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色的拼音】chá yán guān sè
【察言观色的意思】
行事要观察和辨别他人的脸色和语言。
察:详审。
详审别人的言语,观看别人的脸色。指观察对方的言语和脸色,揣摩对方的心意。
【出处】
春秋·孔丘弟子《论语·颜渊》。
【察言观色的故事一】
孔子有个学生叫颛孙师,字子张。有一次,子张问孔子:“读书的人怎样做才可以叫做通达呢?”
孔子反问他:“你所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呢?”
子张回答说:“通达就是做官的时候一定要有名望,在家里的时候也要有名望。”
孔子说:“这仅仅是有名声,怎样才算通达呢?品质应该是正直的,遇事讲道理,而且会察言观色,懂得如何谦恭待人,这样的人,当官的时候必然事事通达,在家里的时候也必然事事通达。如果局限于名声,表面上似乎爱好仁德,实际的行为却并非如此,这样的人,做官的时候一定会骗取名声,在家里的时候也一定会骗取名声。”
孔子与学生的这一段对话,提出了察言观色的重要性。这里所说的“察言观色”是褒义的。
【察言观色的故事二】
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孔子:“怎么样才可以叫通达?”
孔子没有急着回答,反问子张:“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呢?”
子张说:“在朝廷里有名声,在家里也有名声。”
孔子想了一会儿说:“你说的不是通达,只是名声。真正的通达是:为人品行端正,懂得礼仪,善于‘察言而观色’,常常要想着谦虚待人。这样的人,在朝廷里必定通达,在家中也必定通达。”
子张听了,很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