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直播高峰时段的路况,听主持人用“良莠不齐”表述汽车司机的驾驶水平存在不同。听后笔者觉得听众虽知道主持人这样说的意思,不会产生误解,但笔者还是认为这样的表述并不稳妥。这是因为驾驶水平再低也到不了“莠”的程度。“莠”是什么?“莠”乃是一种田间常见的野草,它最让人厌恶的地方是幼苗与谷苗十分相似。如《战国策·魏策一》:“幽莠之幼也似禾。”说的就是它。由于识别它,锄掉它十分不易,不锄掉它会影响谷子的生长,因此“莠”这种草(名狗尾草) 常被用来比喻恶人。如《左传·襄公三十年》:“子羽曰:‘其莠犹在乎?’”此中的“莠”就代指的是一个叫“伯有”的恶人。伯有的家门上长莠,子羽就表面上问“他们家长的莠还在吗”,实际上是问“伯有在不在”。此外还有用“莠”指“坏的、恶的”。如《诗经·小雅·正月》:“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莠,丑也。此疾讹言之人善言从汝口出,恶言亦从汝口出。”意思是这句话是斥责那种爱说怪诞邪说的人:好话是从这种人口中说出的,坏话也是从这种人口中说出的。因此“良莠不齐”这一成语用来指一群人中有好的强的,也有坏的和差的。如《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且说彼时捐例大开,各省候补人员十分拥挤,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此中的“良莠不齐”即指花钱买官的人中好人坏人都有。
综合上述可知:(1)“良莠不齐”相沿习用,其用法是用来形容人群的,不宜于用来形容汽车司机的驾驶水平;(2)即使用来形容驾驶水平,那些驾驶水平低的也不宜用“莠”去比喻,而是应该用“高低不同”来区分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