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唇鼓舌”是“大发议论”的意思吗?

时间:2023-11-09 10:19:01

很多书都把“摇唇鼓舌”解释为“大发议论”,许多文章也把此语当“大发议论”来用。如果分析此语的出处,则会发现这样解释和运用是不准确的。“摇唇鼓舌”语出《庄子·盗跖(zhí)》:“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这个人不就是鲁国虚伪的人孔丘吗?替我告诉他:‘他花言巧语制造舆论,无根据地称道文王和武王……大发谬论,不事耕种却吃得很好,不织布却穿得很好,卖弄口才,制造是非以迷惑天下的君主……’)”这段话是借盗跖之口批评孔子的。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如果把“摇唇鼓舌”解释为“大发议论”,它就会与前文“多辞缪说”不但重复而且指责的力量也不够(“大发谬论”当然重于“大发议论”);不仅如此,“大发议论”还不能与后文的“以迷天下之主”呼应,因此“摇唇鼓舌”应是形容凭着口才搞挑拨、煽动或进行游说。《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我正在这里指授进兵的方略,谁胆敢摇唇鼓舌,煽惑军心!”郭沫若《虎符》第三幕:“侯嬴:那些人除掉摇唇鼓舌之外,实在也没有多么大的本领。”也作“鼓舌摇唇”、“摇唇鼓吻”、“鼓唇弄舌”。用例依次是元曲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你这里鼓舌摇唇说短长。”《南村辍耕录》:“不然如两生、四皓、伏生之流,鸿飞冥冥,弋人何慕,肯摇唇鼓吻,自投于陷井哉。”此中的“两生”、“四晧”、“伏生”都是汉朝初年的士人,他们都有独立的思想品格。叔孙通替刘邦招募贤士参加议政,招募到“两生”时,“两生”认为:叔孙通阿谀逢迎刘邦,品格不好,因而拒绝参加他的招募。“四晧”是秦朝的四位博士,见刘邦轻视读书人,因而远离刘邦,不给刘邦做事。“伏生”是西汉经学家,曾为秦博士。秦时焚书,他把《尚书》藏于壁中。“鸿飞冥冥,弋人何慕”指大雁飞向远空,猎人无法射到,比喻隐者远走高飞,全身避害。《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十一回:“京内外一般官吏,又复鼓唇弄舌,摇笔成文,谈几条变法章程,草几篇变法奏牍。”

 “摇唇鼓舌”是“大发议论”的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