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池学书”出自西晋卫恒《四体书势》:张芝年少就有高尚的情操,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召他入朝做官,他不去。但他学书甚勤:“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之(凡是家中能往上面写字的衣裳布帛,必定都是先在上面练字,写完字以后再拿去洗染)。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他学书法的这种刻苦磨砺的精神成为中国书法界尽人皆知的一大掌故。北宋曾巩《墨池记》:“(王)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确实是这样吗?)”这段文字是曾巩去探访王羲之的墨池时写下的。“故迹”指的是王的墨池。由此可知:“临池学书”本指张芝到池边练字,后来成为成语,泛指刻苦学习书法。如明张岱《家传》:“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少年时不肯努力学习书法,因此字写得非常不好看。去参加科举,却因为答卷上的字写得不好而不被录取)。”古代的科举考试,答卷上的字也被视为考查考生水平的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