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虚乌有”为何与“凭虚公子”同义?

时间:2023-11-09 10:59:03

“子虚乌有”语出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在此赋中,司马相如假托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互相问答。因为这三人都是虚构的人物,因此后来就把“子虚乌有”作为成语,用以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或事物。如《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然其事为理所宜有,固不必以子虚乌有视之。”此中的“子虚乌有”即是。也作“乌有子虚”、“乌有先生”。《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都察院蟒……尝两见其蟠迹(盘伏的踪迹),非乌有子虚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乌有先生’者,乌(无)有此事也。”“乌有先生”又称“乌有翁”。南宋陆游《六言》:“乌有翁边贳(shì,赊欠)酒,无何乡里寻花。”

“凭虚公子”语出东汉张衡《西京赋》:“有凭虚公子者,心奓(chǐ)体忲(tài)。”唐李善注:“凭,依托也;虚,无也;言无有此公子也。”由此可知“凭虚公子”和“乌有先生”一样,是一个并不存在的假托人物。

 “子虚乌有”为何与“凭虚公子”同义?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