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兽的故事-中国民间故事

时间:2025-01-03 15:35:07

年兽

除夕守旧岁,这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从吃年夜饭摆上席开始,这就开始守岁了,大家慢慢吃,慢慢聊,有的人家会吃到深夜,有的甚至会彻夜不眠。现在的除夕守岁是快乐的,有趣的,可你知道吗?年夜饭曾被视为人生中最后的晚餐呢。

太古时期有一种名叫“年”的野兽,长相丑陋,生性凶残,它们住在人烟稀少的深山之中。这种猛兽十分贪吃,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只要是活物,都是它的食物,而且这“年”每天都不吃重样的,一天换一种口味。一说起“年”,人们心里就害怕,真可谓谈“年”色变。

话说这“年”也真奇怪,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会到人类聚居的地方来。它总是趁着夜色悄悄潜入村庄,天明的时候再离开。每次“年”出现都会吃人,人们这一夜过得是提心吊胆,所以便把这可怕的一夜叫作“年关”,能过了这一关的人来年运气一定好。

“年关”那天,人们早早起来,将家中的牲畜都拴紧,提前做好晚饭,把灶火熄灭,天快黑的时候,关好宅院的大门,一家人静静地坐在屋子里吃饭。这一顿饭吃得提心吊胆,因为谁也不知道今晚谁会被“年”吃掉。既然这顿饭很可能是最后的晚餐,所以饭菜一般都很丰盛。反正逃不掉,还不如吃饱喝足做个饱死鬼呢。就这样,一家老少守着一桌子美味佳肴,虽然吃到口中味同嚼蜡,但仍然强颜欢笑,勉强吃饭。吃完晚饭后,大家还不能睡,为了缓解心中的恐惧,一家人会聚在一起说话壮胆。

年兽的故事-中国民间故事

等到天黑下来的时候,也就是年兽开始活动的时候,人们就屏气凝神,静悄悄的不说话。这时,“年”摸进村庄四下打探,却发现家家户户都关着门,街上冷冷清清根本没人,它找来找去也找不到吃的。没过多久天就亮了,逛了一夜的“年”一无所获,之后灰溜溜地回到老窝去了。人们一夜没睡一直等到天亮,这时年兽已经走远,大伙儿打开院门,敲锣打鼓,燃放炮竹,烧香拜佛感谢上苍保佑,还要走街串巷拜访亲朋好友,恭喜对方躲过一劫。

这样平平安安地过了好几年,人们也渐渐放松了警惕。又到了一年的腊月三十,这天晚上,人们以为年兽没有尝到什么甜头,不会再来了,就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谁知,就在三十的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全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对新婚夫妇和几个小孩子幸免于难。原来这对夫妇刚刚结婚,家里挂着红布帘,身上的新衣还没脱,而那几个孩子当时正在院中放炮竹。年兽到了新婚夫妇家,看见红色,眼睛一下子闭起来,发出痛苦的嘶吼;年兽又来到另一家,正逢孩子们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爆竹“噼里啪啦”地响,年兽来到此处还没进门就被吓得逃跑了。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年兽害怕红光和响声啊!于是,每次年关一到,人们就在家门口贴上红纸,晚上的时候在院中燃放爆竹,后来,年兽再也没有来过这个村子。

《诗经·小雅·庭燎》当中也对此做了详细的记载,里面有一个词叫“庭燎之光”,说的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后来的“爆竹”也是由此而来的。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并不知道年兽的这种习性,更不知道它怕红、怕光,所以常常被年兽吃掉。后来天上的紫微星君知道了这件事,同情人间的百姓,便决定下凡消灭年兽。这一年,他算准时机,年兽一出没,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就这样,紫微星君降伏了年兽,后来又把它训练成了镇宅保平安的益兽。为了报答紫微星君对人类的大恩大德,每到过年,人们总会对着他的神像烧香祈福。

当然,关于“年”的传说不止于此,也有说法称,“年”不叫年,也不生活在陆地上,而是住在深海里,名为“夕”。它头长触角,尖牙利齿,目露凶光,凶猛异常。每到腊月三十晚上便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类。

因此,每年一到农历腊月三十这天,为了保命,人们全都背井离乡,逃往高山深林中去。

年兽的故事-中国民间故事

这年又到了农历腊月三十,桃花村的村民们早早做好了准备,家家户户都准备上山避难。就在这个混乱的时候,忽然从村外来了一个乞讨的老人。这老人很奇怪,他不像一般的乞丐,既不面黄肌瘦,也不精神颓萎,反而两眼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一把银须飘飘洒洒,竟然有些许仙风道骨。

乡亲们正忙着避难,有的正在收拾行李,有的正在关窗门,还有的牵牛赶羊,准备逃走,到处都是惊慌失措的景象,没人注意到这位来乞讨的老人家。

不过,村东头的一个老婆婆看见了他,见他可怜无助便匆匆取了些吃食给他,对他说:“夕就要来了,你还是和我们一起到山上躲躲吧。”谁知老人家不仅不听劝,反而笑着说:“婆婆若让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

老婆婆看他一副自信的样子,再想自己一大把年纪了,跑也跑不动了,还不如信他一次,便跟他留在了家中。

年兽的故事-中国民间故事

半夜的时候,夕终于来了,一进村子它就感觉出了异样,别家都关着门,只有村东头的老婆婆家点着灯,大门上贴着红色的纸。夕没多想,怒吼一声,朝门口扑过去。眼看就要扑进门了,这时,从院子里传来“噼噼啪啪”的炸响声,夕一听到这个声音便浑身战栗,停在原地一动也不敢动了。

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老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地逃走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村民陆陆续续避难回来,回到村子,看到一切如常,都感到非常惊讶,于是都跑去问唯一留在村中的老婆婆。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

从此,人们就把每年的农历腊月三十晚上叫作“除夕夜”,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要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过年”和“拜年”的风俗就这样慢慢形成了,其中“拜年”的风俗还有许多讲究呢,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好友。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一直拜到正月十五。

然而民间除了“年”“夕”是猛兽的传说外,还流传着一个“过年”的故事,也就是春节的由来。

相传,很多年以前,在山清水秀的定阳山下,有个小村庄,村庄的山坡上,盖着一间小石屋,青年万年就住在里面。万年家境贫寒,只能靠打柴挖药为生。那时还没有节令,庄稼人种地总是凭经验,有时拿不准,庄稼长不好,人们就没有粮食吃。万年是个有决心的青年,他琢磨着,一定要把节令给定出来。

一天,万年上山打柴,坐在树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制作了一个日晷,通过测太阳的影子来计算一天的长短。但是,天气变化莫测,他的观测常常受到影响。万年对此非常苦恼,后来,他决心做一件工具来计量时间,以弥补日晷的不足。

万年干活非常勤快,常常是累极了才休息。这天,万年忙了一上午,到中午实在太累了才坐在泉水边休息。他凝望着悬崖上的水滴,发现它们一滴一滴地往下掉,非常有规律。于是,万年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法子。他一跃而起,赶忙跑回家,动手做了一个五层的漏壶,打算借鉴泉水滴落的原理,用漏水的方法来计时。这样,无论天气怎么变化,都不会影响时间的记录。计时的工具有了,接下来就是观察了。以后的日子,万年每天都用心观察天时节令的变化。

几年下来,万年的观察终于有了收获。他发现,差不多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懂得了这个规律,如果能再弄清楚日月运行的规律,节令肯定可以推算出来。万年对自己的发现非常有信心,他决定带着自制的日晷仪及水漏壶去觐见天子,告诉他节令准不准和天神根本没有关系。当朝天子祖乙是个非常有见识的帝王,他认真听了万年的讲解,思索了许久,认为万年说的很有道理,决心把他留下来,研究时令。于是,祖乙命人盖起日晷台、漏壶亭,又派了十二个童子侍奉万年。

祖乙非常器重万年,也很期待他的研究成果。不久,他派一名官员去看望万年,趁机了解一下他制历的情况。万年热情地接待了这位名叫阿衡的官员,给他看自己推算的初步成果,说:“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荣枯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阿衡也是内行人,一听就知道万年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于是他开始担心起来:万一万年制出准确的历法,势必会得到天子的嘉奖,到时候自己就地位不保了。为了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他花钱雇了一名刺客,让他刺杀万年。刺客趁晚上没人,来到万年住的地方,对着万年放了一箭,好在这支箭并没有射死万年,只是擦过了他的胳膊,让他受了点儿轻伤而已。守卫们及时发现了刺客,把他抓了起来,交给天子。祖乙命人审理刺客,知道了雇佣他的元凶,就把阿衡抓了起来。这样,再也没有人能干扰万年了,他可以一心一意地做研究。最后,他得出结论:“现在申星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他把这个现象报告给天子,祖乙说:“春为岁首,我们就把它叫春节吧。”

后来万年又发现,自己的这个结论不太准确,需要把岁末尾时也算进去,这样才更为精确。于是,他又历经数十个寒暑,才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伟大作品。当他把太阳历献给祖乙时,已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祖乙深受感动,就把太阳历定名为万年历,并封万年为日月寿星。因此,后来的人们也把春节称作年,每每过年时都会挂上寿星图,除了表示新岁添寿还为了纪念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万年。

年兽的故事-中国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