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词夺理的拼音】qiǎng cí duó lǐ
【强词夺理的意思】
强词:强辩之词;夺:争。强行狡辩,无理硬说有理。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强词夺理的故事一】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大夫,名叫高阳应,是一个强辩者,没有理由的事情,他也要强辩硬说,别人虽然嘴里说不过他,可是心里就是对他不服。
有一次,高阳应要建一座房子。一位有经验的木匠看了盖房子的材料向他说:“用这么湿的木头做柱子,不久便会生出裂痕。木头一有裂痕,就会支撑不住房子了,将来房子会倒塌的。还是等木头风干以后再动工吧。”
高阳应却反驳说:“正好相反,用湿木头做柱子,房屋不仅不会倒塌,反而会更坚固。你看,木头越干就越有力,砖瓦混土越干就越轻。现在木头还湿的时候,对湿屋顶都能支架得住,过了些时候,砖瓦干了,压力减少了,木头风干了,不是更能支持得了吗?怎么会倒下来呢?”
木匠被他这么一驳,无话回答,只好依着他的意思去做,房屋很快盖起来了,但是没有多久,不出木匠所料,房子果然倒塌了。
以上故事中的高阳应,可谓强词夺理。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中,也有“强词夺理”的说法,云:“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