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最好的随笔杂文(5篇)

时间:2023-06-19 09:29:02关键词:鲁迅,先生,最好,随笔

鲁迅先生最好的随笔杂文第1篇(458字)

鲁迅是历史人物,也是永远的民族楷模。他用毕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灵魂。他的精神品质对今日的国人来说,不应仅仅是敬仰,而应是实实在在地学习和传承。

当纷纷扰扰的尘世一次次掀动生活的虚华,当此起彼伏的喧嚣毫无遮拦地淹没人类的思想,当浮躁、迷茫和虚妄充斥着人们的心灵,鲁迅究竟使我们想起什么呢?他难道仅仅是一个独异的“过客”吗?

鲁迅是一位文学家,但他的志趣并不在文学本身,而是想利用文学的力量来改造社会,来改造人们的心灵。所以,他无论是写什么文章,都着重在对社会批评和对文明批评。但他越是这样的想去改造社会,社会就越是对他进行压迫。他是屈服,还是顽强地斗争?这,就是一个人精神的所在。换句话说,鲁迅不仅仅是一位作家,他更像是一位斗士,他向一切黑暗挑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尊重与学习。

在那个时代,鲁迅的不平,鲁迅的斗志,鲁迅的激昂,鲁迅的自省,又有多少人能做得到?至少屈指可数。

近些年来,有人质疑鲁迅,有人辱骂鲁迅,可是,他们真正地了解鲁迅吗,他们真正知道鲁迅的内心世界吗?我想没有。在国家衰败时,在大多数人不敢于抗争时,偏偏出了这样一位勇士,用锋利的笔尖,攻击每一个庸人的心灵。难道,这不足以称之为伟大吗?

鲁迅先生最好的随笔杂文(5篇)

鲁迅先生最好的随笔杂文第2篇(582字)

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破四周沉沉的黑暗;一头不屈的硬发,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他,就是鲁迅。

鲁迅先生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教育家、革命家,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奠基人。鲁迅先生的一生都是坎坷不堪的。开始,他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到了后来他有弃医从文,放下手术刀,拿起手中的笔,用比作武器,用文字做军队,一次又一次鲁迅先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批判中,孤身一人走上了为民族、为人民的奋斗之路。这一路上,鲁迅先生一次又一次受尽迫害,尝尽辛酸。自己写的文章屡次被查封,但他依然不放弃,不惧迫害,顽强拼搏。他用满腔热血实践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追求,他用笔划存漫漫长夜,挑出些许亮色。

鲁迅先生不怕困难,三番五次地与黑暗势力作斗争。他是中国一颗璀璨的明珠,他是进步青年永远的导师。

鲁迅先生关心青年、爱护青年,对青年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他给予那些失落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进步青年鼓励,给予他们父亲般的慈爱,温暖的关怀。他还亲自接待了来访青年500名,亲自给青年回信3500多封,帮助过的青年更是不计其数。

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是我们更深地了解了鲁迅。在我心目中,鲁迅先生幽默风趣,平易近人,他关心做过的下一代,在危险与迫害面前毫不退缩,永不屈服的人,是一个不拍困难,忧国忧民,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爱憎分明的人。

他用自己的文字呼吁人们,幽默中闪烁着睿智与深刻,虚弱的身体中却包含着中国人的骨气和一颗有份深沉的爱国之心。这,就我心目中的鲁迅;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

鲁迅先生最好的随笔杂文(5篇)

鲁迅先生最好的随笔杂文第3篇(668字)

他是真正的巨人,他存在于我们不存在的地方,他做了我们不敢做的事情,他以双眼洞察了整个世界,他的形象比神更神。——题记

鲁迅的名字是刻在我心中的,风吹不去,雨打不掉,可以说他是我甚至是全中国的骄傲和自豪。他总是能够时时刻刻地战斗在文学第一线,在一个特殊的世界里充当“先锋模范”。他用他的思想,他的灵魂,他的感情,他的智慧开启了那个时代中国人的心扉。他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有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硬汉风骨。

他曾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说:“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跨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以前早有路了,以后也该永远有路。”简单的几句话,却道出了鲁迅本人对整个民族,对整个中国以及他对后人们的殷切期盼。从他的语言中,我读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使命,不得不说,他是一个绝对的伟人。在他的一生中,他呐喊过,彷徨过,失望过,伤心过,甚至绝望过,但是他凭借着一种责任感和耻于屈服与停顿的性格,重新站起,用他的金笔写下了一个个感人励志的故事,他所激发的是对真理的追求,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他以文字作为武器,扫荡了不公、愚昧、自私、懒惰。他耳闻了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哀鸣,目睹了淋漓的鲜血和升腾的地火,深尝人间的一切苦辛。在他的文字里透露出一种熠人的光辉、生命的活力。他在看不见但却是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功勋。他的“平凡”甚至超过了任何一种伟大。

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许诺给人类,却以蜡烛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火光。

我深信,鲁迅同他的作品,会随历史的沉淀变得更加坚不可摧。

鲁迅先生最好的随笔杂文(5篇)

鲁迅先生最好的随笔杂文第4篇(813字)

有人说他是异乡人。

嶙峋的脊骨,生硬的线条,如绍兴那一块块青灰色的石板路,坚硬、冰冷。

他脱下了白大褂,用锋利的笔尖做武器,闪着凛冽的寒光,直刺敌人的咽喉,直指人心。

然而一个古老的水乡却沉蕴着柔美的风景。粉墙黛瓦,流水人家,糅杂着草与土的芳香,眼前的悠悠碧水,耳畔的欸乃浆声,勾画出一个充满诗意,纯粹柔情的绍兴。

但水乡软玻璃似的明镜里,曲曲折折地倒映出棱角分明,一派豪情的鲁迅。那柔软的水玻璃上折射出一把明晃晃的刀,不,比刀更有杀伤力,“哗”地从水中掠起,撩开了众人的羞耻心。

曾经,也是这片柔情的水乡,人民看见烈士的血从侵略者刀尖淌下,却仍是一副麻木的表情,甚至有人会用血裹着的馒头治病!

一声呐喊,划破了寂寥的长空,激起满城碧波,也激起了鲁迅的愤恨。

任人宰割的民族,没有骨气和灵魂,竟麻木地生活在狰狞和丑恶的社会之中!鲁迅暴怒了!他的笔锋直刺向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以笔的力度宣示着一个中国人的铮铮傲骨!!他最终登上了思想舞台,向旧中国开火,他不畏惧死,也不可能在文坛中倒下,他挥舞着笔,敌人被鲁迅打得满身血痕,魂飞魄散,但鲁迅还要用笔斗争下去,深思凝重的背影,震耳欲聋的话语,振兴了中华民族!也振奋了每个国民的心!!!

提起鲁迅,往往会使人想起巍峨的华山,冷峻而稳重。他又似山巅上的一棵雪松,俯瞰神州。

在他的故乡里,他写下了许多不朽的文章,但在他童真的记忆里也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随江南的水波在心头荡漾,随恬淡的月光濡染出宁静的水乡。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少年时套着银项圈的闰土,在雪地捕鸟中遗留下小小的秕谷,还有桑葚,皂荚,覆盆子,童年的纯真也不逊于笔锋的尖锐。

鲁迅在弥漫着硝烟,却又无硝烟的战场上浴血奋战。“横眉冷对千夫指,俯着甘为孺子牛”,就是他一生的写照。

鲁迅的早逝可能与他的尖锐有关。然而鲁迅的灵魂永远在天边微笑,他内心的仇恨在九泉之下也会与恶势力相拼。

我认为鲁迅不是绍兴人,因为他的豪迈粗犷与绍兴的碧波柔情不相匹配。

然而绍兴翡翠似的活水配上鲁迅的锐劲不就酿造成一碗浸透着绍兴悠久历史和豪气的酒了吗?

酒气绕梁,千日不绝。

鲁迅的的确确在水乡绍兴,那绍兴不就透着灵气和遒劲吗?

遒劲与灵气,就是鲁迅,就是绍兴。

鲁迅先生最好的随笔杂文第5篇(870字)

书本文章是有气质的,而离文人最近的气质,也许就是书卷气。所以,两部洋溢着书卷气的著作,我喜欢。毫无疑问,鲁迅是一个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在那个纷乱的时代里勇敢地呐喊,用手中的笔针砭时弊,写下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伟大作品,不啻为一个真的猛士。留在人们印象中的鲁迅,永远是标志性的短发,浓密的眉毛和胡子,表情严肃刻板,甚至有些愤愤然,似乎与他绝大多数作品风格保持了高度一致。

但其实鲁迅在骨子里是一个幽默的人,如同我们今天看到的电影里的葛优,看似极其高冷,猛不丁一张口,就让人忍俊不禁,回味无穷。

段子手也有段位高下之分,那些极尽滑稽之能事,哗众取宠的段子手如今在网络上比比皆是,但往往很快就消失得不着痕迹,尤其在今日这样一个集体刷屏的快餐时代。像老树画画一样执着于写段子,而且把段子出写名堂的人并不多见。只有那些穿越时空的段子才是好段子,尤其是那些能把段子写成诗的人。

鲁迅的诗虽然不多,大概有六十余首的样子,但其中打油诗亦写得相当精彩,而且在所有的诗作中大概占了五分之一,比例之高也算前无古人了。

一部是穆涛的《先前的风气》。本书围绕“老中国”的精神元素,写了九个专辑,113篇文章。有读书札记、身体风气与中医思辨等等,类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家将小小的文章做得如小河奔流,弯曲来回,呈现出意韵无限亦筋亦柔之美。

比如他的《客气》:“男女热恋的时候,都是客气的。情人眼里出西施,缺点也是美丽的。山盟海誓,囫囵吞枣,不计较,不清醒。但结婚过具体日子以后,就不客气了。”写到这儿,笔锋一转,从中医气理引出了主气和客气,又引用《菜根谭》中对客气的描述,紧接着又是《左传》里的相关记载,一个客气,让他生发出了一地的古今文化。

第二部是张炜的《疏离的神情:万松浦讲稿》,这是作家在万松浦书院2012年春季讲坛的授课记录。共分为七讲,每讲二十余篇文章,涉及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文学和传媒、历史和民俗、方言和地方掌故等,语言既十分朴素又妙趣横生,涉及写作学、艺术批评、文本分析、阅读欣赏等多个领域。张炜的著作告诉我们,一个作家,就应该博学多才,一个大作家,必须厚积薄发,一个浑身充满书卷气的作家,下笔自然有神。

而一些才学浅陋的作家,一出手就捉襟见肘,自然出力不讨好。比如写一个古城,查阅许多资料,走了很多地方,写了很多古人古事,随后将当今城建写进去,如同一个穿着西装的人戴着瓜皮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