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手就擒的拼音】shù shǒu jiù qín
【束手就擒的意思】
把自己的手捆起来,让人捉拿。比喻不作抵抗,甘愿被捉。
【出处】
元·脱脱等《宋史·符彦卿传》。
【束手就擒的故事一】
后晋石重贵即位后,契丹君主耶律德光率军大举南侵,少帝石重贵亲自北征,双方屡屡交战,互有胜败。
公元945年3月,契丹10余万大军将后晋军队围困在阳城。后晋军的军需供应被切断,内外隔绝,生活发生困难,城中缺乏水源,开凿的井常常塌陷,士兵争着吮吸湿泥中的水分解渴,晋军一片混乱。
后晋将军符彦卿有勇有谋,善于用兵。他看到后晋军犹如一只困兽,就向统帅张彦泽、皇甫遇建议道:“与其大家在这儿束手就擒,不如拼死战斗,或许能杀出生路来。”
张彦泽等人分析了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一致赞同符彦卿的建议,决定出其不意,绕到契丹军的背后偷袭。
于是,后晋军悄悄转移到契丹军的后方,利用顺风的机会,发起进攻,契丹军措手不及,被杀得狼狈逃窜。后晋军缴获契丹军丢弃的武器、甲胄、旗仗数万件之多,凯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