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中有这样用的。实际上这样用是不准确的。“是是非非”有两种用法:第一种,“是是”的前一个“是”作“肯定”讲,后一个“是”指“正确的东西”;“非非”的前一个“非”作“否定”讲,后一个“非”指“错误的东西”。全语的意思是“评定是非”。如欧阳修《尹师鲁墓志》:“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写文章简洁而有章法), 博学强记,通今知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而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这里的“是是非非”说的是尹师鲁在和人讨论问题的时候,总是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直到把道理讲透彻了为止,绝不会中途停下来,而随便盲从别人的意见。《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谓之知(智) ,非是是非(否定正确的,肯定不正确的) 谓之愚。”这里的“是是非非”与上例同义。
第二种,“是是”与“非非”均作为“重言”,分别指“正确与错误”。如清·方宗诚《古文简要序》:“其理千条万绪,变变化化,不可端倪(不能理出头绪) ;是是非非,混淆杂出。”此例中的“是是非非”即指“正确与错误”。口语中时常把“是是非非”说成是“乱七八糟的事情”,可能就是由这第二种意义演化而出,即把“既有错误的东西又有正确的东西”演变为“乱七八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