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解释“眉来眼去”,对“眉来”解释不通,就把“眉来眼去”解释为“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即把“眉”也当“眼睛”讲,把“来”也当“看”讲了。这样讲虽然把“眉来眼去”讲通了,但同时也误解了此语。“眉来眼去”是个典故,原指“山如眉峰,水如眼波,乘船行进,远山渐渐移近,船旁水波渐渐逝去”,即“来”指移近,“去”指逝去。如宋·辛弃疾《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还记得眉来眼去,山光水色。”此中的“眉来眼去”即指的是“乘船行进,对山的感觉是移近,对水的感觉是逝去”。后来“眉来眼去”失去此意,专指男女之间用眉眼传递爱意。如《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允) 便命貂蝉与吕布把盏。貂蝉送酒与布,两下眉来眼去。”明·周楫《西湖二集·吹风箫女诱东墙》:“如此几日,渐渐相熟。彼此凝望,眉来眼去。”也作“眼去眉来”。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送春情是这眼去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