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的意思,痛定思痛的故事

时间:2024-11-26 04:53:02

【痛定思痛的拼音】tòng dìng sī tòng

【痛定思痛的意思】

悲痛的心情平定之后,回忆痛苦,比当时经历的痛苦还要痛苦。

【出处】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痛定思痛的意思,痛定思痛的故事

【痛定思痛的故事一】

元军在灭金以后,大举攻宋,南宋统治集团妥协求和,步步退让,不敢抵抗。

1275年,元军逼近南宋都城临安。朝中的大小官员聚集在左丞相的官署里,都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来解除危难。这时元军派人来说,可以让主持宋朝国事的人去谈判。于是众人推举一贯主张抗元的右丞相文天祥去元营解除祸患。

为了缓解危急的局势,同时更想窥察一下元军的情况,以便回来后找出挽救国家危亡的计策,文天祥毅然辞去右丞相的职务,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元营。

到元营后,文天祥以激昂慷慨的言辞,痛斥了元军南侵的罪行。面对大义凛然的文天祥,元帅伯毅非常惊慌,却又钦佩他的才识,企图引诱他投降,文天祥严词拒绝。

但随同文天祥出使的贾余庆却媚敌投降了。于是伯颜决定拘留文天祥,而将贾余庆放回。

在元军的攻击下,临安终于失守,宋恭帝率领百官投降。消息传来,文天祥悲痛欲绝,但抗击元军的决心仍然没有改变。

不久,元军让继文天祥任右丞相的贾余庆以祈请使(向元朝统治者求降的使者)的身份,前往元朝的京城大都(今北京)。伯颜强迫文天祥随他前往。

文天祥忍耐着所受的屈辱,还是随着贾余庆去了。船驶到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文天祥乘敌人不备,与同去的幕客乘上一条小船脱身。接着,一行人来到了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县)。文天祥把敌人的军情虚实告诉了真州守将苗再成,同时写信给淮东、淮西两位边帅,约他们联合行动。

不料,驻守扬州的淮东边帅李庭芝以为文天祥已投降元军,这回是来代敌人骗取扬州城的,便命令苗再成除掉他。苗再成不同意这样做,于是送文天祥出城,劝他逃到淮西去。文天祥不得已,只好改名换姓,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

早些时候,文天祥就听说恭帝的弟弟赵昰在福州即位。因此到永嘉后,又乘海船去福州。

文天祥在从元军手中逃脱到渡海的南下路途中,写了许多记录自己危急遭遇和抒发自己爱国之情的诗篇。后来他把这些诗作汇成一个集子,命名为《指南录》。“指南”是表示他像磁针一样,永远指向南方,表明了他对宋王朝的一片忠心。

“痛定思痛”这个成语,就来自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它表示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追思当时所遭受的痛苦,倍加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