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祢衡之交为何称为“忘年之交”?

时间:2024-11-26 20:08:07

孔融字文举,鲁(今山东曲阜)人。喜为学,涉猎广泛,博览群书。汉献帝时,拜将作大匠(官名),和曹操同事。孔融“见操雄诈渐著,数不能堪(看到曹操野心愈来愈大,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因此经常写奏章讽刺曹操。曹操恨他,但因他素有名声又不能奈何他。有一个叫郗虑的人,见风使舵,以孔融犯的一点小错误,上书请求免去孔融的职务。曹操又让人罗织罪名,上书构陷孔融,说孔融“及与孙权使语,谤讪朝廷(和孙权的使节谈话时诽谤朝廷)”,还说他“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既而与衡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又和没有功名的祢衡胡说什么‘父亲与儿子应该有何关系呢?论其本意,儿子乃是父亲发情的产物。儿子与母亲又是何种关系呢?儿子是物,母亲是缶。儿子是寄托在缶中的物,一旦降生就离开了缶。’他们还互相赞扬,祢衡称赞孔融是‘孔子不死’,孔融称赞祢衡是‘颜回复生’。他们这些大逆不道的言论都犯了死罪)。”曹操上了奏章后,孔融被杀,时年五十五岁。提到“忘年之交”时,之所以从《后汉书·孔融传》中引上述这段文字,是因为在曹操的奏章中提到了孔融与祢衡的交往。从祢衡对孔融的赞扬中可知祢衡对孔融之推崇,二人关系之密切。此外在《后汉书·祢衡传》中也有相关记载:“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融亦深爱其才。”“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以上这几句话,即是“孔融祢衡忘年之交”的“出处”。所谓“忘年之交”,即岁数相差悬殊的人之间的交往。孔融四十岁,而祢衡才弱冠(二十),两人相差二十岁,但友情深厚,这在古人看来就是“忘年之交”了。两人友情深厚,除表现为互爱互重外,孔融还专门上疏给皇帝推荐祢衡,说他在国家“旁求四方,以招贤俊”之际,乃是“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在谈到祢衡的才能时,则说他“淑质贞亮,英才卓砾”。“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瞥闻,不忘于心。”所以“若衡等辈”是“不可多得”之人才。

 孔融、祢衡之交为何称为“忘年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