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上瞒下”、“礼贤下士”、“民可近,不可下”的“下”同义吗?

时间:2024-11-26 19:35:05

不同义。“下”是指事字,甲骨文是在一长横(象征物体)下边加一短横,意思是指物体底部。可见,“下”本义是“底部”、“低处”。由“位置低”又引申指“地位较低的人”。如《新唐书·食货志》:“聚敛之臣用,则经常之法坏,而下不胜其弊焉。”这是说:贪赃枉法的官员被任用,法制就会遭到破坏。这样一来,地位较低的人就会承受不了由此带来的危害。此中的“下”即指“地位较低的人”。“欺上瞒下”的“下”亦是。此外“下”由位置低又引申指“退让”、“谦恭”。如《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是因为处在下游,能容纳百谷之水)。”此中的“下”即为“退让”。“礼贤下士”的“下”也同此。“礼贤下士”是有礼节地敬重贤人,谦恭地对待有才能的人。“下”由“低处”又引申指“轻视”。如曹操《请增封荀彧户邑表》:“古人尚帷幄之规,下攻拔之捷。”这说的是古人作战崇尚不动武力而是用帷幄中的谋划使敌人降服。这不动用武力使敌人屈服的“下”即是轻视。“民可近,不可下”也是说对百姓应该亲近而不可轻视。“欺上瞒下”也作“欺上罔下”、“蒙上欺下”。唐元结《与李相公书》:“如曰不可,合正典刑,欺上罔(蒙蔽)下,是某之罪。”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蒙上欺下,是官僚政治的特点。清政府也用这种态度敷衍人民,对上向‘洋大人’蒙混。”

 “欺上瞒下”、“礼贤下士”、“民可近,不可下”的“下”同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