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匠驸马
《皮匠驸马》的故事最初的来源不得而知,但在流传过程中演变出了几个不同的版本,每个故事的主角都不同,背景也不一样,但是故事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很诙谐幽默。
爱学习的张皮匠
古代的时候,一对母子住在大路边,这家的张老父已经去世了,留下了妻儿,亏得儿子学得了补鞋修伞的技艺,母子俩便靠着儿子的手艺相依为命。张皮匠的活计做得很巧,加上他每天走村串户揽生意,十里八乡的人大都认识他。大家都说他心眼不坏,而且又勤劳,都挺喜欢他。
这一天,太阳还没有落山,张皮匠把手上的活都做完了,于是高高兴兴地挑着行头回家。一进家门就看到了一个书生模样的客人,母亲正忙着招待他。
“娘,这位客人是谁?”张皮匠卸下担子,忍不住问道。
母亲回头看到了儿子,连忙过来对他说:“这是打算进京赶考的李秀才,马上就要天黑了,这附近没有客栈,所以想在此借宿。”
张皮匠一听是秀才就笑了起来。他自己从来没有进过学堂,对能识字的文化人非常尊重。再一看,这个李秀才和他的年纪相仿,两人聊了聊天,张皮匠只觉得跟李秀才相见恨晚,两人越说越起劲,觉得很投缘。
张皮匠长这么大从没有出过远门,他听到李秀才讲起京城的事,心里羡慕得直痒痒。他心想:京城该是多大的地方呀?如果能去看看就好了,那就干脆和李秀才一起到京城去见见世面吧!
张皮匠思索了片刻,对母亲说:“娘,我从来没有去过京城,难得今天我与李秀才如此投缘,也想要与他做个伴,我打算陪同秀才一起进京,见见世面。”
说完,他一脸期待地看着母亲,母亲只得同意了。
张皮匠乐得一晚上没睡好,收拾好了行囊,第二天便同李秀才离开了家,两人结伴而行。这个时候,离李秀才科考还有些时间,两个伙伴一路上倒也不着急,尽情地欣赏沿途的美景。虽然皮匠从未上过学,一个字也不认识,但他是个好奇心很重的人,遇事就爱问个究竟。李秀才知道的东西不少,对皮匠的提问也是有问必答,两人做伴倒也很轻松愉快。
途中,连日来一直是晴天,久旱无雨,使得树草干枯,连田地也干裂了,让人有些担忧。秀才和皮匠都希望老天爷快快下场大雨,避免久旱带来灾害。
有一天,张皮匠和李秀才路过一个池塘,往里一看,一滴水也没有。池塘底已经干得裂开了很多口子,看上去像是一张地图。张皮匠就问李秀才:“李秀才,你看这样的情境,如果用文字要怎么形容呢?”
李秀才想了想,回答道:“这叫‘干塘大册’。”在当地的方言中,“册”和“裂”同音,皮匠虽然没学过,但记性很好,很快就把这个词给牢牢地记住了。
两人接着上路了,走到一座小桥前,有一个人骑着马从桥上走过。那马蹄打在桥面上发出了“嘚儿,嘚儿”的声音,皮匠的问题又来了,他问道:“李秀才,这匹马过桥,它还用蹄子打出了响声,该怎么用文字形容呢?”
秀才稍加思索,回答道:“马蹬桥头足打鼓。”张皮匠没怎么听懂他说的话,但是很快也记住了这句话。
黄昏时分,两个人路过一户人家,一个大嫂正在院子里面喂鸡,那些鸡在地上啄食物,啄在院子的地上发出了“嘟,嘟”的声音。
张皮匠忍不住又请教道:“这么多的鸡啄食,发出的这声响,请问又该如何来形容呀?”
李秀才摇头晃脑地脱口而出:“鸡啄残米嘴撞钟。”皮匠点点头,把这句话又牢牢地记住了。
两个人终于来到了京城。从没见过京城的皮匠被繁华的景象惊呆了,他看得是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什么都想要看个明白。不一会儿,就见前面围着很多人,大家都在盯着什么指指点点,皮匠拉着秀才,也加紧了脚步赶过去,想看看到底是什么热闹。
原来大家正在看一张皇榜,是皇帝为了给心爱的女儿招选驸马而贴出的告示。张皮匠一个字不认识,就问李秀才上面的内容。原来,皇榜上面写了一百个稀奇古怪的字,上面说:“只要有人能认识这一百个字,不管他的出身来历如何,一定是才高八斗,定将他招为驸马。”
这张皇榜已经贴出两个月了,来看榜的人每天都络绎不绝,但谁也不敢揭皇榜。看了一会儿,李秀才对张皮匠说:“我们走吧,这些字都稀奇古怪的,我也不认识多少,再看也没什么意思。”
皮匠点点头,说道:“我一个字不认识。”谁知他的话音刚一落,守榜文的士兵还没等他转过身,就把皇榜塞到了他的手里。
这些官兵在这里已经守候了两个月,一直没有人能认识上面的字,没想到今天碰上了一个“一个字不认识”的人,肯定再也不会出现如此有学识的人了,皇榜不给他给谁?皮匠接了皇榜,士兵不由分说地就拉着他往皇宫走。
张皮匠只觉得莫名其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看到这些人都带着武器,又不敢拒绝。没过多久,守榜兵就把他带到了皇宫里,直接送到了皇上的面前。皇上一听有人揭皇榜,大喜,立即叫来了宰相,叫他将皮匠带去考查一番。
皮匠被带到了御书院,宰相好奇地看着这个揭皇榜的人,上下打量了几遍,怎么看都觉得他其貌不扬,而且一丝书生气质也没有,怎么也不像是学识很高的人。不过既然敢揭皇榜,就应该不是一般人。宰相觉得也不能用一般的手段来考查他,于是想了想,用双手比画成一个圆的形状,意思是“团团娥月”,然后示意皮匠对一句。
皮匠看了,还以为宰相比画的是馍,问他能吃几个,于是马上伸出双手一上一下比画,看上去足有两尺来高。他的意思是:馍这东西,我能吃下这么大一摞。宰相一惊:这不是“沌沌乾坤”吗?正是答案啊。
宰相还想再考考他,于是又伸出四个手指,意思是“四方有难”。皮匠以为宰相还在谈论吃馍的事,要再给他加四个馍,于是伸出手来平着挥了一下,表示自己那一摞已经吃得很饱了,不能再吃了。宰相一惊,以为正是他要的答案“一扫太平”。
宰相想了想,又摸了摸头,意思是“头戴乌纱”,皮匠看了,以为宰相问他是不是修伞的,于是指了指脚,意思说自己是补鞋的,宰相以为他要说“脚蹬朝门”,不得不开始佩服起这个皮匠来了。
宰相又用手摸着肚子,意思是“大肚罗汉”。皮匠以为宰相说的是用肚子上的皮来补鞋,他赶紧摸了摸自己的后背,表示补鞋用的是背上的皮,但在宰相看来,这正好又是他要的答案——“反背观音”。
一连出几个题目难不住他,宰相于是说:“这样吧,我说个句子,你来对下一句——马蹬桥头足打鼓。”
皮匠想也不想,脱口而出:“鸡啄残米嘴撞钟。”这正是李秀才教给他的那句话,没想到还派上了用场。
宰相见他如此才思敏捷,对答如流,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这个人可是文武双全,果然是驸马的最佳人选,没想到民间竟然深藏了如此的高人。
宰相很满意地对皇上说:“皇上,这个年轻人真是民间高手,我出的题目都难不倒他,真是人不可貌相啊,驸马非他莫属啊。”皇上听后大喜,于是昭告天下,要为公主择日完婚。
张皮匠就这样被糊里糊涂地送进了皇宫,没过多久,又被糊里糊涂地推入了洞房,而且迎娶的居然是公主,真是天上掉下了大馅饼,世间多少好事都被他撞上了。
可是皮匠一见洞房里的真是公主,吓得屁滚尿流,哪有这个胆子去掀公主的盖头,傻呆呆地站在一边不动弹。公主欣喜地等了半天也不见驸马揭下自己的盖头,别提多纳闷了。一直到三更,公主终于忍无可忍,自己把盖头一下给掀开了。
一睁眼,公主给活生生地吓了一大跳。本以为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书生,可是万万没想到是一个五短三粗、皮肤黝黑、一点书生气也没有的人。
“你到底是谁?”公主盛气凌人地问道。
此时的皮匠一听,哪里敢看公主一眼,连忙腿一软,把自己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公主越听越气,恨不得叫人来杀了皮匠。皮匠一看势头不对,赶紧跪下对公主说道:“公主啊,你不能杀我,现在上下的官员百姓都知道皇上今天招了驸马,若将我杀了,你不就得一辈子守寡吗?”他这么一说,公主也觉得有道理,只好作罢。
眼下面临的是第二天的早朝,公主知道大臣们肯定会考查新驸马,这一直都是朝廷的规矩。既然已经是驸马了,公主也不愿意皮匠在大臣们面前丢脸,于是苦口婆心地教他如何对付大臣们说的话,可是皮匠从没听过这些事,听得云里雾里的,啥也没明白,他着急地对公主说:“这些话怎么都那么文绉绉的,我哪里能记得住啊?”
公主叹了口气,没办法,就给皮匠准备了一个小手鼓和一个小盘子,让他揣在身上。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皮匠穿上朝服,揣着东西来到了宫殿里,文武百官正望眼欲穿地等着他呢。大家向他打过招呼,就立刻有大臣提问了:“驸马爷真是才高八斗,那皇榜上的字我们大家都认不出几个,请问驸马爷从何学来的呀?”
皮匠长这么大,从来只在村子里待过,压根儿没见过这阵势,被这么一问,更是吓得头脑一片空白,忍不住瑟瑟发抖,这一抖,就把腰间挂着的手鼓给抖掉了下来,皮匠灵机一动,大声说道:“自从破鼓开天地,哪里有臣问君之理?”
大臣们一听都很惊奇,破鼓是什么人物?一个大臣惊讶地说:“自从懂事以来,我只听说过‘自从盘古开天地’,驸马爷是从何得来的‘自从破鼓开天地’一说?”说来有趣,这个手鼓晚上被老鼠咬了一个洞,皮匠看到这个洞,他想不起“盘古”,就脱口而出说“破鼓”了。
见大臣们都被震住了,皮匠也渐渐地镇定了下来,头脑也清醒了,他急中生智,反问大臣们:“破鼓是谁,你们知道吗?”
大臣们都好奇地问道:“他是谁?”
皮匠摆出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这破鼓正是盘古的父亲。”
一个大臣又问:“驸马爷,不知哪一部古书记载了这件事?”
皮匠摇头晃脑地说:“就在《弓背乱弯经》之《干塘大册》上。”
此言一出,大臣们都哑口无言。这《弓背乱弯经》不但没人看过,更是无人听说过,大臣们对驸马爷的学识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皮匠这个驸马就稳稳当当地做下去了。这正是:姻缘自有天注定,管他贫民与富人。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老实大胆的朱皮匠
在祁东有一座七宝山,山脚下有个叫驸马坳的小村。取这个名字可是有来头的,相传这个村子有一个姓朱的皮匠,虽说他一字不识,可在三十岁那年竟然出人意料地当了朝廷的驸马。
据传说,有一年皇帝要为公主招驸马,于是挂出了一个蜂窝,算是一道考题。很多有学识的人纷纷前来应考,结果不仅没有人能对答,反而有些人因此被处死了。过了很久,还是没有人能考上。于是,皇帝又写了一张榜文贴到城里,继续招考。
有一天,朱皮匠和往常一样,挑着担子,哼着小曲,进了城。刚放下担子,烟瘾就犯了,但找来找去都没有能卷烟的纸,朱皮匠一抬头,看到墙上贴着一张老大的黄纸,看着还不错,就顺手从墙上撕了下来。
正当他美滋滋地卷烟时,突然两个公差朝他走来,紧张地问他:“你是何人?为何要撕这榜文?”
朱皮匠老老实实地说:“找不到卷烟纸,无意看到那里有纸就撕了呗。”
公差大惊失色:“你可知道这是皇上招选驸马的皇榜,你也敢随便撕?撕了就得去应考!”说罢,也不顾朱皮匠的拒绝,硬是带着他到了考场。
考场里还是挂了一个蜂窝。主考官问道:“你看看,那里挂的是什么?”朱皮匠笑嘻嘻地说:“在我看来呀,那是‘顺挂藕来倒挂莲’,恭喜皇上万万年。”
“嗨!不错,说得真好!”主考官听了很佩服,称赞道,“看不出来,你还真是一个大才子。”皇上听了也喜笑颜开,便昭告天下,要把这个才子招为驸马。
就这样,朱皮匠就被推入了公主的洞房。
当天晚上,公主问他:“你到底读了多少书?”
朱皮匠老老实实地说:“我一个字也不认识,从来没读过一本书。”
公主一听就犯了难,明天还要复试,怎么办?都已经成亲了,不能让皮匠不通过,那样自己就该守寡了。于是,公主便悄悄告诉皮匠:“我听说明天的考题,是关于什么开天辟地的,你知道那些吗?”
朱皮匠连连说:“不知道,不知道。”
公主说:“我告诉你吧,开天地的是盘古,你可一定要记住。”
朱皮匠说:“我记不住啊。”
公主没办法,就用带子卷成一个盘子说:“你把这个带在身边,想不起来就看一看。”
第二天,大臣们果然又来考他了。主考官鞠了一躬,说:“请问驸马,天地是何人所开?”朱皮匠说不出话来,伸手去摸口袋里的那个盘子,盘子是扁的,他于是大声地回答道:“是扁古开天地。”
众人一听都惊呆了,朱皮匠发觉自己说错了,赶紧打圆场,说扁古正是盘古的父亲。大臣们看到他自信满满的样子,都当了真,反而都开始自愧读书太少,连这点都不知道。主考官又怯怯地问他:“请问驸马爷,这是从哪一本传书上看到的?”
朱皮匠有点为难了,心里纳闷:这个“传”是什么意思?他想了想,以前曾经看到屋背的茅草被风旋走了,这个莫非就是那个“旋转”(传)吗?想到这里,他马上响亮地回答道:“茅草旋(传)。”众人听了,连声感叹,又都在心里想,我们所有的传书都看了,可从没看过这个“传”。但为了避免驸马嘲笑他们才疏学浅,大臣们都闭上嘴,不敢再问了。
虽然大臣们对皮匠都很敬重,可皇帝还是不放心,请来了一位博览群书的老禅师与驸马对学问。老禅师向驸马行了礼,就伸出一个指头,意思是“一法制天”。
朱皮匠看了,认为老禅师要做皮鞋,但皮鞋怎么可能只有一只?于是他伸出两个指头,表示一双鞋有两只。禅师一看,吓了一跳,心想,驸马是说“二法齐全”啊,真厉害。接着,老禅师又伸出了四个指头。
朱皮匠以为禅师问一双皮鞋是不是四个钱,那当然不行了,起码价格要翻倍。于是,他就比画了一个八字形的手势,禅师更是惊叹,心想,我说“四仙下凡”,他却说“八仙过海”,对得太妙了。
但老禅师还是不服气,又用手在头上摸了一圈,意思是“我是天下第一”。朱皮匠以为禅师说做皮鞋要用头上的皮。朱皮匠摇摇头,在自己的屁股上拍打了几下,他的意思是,做皮鞋用的是臀部的皮,比较结实。
老禅师一看就睁大了眼睛,他以为驸马是在说“我不在你的胯下”。
这回老禅师真是没招了,赶紧退了出去。
从此,朱皮匠这个驸马爷就稳稳当当地做下去了。这个消息传到了他的家乡,家乡人都很开心,将朱皮匠住的村子改为了驸马坳。
歪打正着的皮匠驸马
有一年正赶上上京赶考的日子,三个举人结伴同行,在途中遇到了一个也要进京的皮匠。皮匠是去京城做生意的,这个皮匠只是在一个小剧团演过戏,但从没念过书,一直很羡慕文人,遇到举人,就心想,要是能与他们结伴同行,也可以沾点文气。于是,皮匠提出了同行的请求。三个举人看皮匠很会说话,人也很实在,就同意了。一路上,三个举人谈论文法,皮匠插不上嘴,只好一言不发。
有一天,一个举人看到麦子上挂着的露水被一阵风吹落到了地上,便感慨地说:“此乃一片(篇)。”另一个举人随即问:“说来听听?”
第一个举人回答道:“此乃风吹麦子湿地片(篇)。”另外两个举人点点头,四人继续前进。中午的时候,另一个举人看到一片被太阳晒得向上卷起的湿地皮,便说:“此乃一丝(诗)。”
“此乃天干地卷丝(诗)。”一个举人也不问,就自己接口道。大家听了哈哈一笑,又继续往前走。眼看京城快要到了,一个举人看到一家人正在拆房子,便说:“一册一册,此乃高楼下拆(册)呀。”皮匠虽然根本不明白三个举人的意思,但是他们的话,他都牢牢地记在了脑子里。眼看就要天黑了,四人各自找客店住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皮匠就醒来了,他从没来过京城,想四处转转看个稀罕,顺便找个好做生意的地方。不知不觉,皮匠就来到午门前面,看到城墙上贴了一张黄纸。皮匠不识字,但看见大家都围着看,他也假模假样地跟着凑热闹。
皮匠不认识一个字,但是仔细一看,觉得这张纸的质量很好,想着带回去做个鞋样。见刚才围观的人都走了,他干脆把黄纸揭了下来,大摇大摆地带着黄纸回到客店中。
皮匠压根儿没想到那是张皇榜,说的是一个小国拒绝给皇帝进贡,派来了四个使者要和朝廷的官员对文,如果能对上,他们就继续进贡,对不上就免谈。结果,满朝文武百官谁也没对上,皇帝没办法,就贴出皇榜,号召天下能人对文,倘若能对上,就将他招为驸马。
看榜的卫兵见居然有人大摇大摆地揭皇榜,立马回宫禀报皇帝,百官大喜,传令官火速赶到了皮匠下榻的店中,一见到他便大喊:“皇上有旨,揭榜人速速上殿!”皮匠一听,以为是要他给皇上做皮鞋,这回肯定给的银子多,就兴高采烈地跟着传令官上殿去见皇上。
好在皮匠曾经演过戏,演过觐见皇上的场面,因此他心里一点儿不紧张,有礼有节,百官对他的印象都不错。礼毕,皇上马上让那四个使者上殿,使者非常傲慢,见到皇帝连跪拜礼都不行,反而冷笑着问皇上:“你们还有什么本事?赶紧拿出来吧。”
虽然皮匠不识字,但却有一颗爱国之心。一看使者这么嚣张,他就生气了,把演戏时候说的台词给搬了出来,用手指着使者说:“这是哪国的毛贼?竟敢在我主万岁面前无礼!还不快跪下!”
皮匠嗓门又高又大,使者一下子就给镇住了,半天才回过神来。一个使者上前说:“好啊,既然如此,那今天你们先来选一篇。”
皮匠脑筋一转,便答道:“那好,那先来一个风吹麦子湿地片(篇)。”使者傻眼了,他读了千篇万篇,可恰恰没有这一篇,半天说不上,只好退下了。
另一个使者上前说道:“选一首诗吧。”
皮匠脱口而出:“那就选天干地卷丝(诗)。”使者又傻眼了,这是哪一首诗?他从来没听说过。这个使者也只好退下了。
第三个使者上前道:“说一册。”
皮匠摇头晃脑地说:“好吧,那就来一个高楼下拆(册)。”
第三个使者摇摇头,嘀咕道:“不会不会。”说完就退下了。
第四个使者一看其他人都失败,就紧闭嘴唇,恶狠狠地走上前来,用手往上一指,叫了一声:“嗨!”
皮匠以为这个使者要让他做皮帽子,但他只会做皮鞋,便用手往下一指,也说了一声:“嗨!”使者摇摇头,又皱着眉头,用手使劲拍胸膛,大喝一声:“嗨!”皮匠以为使者想用牛前胸的皮做皮鞋,但是后臀部的皮才更结实,于是也摇摇头,用手一拍屁股说:“嗨!”
使者又摇摇头,然后伸出三个手指,怒冲冲地说:“嗨!”皮匠以为使者说一双皮鞋给三两银子,心想这也太少了,最少也得五两,于是伸出五个手指回答:“嗨!”使者见此,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只好退下。
四个使者都失败了,于是往皇上面前一跪:“朝廷果然是有能人,我们输了,以后的进贡年年照常。”皇上一听龙颜大悦,让人带着皮匠去休息,等着封赏,然后又转头问使者:“你们刚才讲的哑谜都是什么?”
第四个使者摇摇头,说:“我说天堂,他对地狱;我说前唐,他对后盾(混沌);我说三皇,他对五帝。”皇帝这才明白过来。
就这样,皮匠稀里糊涂地解决了皇帝心头的一个大问题,接着就当上了驸马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