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叛亲离的意思,众叛亲离的故事

时间:2024-11-25 14:59:06

【众叛亲离的拼音】zhòng pàn qīn lí

【众叛亲离的意思】

形容处境极其孤立。

叛:背叛。离:离开。

众人背叛,亲信离弃。形容不得人心,完全孤立。

【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

众叛亲离的意思,众叛亲离的故事

【众叛亲离的故事一】

春秋时,卫桓公有两个兄弟,一个是公子晋,一个是公子州吁。州吁见哥哥桓公是个老实人,便阴谋篡位。

公元前719年,卫桓公动身上洛阳去参加周天子平王的丧礼,州吁在西门外摆下酒席,给他送行。他端着一杯酒,对桓公说:“今天哥哥出门,兄弟敬你一杯。”

州吁趁桓公不备,突然拔出匕首,把卫桓公杀了,自立为国君。他害怕国内人民反对,便借对外打仗的办法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他拉拢陈国、宋国、蔡国,一起去攻打郑国。但由于郑国严密防守,进攻以失败告终。

鲁国的国君隐公听到这些情况后,问大夫众仲说:“州吁这样干,能长久得了吗?”

众仲回答说:“州吁只知道依仗武力,到处兴风作乱,老百姓是不会拥护他的。他为人十分残忍,杀戮无辜,谁还敢去亲近他呢?这样,众叛亲离,他的政权怎么会长久呢?”

果然,不到一年,卫国的老臣石碏借助陈国的力量,把州吁杀了。

【众叛亲离的故事二】

春秋时,卫国的州吁杀死了兄弟卫桓公,篡位成为国君。他对内残酷剥削百姓、滥杀无辜;对外穷兵黩武、实行侵略。由此民心大失,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人们都很恨他,以致众叛亲离。

篡位不到一年,州吁就陷入孤立,难以维持统治。于是只好向元老大臣石碏讨教。正直的石碏知道这是一个为民除害的好机会,就设计教州吁去向周王朝讨封,以增加威望。州吁依计行事。可等他到了陈国时,石碏就联合陈国把他捉住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