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歧路的拼音】pái huái qí lù
【徘徊歧路的意思】
在错误的道路上徘徊。
【出处】
唐·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徘徊歧路的故事一】
武则天控制了唐朝政权以后,便准备建立大周王朝,自己出来当女皇。唐朝开国功臣李勣 的长孙、袭封英国公爵位的李敬业曾被武则天降职,便借这个机会,以扬州为根据地,起兵反对武则天。
为扩大影响,发展势力,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武则天,李敬业请著名文学家骆宾王写一篇声讨檄文。骆宾王于是写了一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檄文中列数了武则天的种种罪状,号召皇亲国戚都起来反对武则天,并告诫他们:“如果你们还留恋自己的城池,徘徊歧路,耽误了早日立功的机会,就一定要按违命罪论处。请你们看清楚,今天的中国,究竟是哪一家的天下!”
武则天看到这篇声讨她的檄文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夸奖这篇文章写得好。她问:“是谁写的?”
有人告诉她是骆宾王,武则天惋惜地说:“人家有如此文才,却得不到重用,让他郁郁不得志,这是宰相的过失!”
李敬业在扬州起兵,不向西北攻取洛阳,却南渡长江,想割据江南,心想有了基础,再争夺中原,这个错误的战略导致了他的失败。十一月里,朝廷的军队攻破江都,李敬业兵败而死。骆宾王下落不明,有的说被杀了,也有的说他逃走后削发为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