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不糊涂的拼音】dà shì bù hú tú
【大事不糊涂的意思】
对大事头脑清醒,毫不含糊。
“大事不糊涂”常用来比喻办事坚持原则,亦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此词出自元·脱脱《宋史·吕端传》:“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
【出处】
元·脱脱等《宋史·吕端传》。
【大事不糊涂的故事一】
北宋初期,谏议大夫吕端,办事公正,是非分明,而且谨慎、谦和,太宗皇帝很信任他,把他提升为参知政事。第二年寇准也做了参知政事,这时吕端主动向皇帝请求,让他居于寇准之下,皇帝对他更为称赞。
当时的宰相是吕蒙正,太宗皇帝不满意他,想用吕端取代他。皇帝询问大臣们的意见,有位老臣说:“吕端为人糊涂呀!”
太宗皇帝摇头说:“不对,我了解他,吕端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太宗决定起用吕端为宰相。
一天,太宗在花园里举行宴会,招待群臣,他即席作了一首《钓鱼诗》说:
欲饵金钩深未达,
磻溪须问钓鱼人。
大臣们听见这样的诗句,心里都明白了这是暗指吕端为宰相的事,大伙都表示赞成。太宗皇帝感慨地说:“吕端历官40年,我才加以重用,我犹恨任用之晚呀!”
【大事不糊涂的故事二】
吕端曾为宋太宗的宰相,他的“糊涂”并不指做事糊涂,而是指他对待一些争权夺利事情上所采取的态度。
吕端一直受到宋太宗的赏识,身居要职。有一年,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使李惟清被宋太宗调往吏部,担任监察百官的御史中丞。在职位上,虽然是平调,但实际权力却发生了变化。
李惟清认为这是吕端在中间捣的鬼,于是,他利用吕端有病在家休息,没有上朝的机会告了吕端一个恶状。事情传到吕端耳中后,吕端既没有去皇帝那里澄清,也没有去找李惟清辩白,而是淡淡让此事过去了。吕端这种不与人计较的坦然心态,被世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是“糊涂”的行为。
后来,宋太宗想提升吕端为宰相,有一个小官平时听了很多有关吕端“糊涂”的传闻,对吕端颇不服气。他很不屑地说:“吕端为人很糊涂,怎么能做宰相呢?”这话传到了太宗的耳朵里,太宗笑笑说道:“吕端这个人啊,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最后还是任命吕端为宰相。
吕端担任宰相的职务后,也一如既往地做“糊涂”事。当时与吕端有同等声望的还有一位名臣,此人就是寇准,他办事老练、谨慎, 也颇得人心,只是性格比较刚烈。吕端担心自己当了宰相后,他会心中不平衡,从而影响朝政。于是吕端就主动请宋太宗下了一道命令,让担任参知政事的寇准和他轮流掌印,领班奏事,并一同到政事堂中议事,得到了太宗的批准,也平和了寇准的情绪。
由于吕端为人处世谨慎,后来宋太宗又下诏说:“朝中大事要先交给吕端处理,然后再上报给我。”然而,吕端遇事总是与寇准一起商量,从不专断。一段时间后,吕端又主动把相位让给了寇准,自己去当参知政事。这件事又被世人传为吕端“糊涂”事。
吕端一生辅佐了三代帝王,在他近40年的宦海生涯中,世事变迁,朝臣几经变换,而他却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冲击,这在历朝历代中都是少见的。这与他“大事不糊涂”的品质是有很大关系的。
【大事不糊涂成语应用】
叶剑英同志搞了一篇文章,很尖锐,大关节是不糊涂的。我送你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诸葛,大家都知道,是诸葛亮,吕端是宋朝的一个宰相,说这个人大事不糊涂。——当代●毛泽东《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的讲话》