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地说,“姗姗来迟”不能用于庄重的场合。之所以不能这样用,与此语的出处有关。此语出自汉武帝刘彻《李夫人歌》:“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姗姗”,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其”,句中助词,无实义。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李夫人死,武帝思念不已。齐国方士少翁,说能使李夫人灵魂出现。于是在夜间燃灯点烛,张设帷帐,陈置酒肉。武帝果然从远处看到有个貌似李夫人的美女坐在帐中,又出帐缓步。武帝感伤非常,作诗一首,即上引《李夫人歌》。后人从引文中拈出“姗姗来迟”,戏称迟到的人。例如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倘弓鞋三寸,而缩颈粗腰,可能望其凌波微步,姗姗来迟否?(倘若一个女子脚很小,但是短脖粗腰,你能看到她走起路来步态轻盈从容的样子吗?)”这是袁枚提出的对女子的审美主张:女子美不美要先看她的身材、面容,不能看她是否脚小(当时把女子缠足视为时尚)。此文中的“姗姗来迟”用的是汉武帝诗中的原意,指步态从容。《孽海花》第五回:“那时唐卿、珏斋也都来,只有菶如姗姗来迟,大家只好先坐了。”此文中则是指迟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