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之道”说的是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之道。周文王,姓姬名昌,是武王的父亲、殷时的诸侯,受到诸侯们的拥护,后为西方诸侯之长。周武王,名发,起兵伐纣,灭了殷纣王建立周王朝。文王、武王因治国有方,所以他们的治国之道代表了贤王的治国之道(见《史记·周本纪》) 。在《中庸》中还有“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话(仲尼能奉尧舜为宗,传述他们最高尚的道德,效法文王、武王,彰明他们最完备的法制。) 也说明文王、武王治国之得法。而“一张一弛”的“张”指的是“拉紧弓弦”,“弛”指的是“放松弓弦”。为什么用此指“文武之道”呢?这还要从《礼记·杂记下》说起。《礼记·杂记下》谓:“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据《礼记正义》,这段话讲的是孔子用弓进行比喻:弓总是拉得很满很久,会把弓拉断,使弓丧失了力量,这是文王、武王不会干的;弓总是闲置着不拉开,就失去了弓的作用,这也是文王、武王不会干的。让弓一时拉开一时又放松,这才是文王、武王所主张的。这段话意在说明:治国不能让人民久劳不休息,那样就损伤了人民之力,于国于人民都不利;治国又不能让人民老休息而不劳苦,这样人民又会产生骄逸之志,于国于民也都不利。最好的治国方法就是让人民有“张”有“弛”,“劳逸”结合,这样于国于人民都有利。后来这一成语不仅运用在治国方面,也几乎成了“过好生活,办好一切事”的普遍规律。过生活、做事情如果走两个极端,生活一定过不好,事情一定会办砸。还有一说:相传周文王、周武王处理政事像使用弓弩一样,有拉紧的时候,有放松的时候,比喻治国要宽严结合。
有时也单作“文武之道”“一弛一张”。如《论语·子张》:“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卫国大夫公孙朝问子贡:“仲尼是在哪里学到那些学问的?”子贡说:“文王和武王的圣人之道并没有丢掉而且在人间流传。贤明的人能够抓住它的大端,不贤明的人只能抓住末节,到处都有文王、武王的道术。老师哪儿不能学呢?而且又有什么固定的老师呢?”) 这里的“文武之道”代表了圣人之道,说明圣人随时随地都可学习而且没有固定的老师。又如茅盾关于《李自成》的通信:“笔锋从义军转向没落王朝的内外交困,这种横云断峰的布局,书中屡见,这构成了全书一弛一张的节奏。”此处的“一弛一张”是指小说的布局要有起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