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弩之末的意思:弩:古代用机械射箭的弓。强弩发射出的箭,到了末程,连薄薄的绢也穿不过。比喻衰微之势。强弩之末的出处:《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ɡǎo,细白的生绢)。”
强弩之末的意思:弩:古代用机械射箭的弓。强弩发射出的箭,到了末程,连薄薄的绢也穿不过。比喻衰微之势。
强弩之末的出处:《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ɡǎo,细白的生绢)。”
强弩之末造句:侵略战争刚开始时小日本如狼似虎,不过还没有到潼关,就已经成了强弩之末。
强弩之末的故事
西汉景帝时,韩安国官至御史大夫。有一次,和匈奴接壤的马邑县豪绅聂壹向皇帝建议,利用财物诱惑匈奴,然后设伏兵袭击,从而一举消灭他们。皇帝让大臣们商议这件事情,王恢认为此计可行,主张实施它;韩安国不同意,两人为此展开了争论。韩安国认为匈奴远在千里之外,又常常像鸟群一样迁徙不定,因此难以一举制服。韩安国又说:“我听说,猛烈的风吹到最后连羽片毛发都吹不起来;强劲的弓弩发射的箭,到了最后力量衰减,连最薄的产自鲁国的细绢都不能穿透。汉军如果千里奔袭,就会像烈风之末、强弩之末一样,取不到任何效果。”但是汉景帝最终还是采纳了王恢的建议,出兵三十多万诱击匈奴。匈奴在即将进入伏击圈时发觉了汉军的埋伏,马上退了回去,汉军无功而返。皇帝非常恼怒,认为王恢建议发动马邑战役,但战役没能进行;匈奴退却时,他本可攻击匈奴的后勤部队,但又畏缩不前,没有进攻,应让廷尉问罪。廷尉判决王恢死刑,王恢找人求情疏通不成,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