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含贬义。由于“粗服乱头”是“粗布衣蓬乱头发”的意思,因此多用来比喻文词朴素自然,不加雕琢。语出《世说新语·容止》:“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裴楷有俊美的仪表,他脱了帽子,即或是粗布衣乱头发也很好看,当时的人把他称为玉人。) 由其出处看,此语本是讲不修边幅的。但这“不修边幅”的“粗服乱头”因为是出自一个仪容俊美的玉人身上,因而它也就与“自然美”挂了钩。这样,后来许多人就把此语当作“自然美”的代词。如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注引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毛嫱、西施是天下的美妇人,她们化严妆,看起来很漂亮;化淡妆,看起来也很漂亮。如果穿粗布衣不化妆,也不掩盖她们那国色天香。温庭筠的词就好比是美人的严妆,韦庄的词就好比是美人的淡妆,而李煜的词则是粗服乱头不化妆。) 在这段话中前后两次用“粗服乱头”,但两次的含义不同。前一次用,则是实指“粗布衣乱头”,后一次用则是用此语表述李煜词的不加雕饰的“自然美”。而温庭筠词则“非常注重雕饰美”,韦庄词则“比较注重雕饰美”。也就是说后一次用的“粗服乱头”就是用来比喻文词了。除周济这样用外,清·冯镇峦也这样用。如在他的《读〈聊斋〉杂说》中说:“《聊斋》于粗服乱头中略入一二古句,略用一二古字,如《史记》诸传中偶引古谚时语。”此语中的“粗服乱头”即指的是《聊斋》的语言朴实自然,在运用朴实自然的语言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用一些深奥一点儿的古句古词。在这里“粗服乱头”已完全远离了原义,用上了它的比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