很不是滋味:我们的教育难道是流水线吗?难不成孩子成了这条流水线生产的符合统一标准的产品吗?我们的教育目的难道就是将我们孩子的棱角磨平,然后用同样的模具铸造成千颜一面吗?如果真是这样,那将是我们的教育的失败,教育者的耻辱,亦是国家的灾难,相信这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教师在面对孩子的调皮时,应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宽容;当孩子退步时,教师应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当孩子违纪时,教师应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努力去理解孩子们的每一个也许在常人看来“不可理喻”的行为,多为孩子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幼儿用发散性思维考虑问题,让每一个孩子最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说着容易,真正做到实属不易,这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只要用爱用心就能解读出孩子的语言。

中班教养笔记随笔集锦第5篇(1139字)

游戏是幼儿的游戏,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幼儿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帮助幼儿丰富游戏的情节,提升角色游戏的质量。下面我就说说在游戏中孩子们生活经验迁移的一些表现。

案例一:捕捉幼儿生活经验的亮点,体验角色游戏情节的生活性。百信超市的老板反应商品很少,没有顾客光临。针对这一情况,我就问:“那商品少怎么办?你们想想办法解决一下!”当时店里的老板手很巧,就自己制作一些小玩具来吸引顾客。可是不是每个老板都会自己制作的。对于小班的孩子动手能力相对弱,这些有难度制作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怎要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内容呢。这就要问问我们小朋友了。又到了快乐大本营活动时间了,活动一开始我就问:“百信超市里的东西都卖光了,你们谁知道该怎么办呀?”孩子们各种回答都有,我记得很清楚中班的陈奕如说:“可以去进货呀!”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因为她家就是开超市的,这方面他看到的听到的相对其他小朋友要多一些。那么到哪里去进货呢,孩子们提到要进货,我们就要给他们提供进货渠道和货源,我们在游戏的时候准备了一个百宝箱,里面有各种物品包括吃的饮料、饼干等;用的水杯、牙膏、化妆品等。今天百姓超市里的老板去进了好多次货,货架都摆满了,生意特别的好。

案例二:引导幼儿利用生活经验,体验角色游戏情节的丰富性。生活中我们要挣钱就要上班干活,可是孩子在游戏中有现成的钱,只要到银行随便取,想取多少就取多少。这对于大班的孩子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同时这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怎么样让孩子玩得更欢跟有趣呢,我们的岑老师在游戏中推出的打工挣优惠卡的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了自己劳动的成果。这样一来孩子挣到了第一桶金,可以不用排队等候去取钱买票,拿着优惠券直接去自己喜欢的美食街吃美食,也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商品。这个优惠卡以前只有在游戏中表现好的才能奖励到的,现在可以自己挣,好多孩子都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同时这也使原来有些游戏区域没有老板用来招工的一种方法。

案例三:架起幼儿生活经验与角色游戏间的桥梁,体验角色游戏情节的深入性。美美服饰的促销牌,起初老师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孩子去那里游戏的一种手段,可是经过一阶段对孩子的观察,孩子们在这个游戏区里会灵活运用那个促销牌,特别是大班的孩子,他们会换这花样搞促销活动,从而吸引顾客,新鲜的事物往往能吸引孩子的眼球,有的孩子本来不喜欢在这里玩,经过他们这样一耍,引起了她的好奇性,下次游戏我也要到这里玩的欲望就产生了。这个看是小小的促销牌给他们的游戏带来了无限乐趣。这就让每位幼儿自然、主动地体验到扮演各种“社会”角色的不同乐趣。

帮助幼儿迁移生活经验,体验游戏情节的完整性。在了解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引导,帮助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让角色游戏回归生活,还给幼儿自由的空间,积极投身到属于自己的角色游戏中,促使幼儿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游戏情节进行比较、迁移,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从而避免游戏情节的中断,使游戏具有较强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