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副实”只有贬义吗?

时间:2023-11-09 06:29:03

“名不副实”意为名声(名分)与实际不相称。

三国魏刘邵《人物志·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此中的“中情之人”是有才情但不外露的人,是“真智在中,众不能见,故无外名,而有内实”之人。这样的人“名不副实”并不是坏事。“名不副实”在此文中不含贬义。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序:“如名不副实,才不合道,纵权压梁、窦,终无取焉。”此中的“才不合道”指有才能,但不用于正道。“梁、窦”指东汉时两个骄奢横暴的权臣梁冀与窦宪。“终无取焉”是说“名不副实,才不合道”的人尽管他权力很大,甚至可压过梁窦,最终也是无可取之处,即只有害处。可见此文中的“名不副实”是含贬义了。明张岱《快园记》:“弟极苦,而住快园,世间事,名不副实,大率类此。”此中也不含贬义。

有时也作“名实不副”、“名不符实”、“名过其实”、“名与实违”、“名声过实”。用例依次是鲁迅《十四年的“读经”》:“无论怎样言行不符、名实不副……经过若干时候,自然被忘得干干净净。”邹韬奋《经历》:“因为读者感觉到宣传的名不符实,一看之后,就不想再看。”西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故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所以俸禄高过他的功劳者要把俸禄减下来,名分高过他的实际才能的要把名分降下来)。”刘师培《文说》:“名与实违,此又文士之通失也(名与实不相符,是文士的通病)。”《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及将军守边,招致宾客而下士,名声过实。”

 “名不副实”只有贬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