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心得体会随笔大全第1篇(461字)
初中是人生青春的开始,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阶段,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但是,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三个问题应予重视。
一是学业繁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初中生竞争力逐年增加,升学压力越来越大。初中生原本学科众多,除语文、数学和外语外,还有生物、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等科目。众多的学习科目,使初中生的课程多,作业量也多,每当周末或小长假时,试卷练习册“堆积成山”。
二是休息不足。现在的初中生几乎整天都在学习,课程的增多必将占据初中生大量的时间去上课,课下还会拿出一定比例的时间做习题,无论是周末还是寒暑假,还有父母报的辅导班,这样的做法严重剥夺了学生休息的时间。以平原第四中学为例,学生早上六点四十到校,晚上九点放学,回家后还要做家庭作业1-2小时,上床睡觉就得十一点半左右,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上床睡觉到了凌晨一点多。
三是片面发展。国家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目前从初中生的学习情况来看,过于片面地追求分数。初中生的绝大部分时间被繁重的学业所占据,或是在上课,或是在做作业,或是在上辅导班。追求分数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基本道德素养的教化、学生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随笔大全第2篇(685字)
《同学,请大声点》这篇课文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两位曾经给“我”诚心帮助的老师,他们用“同学,请大声点”这句话,鼓励“我”打破心灵中自闭、沉默、害羞的屏障,给“我”增添了勇气和信心,从而完成了人生重要的转折,文章字里行间充满着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勇气,也是最好的教育机会。
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打算花一个课时上完,但是学生们的基础和理解能力的欠缺,这篇课文还是上了两个课时。我想这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作为老师没有把学生的预习工作安排到位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同时这也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思考、自主学习,这是我以后教学中该注重的重中之重。
第二课时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为主,围绕“同学,请大声点”来设计问题并展开课堂,同学们在这一环节表现较为积极,也略显轻松。其中这个环节设计的重点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这既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勇气和自信。
这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是指导朗读不够。整堂课基本上是老师在指导学生找相应的位置和答案,完全忽略了朗读,并且朗读比较细碎没有成整体,更没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高年级更注重的学习方法,老师一味地灌输只会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变得更棘手,这是我以后教学中也该注重的细节,一定要让学生多去读,美美地读,反复地读,读出感情,读出感受。二是教学流程略有混乱,其实对于几个句子的欣赏可以放在每次出现“同学,请大声点”就可以做到,但我过多地追求去找寻四次出现这句话的位置、场景,分析其作用,导致分析完后又回过头看其他的句子,这不仅让学生学起来感到莫名其妙,教师也陷入尴尬局面。针对这样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反复地读教材,吃透教材,把自己的教学流程预设得尽可能的尽善尽美。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随笔大全第3篇(843字)
今天上午华南师大王红教授以“投票式互动论坛”形式引领全体学员围绕《今天,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这一专题从“为什么选择做教师?”、“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幸福”、“教师的有偿补课”三个敏感的教育话题展开思考、交流与讨论,学员们各自不同观点和思想的碰撞在王红教授点拨后引发了我们对“选择的动机与家庭、社会及个人的思想有着密切关系,但也可以通过外界的影响而逐渐改变”、“引领和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就是校长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如何培养好教师的首要任务”、“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自己的成长目标和发展规划也就不会有门幸福的体验”等教育思想的更深思考。使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路得到了拓宽,深刻领悟了“思想与思想的交流过程”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观点与观点的碰撞过程”就是“一个心门开启另一个心门的过程”的深刻含义,更让我深深感到自己作为校长在今后如何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引领和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责任之重大,从而让我的所学所思延续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中去:
一、“量体裁衣”促进教师教师主动发展。将根据教师不同特点、需要,帮助他们制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划和路径。通过帮助使学校每位教师们找准位置,发挥好个人才能,享受到育人快乐,体验事业成功。
二、强化教师培训,推动教师跨越发展。要想教师跨越发展,必须解决教师的教育教学观,进一步转化教师的观念。而观念的转变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反复磨合,需要要有一个逐步认识和接纳的过程。任何一项工作或事业的成功,无一不是重在落实,贵在坚持。
三、树立正能量创造努力工作的氛围,敬业的氛围,使教师在互相帮助中进步、在互相激励中前行。一是放大教师的闪光点、优点与长处,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分析帮助和解决;二是及时鼓励总结推广教师中好的经验、方法,还要给教师创造成功机会、提供舞台展示才华,因为教师的成长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与肯定,一旦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家长的认可,往往就能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与冲动,并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同时还能激发和鼓舞其他教师,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态势。
我们期盼着,未来的优质教育行列里,有你,有我,我们一起朝着“美丽校园、幸福师生、理想教育”江华民族教育梦一路携手同行。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随笔大全第4篇(2128字)
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行事、依法维权、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在小学教育中实施法制教育的渠道有很多,有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课,有以综合主题形式为主的法制教育活动,如主题班队会、红领巾法制知识广播,也有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整合型法制教育。但就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来看,只有课堂教学才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最佳主渠道。因此,在课堂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意识培养力度,也就成了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义不容辞的、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充分挖掘里面的法制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法制教育。下面是笔者在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中的几点偶得。
一、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在小学法制教育中形成学科渗透,它的教育优势是法制教育其它途经无可比拟的。在目前客观存在的小学教育体系中,学科课程总是居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科课程及其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实施小学法制教育同样不可能逾越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是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条主要途经,也是最佳途径。
二、渗透法制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小学法制教育在学科中渗透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备课、上课等各个教学环节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作为研究项目之一。
2、有机性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各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凭借学科教材,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请学生用“赡”组词,一生回答“赡养”,此时老师加以了表扬,并因势利导,告诉学生:由父母“抚养”成人是子女的“权利”,而“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你可以行使你的权利,但也要履行你的义务。这样,同学们在接受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无形中也受到了深刻的法制教育。
3、情感性原则。
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富有情感性,必须讲究氛围,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动之以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对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明情,达到“内化”的实效。如:教学语文课文《小壁虎借尾巴》、《珍珠鸟》等课文时,可让学生在课文描绘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动物们或有趣、或可爱、或美丽、或富有灵性等。当学生在受到美的感情激发和熏陶后,适时把语文教学中美的景象与现实中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丑恶现象(如白色污染、沙尘暴影响人民生活等)进行对比,自然而然就会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懂得了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动物与我们人类的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变得这般美丽,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保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的主动性、自觉性,让我们生活的地球更加和谐和美丽。教师把这些以往在授课时几乎忽略或者说比较牵强的保护环境知识讲给学生听,既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使他们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而且两者的结合显得融洽、自然。
三、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首先,要注重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德育为先。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又首当其冲,是加强法制教育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把德育教育摆在先行位置,寓法制教育于德育教育之中,让两者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是根本。体验教育在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及成长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在体验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目的和途径。因此,教育者要用尽可能多地运用体验教育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道德养成是一个知情意行并存的过程。少年儿童获得"知"的过程,不仅来自于成年人的教育,还来自于少年儿童的体验。这是少年儿童认知的重要来源。在体验方面,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提倡在实践体验中培养习惯。他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是真知的收获。”他还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所以,我们还可以说:“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德育教育、接受法制教育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基本策略。
其次,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我们身边的一切规则都和生活紧密联系,古语说得好“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随笔大全第5篇(3973字)
今日认真拜读了三十一中陈道秀老师的文章《站在杜郎口中学的讲台上》,心中不禁嘁嘁兮、神往兮,感陈老师之感,羡陈老师之遇,每一次“站讲台”都是一次洗礼,而这一次竟然站在了杜郎口中学的讲台上,面对着的是全国众多的名校校长,陈老师是智慧的、勇敢的、坚定地、成功的、更是善于成熟的、反思的,是我们全体老师学习的榜样,相信我们每一位老如果能像陈老师这样,善思、谦逊、好学,都能就自己。结合自己自己这三年来参与课改的亲身体会,谈谈自己的小小想法。
杜郎口中学经过十年的教育改革,创造了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奇迹,成为闻名全国的先进典型,这是因为在杜郎口中学,孩子们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而我樊城区在“三究四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下,大力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权利来深化实施素质教育,这一点与杜郎口中学异曲同工。其实不论传统课堂也好、高效课堂也罢,任何时候,任何方式都是载体,借着课改之风,改变的是教学的模式,不变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所以,教师必先转变观念,开动脑筋,运用智慧才能让课改之路越走越宽广。
一、课改之路要走好,思想必先要更新
“三究四学”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三究四学”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的课堂呈现状态。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
尤其身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感触特别深。数学学科本身特点就是有些枯燥,课改后我明显感觉到,新的课堂模式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良好状态,这就更加促使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更加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这种放手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自由地讨论,大胆地评价的做法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认真备课,功在课外
首先,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教学目标要有预设性”。没有充分准备的课,肯定是低效或无效的。上课就好比打仗,备课就好比战前的备战。《孙子兵法》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教师应是课堂的设计者,如果放任学生自由学习,会造成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活动混乱无序,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前认真、细致的备课,全面而又准确地把握课堂的学习目标、预设课堂各个环节,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把学习任务分解到学习小组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果教师准备不充分,对课堂的把握就会减弱,难以对课堂中生成性的问题、突发的现象做有效、及时的处理,因此说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准备。
其次,高效课堂需要导学案这个抓手。“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导学案在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如:“说一说”、“拼一拼”、“想一想”、“做一做”等。
三、教师应是课堂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调控者。
在杜郎口的课堂上,学生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的,各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后开始预习研究、展示交流、穿插巩固、拓展延伸等环节的学习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个别难题的释疑、各环节时间的安排、活动中不同程度学生的机会调节、各环节的有效过渡等等,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和调控,如果放任学生自流,就会造成个别难点突破不了、时间控制不科学、学习任务完不成等后果,直接影响课堂效率。教师的这种作用是保证课堂高效进行的必要手段,需要教师高超的驾驭课堂能力和灵活机动的处理问题能力。
结合我的课堂实例来看,在一堂课的内容之中,有一部分学生自学就能学会,另一部分通过学生之间的研究讨论也能够解决,只有剩下的一部分难点才是老师讲解的重点。对于老师来说,通过学生的自学活动让他们实现自己的自学目标,然后在讲解一下难点就可以了。这样,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因为有检查的督促作用,而且他们自己动手动脑,不容易走神而老师讲解的时间缩短了,需要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也缩短了,学生也能聚精会神的去把握重点难点。自学完后还有相应的检查和辅导。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就顺利完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让学生先自学、探索、实践,而教师当 “ 向导 ”、“ 路标 ”,起“ 引路 ”、“ 架桥 ”的作用。教师从在课堂上“ 满堂灌 ” 的第一线退到第二线,为学生在自学、思考、讨论、答疑中当 “ 参谋 ”和“ 顾问 ”。只要用心付出,收获自然跟上。
最后,身为一名教师,仅仅认真参加集智备课、认真出好每一份导学案就能算是认真在对待工作吗?答案显然是“不仅仅是”。提前下发导学案,上课前对学生导学案进行先批改再上课是二十中八年级数学组的一贯作风。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这就是高效课堂的第一步。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教师在上课前不仅仅是根据以往教学经验,预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更能提前得知目前学情下的学生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而这一点恰恰可能是你根本没有预料到的,包括难点、困惑、答题规范性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从从容容做好安排,则更加高效的掌控了课堂。复备这一环节显然必不可少。
三、重视课堂,打造快乐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高效课堂是重视活动的课堂。课堂上,只要是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提出的,教师不代劳。教师在课堂中要抓准机会,创设条件,让学生深入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想方设法的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听一听、看一看、议一议、试一试、尝一尝、练一练、摸一摸、想一想、演一演等多种活动方式,经历着学习过程,固然是很好的。但整个过程倘若全部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则作壁上观,不能对学生课堂上及时生成的问题进行解惑,未能及时、准确、有力的对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也不理会学生展示的效果,慢慢的,学生定将失去展示的兴趣,小组则必失去活力,学习也必丧失前进的动力,何谈高效?!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四、评价及时,总结到位
要做到精评,即讲评要及时针对性分流性,讲评的形式要多样性,要直观流畅。有人说,解疑与强化是教师的初级劳动,概括与总结是教师的高级劳动。概括与总结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总结帮助学生完成“从厚到薄”的过程,而没有概括的课堂则很难说是高效课堂。我认为这个观点很正确。
教师循循善诱、适时点拨、恰到好处地讲解与学生充分地探究、合作交流相辅相成,才能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并启动其思维。总结就是简化,简化的东西往往能突出核心,核心就是能力。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才能使课堂真正高效起来。而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教师的及时评价与总结的作用绝对不容忽视。
五、分层教学,注重落实。
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教师要精心设计适量、多层次、多样化的练习题,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互评、互议、互批、互改。每节课最精彩的应该是展示环节:“小老师”在讲台上尽展风采,“学困生”在辩论会上唇枪舌战,快板小品也争着亮相⋯⋯我惊喜地发现学生脸上的笑容多了,手举得勤了,回答问题的声音大了,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终于敢开“金口”了,昔日沉闷的课堂也有笑有乐了。
六、注重反思,教学相长
课后我们必须做好“三个反思”:学生的核心地位是否得到凸显,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得到激发,思维是否得到激活。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切实改进课堂教学行为。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反思的内容包括:回顾所学的内容,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作业之后,也可以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每一节课,教师在课中的感受,遗憾或精彩,课下都应及时记录,或与其他老师交流。坚持如此,长期下来,你的经验定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
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还应当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旨在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等。
总之,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从理解与尊重中来,从仁爱与豁达中来,从沟通与合作中来,从反思与研究中来。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兴趣得到维持,个性得到发展,师生关系得到融洽,有助于教师从学生的身上体验到教育的成就。总之十六个字: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坚持走发展之路,坚持走利于学生之路!总之,真正的高效课堂,关键掌控权还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想千方设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才能好起来,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高效。也只有尽力做到上述几点,教师能力才能提升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