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忾的拼音】tóng chóu dí kài
【同仇敌忾的意思】
忾:仇恨、愤怒。对共同的敌人,抱着同样的仇恨与愤怒。
同仇:共同仇恨。忾:愤恨。
指大家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四年》。
【同仇敌忾的故事一】
秦穆公能够礼贤下士,广用人才。
有一回,卫国的宁武子跑到秦国来,想谋份差事。秦穆公设宴招待他。席间,穆公命令乐官为宁武子演奏一支曲名叫《湛露》的欢迎曲,还向他赠送了大红色的雕弓。按照礼节,主人给客人这么隆重的待遇,客人应该作诗赋答谢才对。可是直到宴席结束了,宁武子也未作任何表示。
席散后,秦穆公以为自己还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派人从侧面去问宁武子。
宁武子告诉来人说:“过去,诸侯去觐见天子,为的是接受天子的教导;天子设宴款待诸侯,在席间才演奏《湛露》曲子。那意思是说,天子就好比太阳,诸侯就好比露水。诸侯于是按照天子的命令,回去各自率领军队,把天子的敌人当作自己的敌人,把天子的仇恨当作自己的仇恨,同仇敌忾,奋勇杀敌。打了胜仗后,天子向诸侯颁发雕弓和箭支,以示表彰。今天,我不过是个陪臣,没想到秦穆公给我这么高的礼遇,我实在是不敢当啊!否则,岂不是辱没了你们的君主吗?”
秦穆公这种不拘一格、不分尊卑的态度,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投奔秦国。
【同仇敌忾的故事二】
春秋时,伍子胥为报楚王杀死他父亲与兄长的仇,借助吴国的军队攻破了楚国都城。楚大夫申包胥急忙向秦国求援,但秦王予以拒绝。申包胥便在秦宫中一连哭了七日七夜。秦王被他的赤诚感动,终于答应出兵援楚。秦王还做了首歌谣送给申包胥。歌中这样写道:“国王兴兵出征,快把刀枪准备好,我和你共同对付仇敌。”
“同仇”一词便源于这个歌谣。
“敌忾”则出自卫国的宁俞所说的一段话。
公元前623年,卫国的宁俞出使鲁国。鲁文王在招待他的宴席上,特意命乐工演奏了《湛露》和《彤弓》两首曲子。这是周天子对诸侯进行恩赐或褒奖时所奏的宴乐。宁俞听了,却没有作出任何表示。
鲁文王对宁俞的沉默不语十分不解,便派人去询问是什么原因。
宁俞对来人说:“昔日,周天子设宴款待诸侯时,席间演奏《湛露》等曲子,是赞赏诸侯们把天子的仇恨当做自己的仇恨,奋勇杀敌。如今,我作为使臣来鲁国表示友好,大王却学着周天子赏赐诸侯的样子,命乐工演奏《湛露》和《彤弓》。这么高的礼遇我实在是担当不起啊。所以我只好一言不发了。”
鲁文王听了汇报后,惭愧不已,再也不这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