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耳濡目染”与“过庭之训”有关?

时间:2023-11-08 23:49:03

“耳濡目染”的“濡”是沾湿,“染”是沾染;全语的意思是耳朵沾湿,眼睛沾染,比喻听得多看得多,无形之中受到影响。如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八章:“基础薄弱的干部们,置身其间,耳濡目染,一到离开了长官的训导,就不知不觉地为非作歹起来了。”此中的“耳濡目染”即指受到长官的无形的影响。再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文之先人躬耕数代,文于牧畜树艺诸端,耳濡目染,洞悉奥窔(yào)。”这里的“耳濡目染”指孙中山先生自幼即受到先人在树艺牧畜方面的无形影响,因而在这些方面是内行。“奥窔”本指屋的东南角,在引文中引申为深奥。再如清王士祯《芝廛集序》:“先生幼闻过庭之训,耳濡目染,无非教也。”在这段文字中,“耳濡目染”就和“过庭之训”连用了。

“过庭之训”语出《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有一次他独自站在那里,我快步走过前庭。他说:‘学《诗》了没有?’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善于讲话。’我就回去学《诗》。又有一天,他一个人站着,我快步走过前庭。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不能在世上立身。’我就回去学礼)。”这段话是孔子的儿子孔鲤讲的和父亲之间的一段故事。文中的“他”即为孔子,“我”为孔鲤。“过庭之训”即由此文中提炼而出,用为承受父亲教导的代称。这样就可知《芝廛集序》中的那句话今译应为:先生自幼年起就承受父亲的教导,从父亲那里所听到的见到的,对他来说没有一处不是教育。

 为何“耳濡目染”与“过庭之训”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