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美文欣赏500字第1篇(481字)
回乡漫笔
踏着热烘烘的泥土路回家,一条干涸的石头河曲曲折折伴我同行。粗布衣服粗布鞋,在深深浅浅的土坡儿上走,心里才觉得无比的踏实与舒坦。田野里麦苗儿在低低呤唱,禾垄间玉米叶儿在嗞嗞生长。高压输电线腾空飞架,蜿蜒着向村里延伸而去,修长的铝线恰似我扯不断的缕缕乡思。浓郁的枣荫下遮隐着我梦中的家园,一抹抹炊烟袅袅升起,这怎能掩饰住我久别家园的渴盼;颤巍巍的老奶奶哟,您又站在门前的那棵拐脖儿老枣树下,将孙儿归来的小径望得亲情横溢。
拉着父亲的手回家,父亲枯裂粗壮的手指着屋内新安的电灯,额头深陷的垄沟仿佛从此舒展开来。母亲弓形的影儿,又迫不急待地抓了热乎乎的鸡蛋,将灶台忙碌得油香扑鼻……
傍晚,乡村昔日油灯昏黄如豆恰似寒夜天空星星点点闪烁的旧颜永远沉寂在我记忆的海底。倾听宛转悠扬的笛儿在群山环谷、田间密林里旋绕,聆听悦耳动听的音乐在耳际缓缓徜徉;空气中也仿佛弥散着一种月下黄昏乡村特有的温馨的气息……
暖烘烘的土炕上织毛衣的妹子儿哟,家乡幸福的日子全都让你的一双纤纤儿玉手织成透进窗户里来的一轮清凉恬静的月牙儿,而窜门的大婶儿却又将一撩撩爆玉米花儿搅得满屋子温情四溢。
走近家园,浓得化不开的乡音溶化在粗茶淡饭的余香里,醉得我一夜没睡。
随笔美文欣赏500字第2篇(613字)
红刺果的背后
黔中山野之秋,常见火红的风景,一簇族、一片片,耀眼惹人。这就是红荆刺。俗称救急粮,又叫红刺檬,也叫红刺果。
据说,“粮食关“的时候,哪怕这黄豆大小的红刺果虫洞乱眼,都被人们视作宝贝,小心收获,磨成面,加入野菜煮而食之。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小时候,深秋时节,放牛到山上后,爱满山遍野地摘食这种刺果。生长在边远农村的我们,虽然那时早上不兴早餐,肚子并不饿着。特别是秋天。除了偷苞谷、毛豆烧吃外,秋收后,还有满山遍野的红刺果可以摘吃。而且我们专选颗粒饱满的刺丛摘食。并一把一把地摘来往嘴里塞。那酸涩回去甜的味道,至今想起来还流口水。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土地下放了,很多人家粮食不成问题了。我家也是。于是,每天早上要放牛的时候,可以先热饭吃了再去。对于红刺果,没多大食欲了。遇上大颗饱满的,也只是尝尝了。
参加工作后,每当在深秋时节回老家,一路上,看着,一簇族、一片片的红刺果,就像欣赏一幅幅的画,一首首的诗,心里有说不出的惬意。
有一次,从老家回来的路上折了一支大颗饱满红刺果回来,想送给孩子,让他高兴、高兴。谁知他吃了一颗,嘴一撇,便扔下不再感兴趣了。并说:“好看不好吃,我才不喜欢呢!”我给他说我小时候吃这种刺果觉得如何的香。他说:“时代不同了,你们那个时代,能和我们比?”
是呀,那时的我们,家里连吃的都困难,这红刺果当然就香了。更何况,那时姊妹多,父母最大的能耐就是能让家里每个成员每天都能吃饱,到了上学年龄的孩子能上学,就是最大的本事了。
而现在,在农村,很多人家,除了吃饱穿暖外,有条件的,哪怕高价,都要孩子读个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在城里的孩子,读书条件更不用说。有的早早的就给孩子考虑房子问题。真是时代不同了。
随笔美文欣赏500字第3篇(823字)
带着秋的嘱托出发
看着阳光从树叶的间隙,落下一地温暖。天气慢慢悠悠行进到深凉,虽然这时候还不是寒意阵阵的晚秋。
我带着秋的嘱托,一路走向果林。我不知道,能否静静翻阅时光交给我的路径,有没有丰收的喜悦;我不知道,是否能够掬一捧甘甜,让我沉醉在岭上。可是,我分明看到红苹果偷眼对我微微一笑。
用文字做成酒杯,盛满一曲心歌,唱红了枫林。我伴着秋的节拍,悠闲地向前走,走过绿茵,跨过小桥,来到情愫凝聚的心湖,秋也开始嫣红娇羞。
我带着秋的嘱托,安静行走,缓缓呼吸。脚步等下来,我等着、等着秋与我一起逍遥。秋天独特的气质,就是淡泊从容。“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同样的秋天,有人说“霜叶红于二月花”,也有人说“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一缕秋风,通透了人生的真谛,就看个人的感悟落脚在何方。
是记忆模糊了时光中珍藏的岁月?还是现实的沉重疲惫了心灵?让我们在尘世纷扰中不能拥有一处独属于自己的静谧?徐徐前行,不要在生命的单行道上,忽然间丢了同伴和自己。大爱如秋光,等着你等着我一起分享。
推动生生不息的生命,在日出日落中深刻觉察永恒和交替的时光。那一片曾经辛勤耕耘的地方,有待摘的果实,等着我们一起收获。一片叶子从稚嫩到素黄,再到嫣红,经历了一个圆满的轮回。可否懂得,那叶子瓢离树枝的时候,流露出的安然和微笑?
秋风把天空吹得很高,秋光把大地照得很暖,秋雨把空气洗得很净。来到秋天,放下沉甸甸的渴望,只需微闭回眸,一种通灵的秋爽廓清了心扉,原来生命最宝贵的元素就在于不知不觉中的那份给予。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我穿过布满秋光的小巷,登上高坡,迎来一个更加漫长的冬季。举重若轻的细节演化一粒相思豆,放在心上。不会告诉你,有多少自然赐予我的恩惠,广阔成胸间的宽敞;也不会对你说,波澜不惊的月光流淌多少不成语句的篇章。
也许我们的内心总逃不过俗事的困扰,既然如此,就让我们恬然行走在生活的节奏里,悄然拨开心窗,让秋光把幽思照亮。假若能够体味成熟的优雅,就会顿悟从灵魂深处弥漫的淡淡馨香。
行走在路上,借来秋天的画笔,把苍翠一一涂黄描红,用容平的心态,微笑展览“树树皆秋色,山山唯余晖”的美丽。“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泊致远,就是秋交给我的醉心嘱托。
随笔美文欣赏500字第4篇(830字)
摸鱼儿
在共大,二学区和三学区之间地段,约二里地长,是一片开阔的田野,一直通向注澜湖。其间有一条可以跑手扶拖拉机的羊肠小道,这条小路旁边是一条小河,叫哑河。哑河很窄,河这边是我们共大,河那边是农民们连串不断的小小的低矮的茅草房。
这是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们一大群人从哑河边走过,小河流水潺潺,清彻见底。河中水草在水中摇摇摆摆,秋风轻轻地吹过,很舒服。我忽然想起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愿做一条水草”。一路走,有谁尖叫一声,我们吃惊的围过去,朝哑河一看,一群数也数不清的鱼,缓缓地在清水中遨游,自由自在,三五成群,体态雍容,它们好像也在河里散步……我们一阵惊喜,一阵雀跃,有人赶紧压下我们,叫我们小声,别惊动了鱼群。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可乐坏了。我们火速决定把这群鱼拦住!大家一齐动手,捉住他们。我们全体马上脱掉鞋子,飞跑到前面,在一段河面下游最窄的地方,准备筑一道坝,将鱼堵在上游。然后将河上游干沽了一半的水掏干,就可以捉鱼了。同学们那阵别提有多激动,我兴奋得无目的地串上跳下,全身每个细胞都是快乐!
我们一齐跳进水中,以最快的速度筑起一道坝,另外一些男同学拚命地戽(hu)水,我们用脸盆,用水桶,赶紧,赶紧,越快越好,与鱼儿赛跑。不出大半个小时,水快戽干了,性急的同学已经在捉鱼了,一条条鲜嫩,活蹦乱跳的鱼捉住了,又从手中溜到泥水中,溅起一身的泥巴。
我也在捉鱼,风吹着我的头发,凌乱地散到眼前,遮住了我的眼睛,用满是泥的手一掠,却把泥沾在脸上,再一抹,好一个花脸。再看旁边的同学,几位也是一个比一个泥菩萨像。我们吼着,笑着,手舞足蹈,稀里哗啦……我终于抓到了一条大鱼,喜沾沾,把它拿起来想放到桶里去,结果手太滑,又溜掉了,好在脚跟前后全是乱跳的鱼,一连几条鱼我都捉住了。一片尖叫,一片欢笑,充满了整条小河。感染了岸上看热闹的人们,他们也高声大叫地在岸上指指点点……
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已经捉满了两筐活蹦乱跳的大大小小的鱼儿,一路抬着,两边不停地得意的摇摆着,后面簇拥着一大群同学护送着。我也跟在后面,打着赤脚,提着鞋子。我想着一首小诗:
透过玫瑰色暮霭的轻纱,我看到河边有个光脚的女孩,捧一小尾鱼,小心翼翼地向村口走去……
随笔美文欣赏500字第5篇(914字)
梧桐树下
十月,带着榕树对岭南的眷恋,来到黄浦江畔,任往昔的沉重延伸在梧桐树守卫的沪上弄里,流泻在历史的纵横阡陌中。
记得,五年前,在一个秋日的黄昏,我独自沿着静默的黄浦江,听着晚风中吹送的故事,眼里满是上海古城的风风雨雨,还有江面上轮回的太阳和月亮。那时的上海,唤起的,是一个年少者的奋斗情怀和满腔的文化情思。
转瞬,曾经的我,容颜依旧,但面对相同的江水,眼目所及的,总会泛出莫名的感伤和淡淡的忧愁。
看,那飞跃两岸的杨浦大桥,掩映在历史的辙痕中,穿越的、沉淀的,都洋溢在孩子们稚嫩和好奇的明眸里,还有各种肤色搭接的文明之野上。
哪里是人类的起源?哪里是文明的象征?哪里是生命的力量?哪里是历史的沉沦?哪里是智慧的大门?哪里是世界的未来?……
世博的伟岸,汇集于一树树的沉默,迂回在静谧的街巷。
当一架架古老的时钟戛然而止,谁能说是一个时代的永远消隐?谁又能说是另一个时代的蓬勃而现?
一个地域的渊源,始终牵系着情感的纸鸢。一切文明的进步,始终离不开人文的本源。在历史向前的进程中,一个源自大地的声音,属于蜿蜒的人性之河。
听,那名人故居檐角上垂落的雨声,一种永不凋谢的春天,就静静地绽放在永恒的精神之宇。在那里,没有栅栏,没有篱笆,没有藩篱,没有藤蔓。门窗之外,是阳光,是绿荫,是草坪,是鸽巢。房檐之上,是香樟,是梧桐,是蓝天,是白云。院墙之下,是乡土,是地泉,是草根,是厚重。
是这样的季节,让我们如此深深怀念。
是这样的季节,让我们在生命的原野,选择了属于自己的四季。
是这样的季节,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真实的人生和真正的幸福。
真实的人生,就是尽全力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存,并在此基础上,与朋友、同事、邻里尽可能融洽地相处,以我们的大方、纯净、正义、仁慈、博爱、能干、开明、坚强、美丽,丰富我们的自身和美化生存的环境,以共同实现一个较为理想的国度。
当自然和精神得到绿色的环保,当群体感到真实的幸福之时,个体的我们也就能体味到最真的幸福。
或许,平地上,我们只有一次的守候,那么,让我们站立成树,如这一棵棵挺拔的梧桐,用心聆听每一个春天在大地的轰鸣,每一个夏天在草原的放歌,每一个秋天在山前的哗响,每一个冬天在雪原的呼唤。待满地落叶缤纷,前人与后人的足迹,便融合在天然的金黄里,而所有皱褶的一切,就在宽阔的河岸边荡然无存。
是秋,我徜徉在沪上的梧桐树下,不知若干年后的秋日,在生命轮回的天际,是否还有这一排排的梧桐树在那里等我。
我想,一定会的,如我对梧桐的深情,也如这梧桐年年岁岁在江南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