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池学书的意思,临池学书的故事

时间:2024-06-22 16:44:06

【临池学书的拼音】lín chí xué shū

【临池学书的意思】

本指后汉张芝练字的故事,后形容苦学书法。

在池边刻苦练习书法。

临:靠近,挨着。

池:指砚池。

书:书法。

“临池学书”这一成语形容刻苦练习书法。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芝传》:“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芝传》:“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

临池学书的意思,临池学书的故事

【临池学书的故事一】

汉代弘农郡的一位名士想去拜见好友张芝,这时,天色将近黄昏,马车绕过山脚,眼前出现一口大池塘,池水乌黑,池边长着两棵大树,大树之间牵着一条绳子,挂满破布,在晚风中摆来摆去。破布下正坐着他的好友张芝,草地为席,石板为桌,正专心致志地奋笔疾书。

名士悄悄地走近他的身旁,凝神观看了片刻,只见或浓或淡的线条龙飞凤舞,整幅作品意境深邃、无限精美。他情不自禁地大声赞叹:“太好了!”

这一声惊动了张芝,他转过脸,见是好友,忙投笔起立,说:“你莫要夸奖嘛!我是用那池墨水换来这一纸的点线啊!”

名士看了看那树间破布,才恍然大悟,原来张芝是用布帛代纸,写满字后就拿到池塘漂洗,晒干再用。长年累月,那一大口清澈的池塘竟染成了黑色。张芝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获得“东汉草圣”的美名。

【临池学书的故事二】

“临池学书”这一成语与中国两位大书法家有关。张芝是东汉著名的大书法家,他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创造了“今草”书体,被人称为“草圣”。据说张芝学习书法时,经常在衣帛上练习写字,然后再把衣帛染上色,做成衣服。他还喜欢在水池边上写字,由于经常用池水磨墨、洗笔,最后池水都被染成了黑色,可见其功力之深,所以人们称学习书法为“临池”。王羲之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他小时候非常崇拜东汉的大书法家张芝,反复揣摩他字体的间架结构和气势,也经常到家门前的水池边练字。每次他都用池里的水磨墨,写完字后再在池子里涮笔。天长日久,满池的水都变黑了,王羲之的字也写得出神入化,终成一代书法大家,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临池学书的故事三】

“临池学书”这一成语与中国两位大书法家有关。

张芝,生卒年不详,字伯英,是东汉著名的大书法家,也是中国最早的一位今草大师。张芝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省减章草点画、波磔,创造了“今草”书体。张芝今草行笔自然,刚柔相济,疏密相宜,后世将其称为“草圣”。据说张芝学习书法时,经常在衣帛上练习写字,然后再把衣帛染上色,做成衣服。张芝还喜欢在水池边上写字,由于他经常用池水磨墨、洗笔,最后池水都被染成了黑色,可见其功力之深。后来人们称学习书法为“临池”。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的字遒媚劲健,是后世学习书法的楷模。但是王羲之书法的成功,并不完全是天赋,还来源于他幼年时的刻苦学习。王羲之小时候,非常崇拜东汉的大书法家张芝,并决意向他学习。一有时间他就反复揣摩字体的间架结构和气势,还也经常到家门前的水池边练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从不间断。每次他都用池里的水磨墨,写完字后在池子里涮笔。天长日久,满池的水竟然变黑了,而王羲之的字也写得出神入化,最终成为当时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临池学书成语应用】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明·张岱《家传》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明·张岱《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