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矛盾。“大巧若拙”是《老子》第四十五章里的话。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各家对此语的解释多有不同。下面举一种对此最具权威性的解释,即《庄子·胠(qū)箧(qiè)》中的一段文字:“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lì)工倕(chuí)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这段话的意思是:“要毁掉画圆的工具和取直的墨线,放弃各种规矩,再折断能工巧匠的手指,那样天下的人才能保持他们的技巧。所以说:大巧因自然以成器,不另外采取别的方法,像很笨拙似的。”可见“大巧若拙”的本义乃是“顺乎人们的自然本能去做事、去制造,不需要工具的帮助,不要有规矩指导;更不要有能工巧匠代替去做,所以像是很笨似的,其实这才是大巧”。故此“大巧若拙”乃是庄子“根绝圣人,抛弃智巧”的思想在“大巧”问题上的反映,与其“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思想一致。当然,庄子对于“大巧”的这种主张许多人是不能接受的,人们虽然使用“大巧若拙”这个词语,但向两个方面发展了它的意思:(1)“真正聪明的人不自骄自傲,表面上好像很笨拙似的”,用以表明“真正聪明的人知道知识是无穷尽的,人也是‘能人背后有能人’,所以从不炫耀自己”。(2)“大巧”不马虎行事,要求高质量。要求高质量,就得精雕细刻;精雕细刻,工程进度就要慢一些;因此显得很笨拙。由于对“大巧若拙”的这两种理解都符合真正聪明人的实际情况,所以这两种发展义就都被人们接受了。用例如“某画家大巧若拙,对自己在画法上的创新从不自以为是。”“大巧若拙,慢工出巧匠,这是不容置疑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