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噤若寒蝉的拼音】jìn ruò hán chán
【噤若寒蝉的意思】
噤:闭口。冬天的蝉,不叫。比喻有所顾虑,缄默不言。
噤:闭口不作声。寒蝉:晚秋的蝉,因为寒冷不再鸣叫。
指像深秋的蝉,因寒冷而不再鸣叫。比喻不敢说话。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密传》。
【噤若寒蝉的故事一】
东汉桓帝时,任泰山太守及北海相的杜密,奉公守法,严明公正,只要有人犯法,不管他是什么人,也都一律依法处刑,绝不宽容。有一年冬天,他到高密县巡察,发现一个小官郑玄深具才干,立即提拔他到郡府里任官,并让他入太学修习诗书,促使郑玄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杜密告老还乡后,仍然时时关心政治,发表意见。
同一郡内,有位名唤刘胜的人,原任蜀郡太守,已经告老还乡,而他的作为和杜密则有天壤之别,为了明哲保身,为己身利害而不分善恶是非。
有一回,郡太守对杜密说:“刘胜为人很好,获得大家的赞赏。”
杜密知道太守是明指刘胜不问政治暗里批评自己的多事。于是,杜密便说:“刘胜就如寒天中的蝉一般默然无语(噤若寒蝉),知善不保荐,闻恶也不举发,只图自身平安,不念国家大事,像这样的人,有什么值得称颂的?我推荐好人,检举坏人,完全是从国家的立场出发,如果一直保持沉默,能成其为正直的读书人吗?”
郡太守听后,很受感动,从此更加尊重杜密。
【噤若寒蝉的故事二】
东汉时,杜密曾任郡太守和尚书令。他为官清正,执法严明。无论是什么人犯法,他都依法严惩。此外,他还爱才,总是设法举荐贤能。
杜密告老还乡后,仍然关心政事,时常和当地官员讨论时事,推举贤能,揭发违法乱纪之事。
与杜密同郡的,还有一位叫刘胜的人也告老还乡。他和杜密的做法完全不同,他闭门谢客,从不谈论政事。
一次,太守王昱谈起刘胜时,夸赞他是清高之士。杜密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说:“刘胜地位很高,受到上宾的待遇。但他知道有贤士却不推荐,听说有人作恶也不吭声,就如同冷天的蝉一样不再鸣叫。他只求自保,不顾国家,这样的人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呢?”
成语“噤若寒蝉”便是由杜密的话演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