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义。前语的“明见”,是英明地察见,全语形容对远方或外面的情况十分了解。如《后汉书·窦融传》:“玺书既至,河西咸惊,以为天子明见万里之外,纲罗张立之情。”《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七回:“小的偶然站着看看……已是知道老爷明见万里了。”
“明察秋毫”的“秋毫”是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微小的东西。全语意为能敏锐地看出极微小的事物,形容目光极为锐利,不受欺瞒。语出《孟子·梁惠王上》:“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有一个人向您报告说:我的力气足够举起三千斤,却拿不起一根羽毛;我的视力足够看仔细秋鸟羽毛的尖尖,却看不到一车柴禾。大王相信他的话吗?)”“明察秋毫”即从文中提炼而出。孟子为何要向宣王提这样的怪问题呢?是要告诉宣王:现在您的恩惠连禽兽都能得到,是因为您重视了,用上了力气;但恩惠没施加到老百姓身上,是因为您没用力气,就像拿不起一根羽毛,看不见一车柴禾。又如《三侠五义》第四十二回:“不想相爷神目如电,早已明察秋毫,小人再不敢隐瞒。”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道公所料简,无不部居别白,明察秋毫,而又能天马行空,一丝不挂。”“料简”是计量与稽考;“部居别白”是依照部类区分排列,分辨明白;“天马行空”的“天马”原指汉朝时得自西域大宛的良马,在此语中指神马,意为天马奔驰于太空,比喻才情奔放,任意驰骋;“一丝不挂”原是佛教语,在这里指显露全部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