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结义之交为何是“生死之交”?

时间:2024-11-26 19:53:07

一提到“桃园结义”,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历史上是否真的有桃园三结义”?关于这个问题,从《三国志·蜀志·关羽传》、《三国志·蜀志·张飞传》中找不到“结义”的字样。《关羽传》中只有如下记载:(一)关羽亡命奔涿郡,刘备正在此处聚合徒众,关羽、张飞投其门下。(二)后来刘备为平原相,羽、飞为别部司马。刘备和羽、飞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关羽经常在稠人广坐之下,终日侍立于刘备身旁。(三)再后来徐州失守,关羽被擒。曹操派人劝降,关羽则说:“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张飞传》中也只有“张飞……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这寥寥数语。从这两段史料中的“恩若兄弟”、“誓以共死”、“飞兄事之”可知:刘关张不曾结拜,但此数语却为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创作“桃园三结义”的情节提供了基础。“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的第一个故事。其中这段描写深入人心:“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就是这段文字中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表明了刘关张三人是同生死共命运的朋友和友谊,也就是所谓的“生死之交”,同时也为后世的异姓结拜提供了榜样。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说:“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从这“日日有桃园之拜”中可看出:“桃园之拜”几乎就成了“异姓结拜”的代名词。其影响之深之广,不言而喻。

 桃园结义之交为何是“生死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