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名篇佳作第1篇(441字)
记得詹姆斯·艾伦曾说过:“当一个人在思考时,他就因此而存在。”这句话不仅指出人所存在的全部意义,也指出人在生活中所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同理,当小蔡今年五月初有了这个开餐馆的想法,他就应该立即行动起来,首先有规划的进行调查市场,其次,如果决定一切可行,那么就进行下一步,对营业场所的确定,繁华地段人口的密度,平头老百姓的口味需求,以及资金的投入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考虑。然而,他却是一个只说不做的人,以至于当我再次问起他时,也开始怀疑是我的耳朵出了问题。
人们常说,大门只会对那些勇敢叩门的人敞开,只有努力探索的人才能找到真理,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自古至今,像李嘉诚、马云、雷军、俞敏洪、美国富豪比尔盖茨与巴菲特等等这些成功人士,他们的成功背后都隐藏着同一个秘密,那就是勤奋、坚持、乐观、学习、热情、行动、希望等“成功品质”。他们深知“想而不做”的后果就是和芸芸众生一样平庸的度过一生,而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奋起直追,砥砺前行的为梦想插上行动的翅膀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成功源于行动。想要有不一样的精彩人生,那么就别在犹豫、徘徊不前中虚度年华,赶紧行动起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这样才能实现梦想。
杂文随笔名篇佳作第2篇(579字)
中午12点半,刚填报完志愿,侄女非要去车站坐车回老家。我说:“38度的高温,明天一早走,顺便再到县高,在填报志愿书上确认签字后再回也不迟。”
“整整半年没回去了,我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弟弟了。”
“回去看看家人也对,可高考无小事,在志愿书上签字比回家重要。”
“让同学代签。”
“自己的人生大事岂能依靠别人?”
“没事的。”
……
我说也无用,侄女归心似箭,顶烈日,冒酷暑,弃签字,回家了。
哎,我很无奈,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见,我只有建议权,没有强制权,随她意吧。
侄女住了一年多,突然走了,儿子又在电话里告诉我暑假要去清华大学培训,不能回家。两个高三学子住校,家里突然冷清了许多,我一下子成了“闲人”,短暂的轻松之后,却感到很失落,一种无所事事的心情油然而生。
我躺到床上,蓦然回首近20年的生活。年少时也曾经踌躇满志,总想有一番作为,可最后却发现自己根本没什么作为,要真的算点什么作为的话,就是尽可能地把孩子们引到正道上来。
先说儿子吧,曾经小时候被人嘲笑胆小、口吃、性格孤僻等,为纠正这些缺点,我有意带他去人多的地方玩,多与人打交道,多给人讲故事。后来,儿子成了学校里的小演讲家,而且性格阳光开朗,前年考上了国内一所知名大学。
11年前,外甥女上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加减法都学不会,死活不去上学。眼看这辈子就小学一年级毕业了,我把她弄回家,手把手地拿着实物一点一点地教,终于克服难关,成为一名不错的学生,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明年至少都能考上211大学。
去年为照顾侄女,让她到市一高复读。为激发她的学习动力,不停地鼓励,时时打气,复读一年,长了60多分,考上了一本。
还有外甥,成绩也不错。
杂文随笔名篇佳作第3篇(589字)
人生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一直停留在“想”的阶段;一个是“边想边做”,时时刻刻都在尝试和探索中不断前行。
第一个“只想不做”的人永远成功不了,永远处于人生怎么这么“糟糕”的思想牢笼里和自己的生活苦苦纠缠;第二个“边想边做”敢于挑战自我、敢于尝试的人总是会被上帝眷顾,他们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探索中更接近成功,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大学同学小蔡今年五月初的一天,开始就在我耳边絮絮叨叨的说:“我想在家附近开一家面食餐馆,不知道有沒有人光顾?你说,我万一开店了,门可罗雀、无人问津怎么办,真是叫人矛盾。哎,还是让我再想想吧,不然积累了半辈子的积蓄全部投进去打了水漂,这往后一家老小的日子可怎么过。”
他有做事的想法,却迟迟没有釆取行动,没有让“想”实施起来。昨天和他聚会,我随口问起他餐馆的地段和生意是否兴隆?
你猜一猜小蔡怎么个反应,他当时用非常惊讶的表情看着我说:“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我什么时候说要开餐馆了,你肯定是听错了,我这么懒散、怠惰的人能有开餐馆的宏伟志向,现在就不是我了。”
我当时听完小蔡否定的话连忙对他说,对不起,大概是我记错了,你也不必介意,来,来,来,吃莱,这家的老碗鱼做的挺不错,味道超级好吃,多吃点,也多提意见,这是朋友开的。
为了不让彼此尴尬,我立马转移话题和注意力,给他不断的夹菜,倒水,热情的顾左右而言其他。
其实对于我而言,小蔡的餐馆开成开不成和我沒有一点关系,然而在他前后不一的说法中,我发现他性格上存在的一个最大缺点就是光说不练,跟小娃娃过家家一样,只是哄自己开心罢了。他这正是如老话说的,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杂文随笔名篇佳作第4篇(819字)
现在孩子们在学习上都有自己的方法,已经用不着我再啰嗦什么了。看着已经顺利考上大学的孩子,想着“丰收在望”的孩子,由衷高兴。虽然几个孩子无一个考上清华、北大,但是学习都还不错。
想想孩子们能健康成长,其实也不是自己的功劳,多数是他们自己的努力和老公付出的结果。我是个简单粗暴的人,教育孩子没多少耐心。这些年,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经常跟几个家伙斗智斗勇。让他们回家好好写作业,看我不在家,就那儿瞎写乱画,吵闹个不停,我只好尽可能不出门。让他们别吃垃圾食品,就偷偷在外面吃,见了我就赶快扔了。让他们少玩电子产品,偏要藏被窝里通宵达旦地玩,我只好悄悄把网线弄坏。让他们骑车子小心点,偏偏就像疯子一样骑得飞快,如入无人之境……生活上、学习上总是有啰嗦不完的事儿,有时候累了、气了也后悔自己不该承担这么多不必要的责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够了,要管那么多干啥,没事找事,但一想起小时候家贫,一家人节衣缩食供我上学的情景,我就义务反顾地承担起了教育孩子的责任。因为在教育孩子上,至少我比兄弟姐妹们要站得高、看得远一些。再说了,孩子们,也有懂事的一面,生病时会问寒问暖、端茶倒水。想到这些,我收起了眼泪,遇到孩子们的问题,尽量压制怒火,好好说。在说教无效、黔驴技穷的时候,又开始骂他们;气极了,会巴掌侍候,弄得他们都不敢惹我。虽然方法简单粗暴,但也收到了一定效果,至少几个孩子学习成绩不错吧。而老公总是默默无闻地做着后勤保障工作,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买不起轿车,一辆破电动车,经常风里来雨里去送他们。吃喝上,老公从来都不吝啬,大鱼大肉,从未断过孩子们。老公确实是个富有爱心的人,所以我要真心感谢他。
是啊,孩子们已渐渐长大,他们都会像侄女那样变得有主见,都会渐渐离我而去,我再想让他们回家一起来气我也没那么容易了,自己才学疏浅,已经引导不了他们什么了,该退出家庭教育的舞台了。
自打有孩子算起,20年来,一直围着孩子转,常为家里琐事操心。有时候也多次立志要干点儿什么,可一有事儿,就中断了,总是坚持不下来,一事无成。当然,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为孩子。如今,孩子们都大了,我越来越不被需要了,自己会有大把大把的空余时间,一定要把自己喜欢的事儿坚持下来,不枉人生重新活一回。
杂文随笔名篇佳作第5篇(1412字)
陈坊河,在我茁壮的年华里,充满朝气!
涨水时,洪涛翻腾起来的鱼儿,被勤劳的农人“扳”上了餐桌。但大多时候,陈坊河是温顺的,平缓温和,不激不厉。
生活在河边,日常洗洗涮涮大多在河里进行。一年夏天,我大约七八岁光景,许是家里来了客人,饭后,有一大堆碗要洗。当时我自告奋勇,抱着一大串碗向河边走去,腆着肚子,几乎看不到路。好在平时走惯了,哪里有个台阶,有块石头都很清楚。走出汪二小学的大门顺道下坡,没费多大周折,就到了岸边。我蹲下来,把碗浸在水里,碗上残剩的油花一下子就在水里漾开了,或红或绿或金黄色的油星在太阳下闪烁,先是一圈大过一圈,随后是一圈淡过一圈,最终消弥于无形。
河畔上下有几棵大树,其中一棵就长在水中。那是一棵燕子树,每年,结着一串串像燕子一样的果实,掩映在浓密的树叶中,依然清晰可见。与叶子的浓绿相比,它是翠玉般的碧绿,与叶子的轻薄不同,它有立体的质感。成串的“燕子”连在一起,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多姿。遇到大风大雨,成串的“燕子”跌落下来,即便葡伏于地,仍支棱着,有一种向上的力量,随时准备再度翱翔。
那时,我们还小,不懂得怜惜在风雨中飘摇的生命,时常把在地上成串的“燕子”强行扯开,凭借它底端的些许粘性,把翠绿的小精灵粘在脸上,有时小伙伴们追逐着相互贴在对方的脸上,于是,那翠绿的“燕子”停留在红扑扑的脸上,红与绿相映成趣,连同打闹后蒸腾出来的气息,活力四射。
我不知道,燕子树的树龄有多长,但它高大的树冠像是一把巨伞,把河边近十米的埠头笼罩在浓荫里。夏天的午后,斑驳的阳光直射下来,穿透清可见底的河水,生出一绺绺波光,明晃晃地在河水里荡漾。
夏天的午后,我总是找一些借口到河边去,洗碗是常用的借口。那天,我把碗放入水中,挽起裤脚下到水中,又玩起了捉鱼的把戏。大多时候河水不深,没过小腿肚,总在膝盖以下。下到河里,我并没有急着洗碗,先是翻开河底的石头,试图抓住那些在河水里活跃的鱼虾。间或有三两只小鱼小虾窜来窜去,想要抓住它们并不容易,偶尔也有“瞎猫碰到死老鼠”的时候,如果真能抓到一两只,那会令我兴奋好一阵子。那天,一无所获,玩了一阵子有我些不耐烦了,于是爬上岸,走到河畔下的沙洲,开始挖泉眼。
岸边的几个泉眼,大多时候被淤集的泥沙覆盖住,很有点泉眼无声的意思。我把它扒开,看泉水汩汩而出,看泥沙在泉水的作用下翻腾,然后堆积在四周,不一会儿又把泉眼压住了。扒开、泉涌、翻腾、堆积、覆盖,一遍又一遍。在这往复的过程中,一切都有了生命,泉水汩汩像是诉说,诉说被压迫的不屈,被帮助的感激,被开发的畅快。
夏日的午后,置身于树下水中,与鱼虾嬉戏,与泉眼泥沙为友,与“知了”相应和,绝对是一件惬意的事,远比大人强迫着午休强百倍千倍。
沉迷于玩乐,常常会忘了时间。有时候大人见我久不回家,会在河岸上居高临下吆喝几句,于是我赶紧做出洗碗的样子,磨磨蹭蹭慢慢洗,以期大人们失去耐心,回家休息后,又拥有一段大好时光。每次,我都估摸着大人午休的时间,在他们起床前回家。那天也许大过沉迷,捉鱼玩沙,往复了好几次,一抬头,发现原先直射的阳光也有些偏斜了,我匆忙间洗好碗,将它们抱在怀里。涨水时冲涮过的石级坑坑洼洼,我小心翼翼地凭感觉往回走,可还是被一块凸起的石头绊了一下,趔趄着向前冲了几步,手上的碗被摔在地上打得粉碎。
我顾不上看地上的碗,张开嘴巴大哭起来。大人们赶忙出来一探究竟,知道碗打了,见我哭得可怜,反倒安慰起我来。那个时候,家里不宽裕,打破碗,做错事,都是要受责备的,或许是我先声夺人起了作用,我并未受皮肉之苦,甚至没挨骂。
那是一次失败的经历,在那个年月看来,打破碗是一种物质损失。但如今想来却是一种获得,有形的失去,在成长的过程中更有意义,它开启的是懵懂的认知。那些破碎的瓷片,与阳光、树木、鱼虾、泉眼相联,与悲悯、沮丧、失落、安抚相联,深深地烙在我心里,每回想起,都会涌动生活的激情,都会在面对挫折时励志奋进,都会在人际交往中心怀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